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华阳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元明清四朝學案中之川儒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3期  作者:維明 出版时间:1977-04-01
    关键字: 眉山学案 诸儒学案 华阳学案 鹤山学案 清儒学案

    学案中之川儒学案,分志如次:卷十四,眉山学案,(旧题苏氐蜀学略):苏老泉先生洵(庐陵学侣);苏东坡先生轼(老泉家学);苏颍滨先生辙(老泉家学);吕元钧先生陶(东坡同调);任德翁先生伯雨附子象先、曾孙尽言(任氏家学)。卷十五,范(鎭)、吕(公著)诸儒学案:范景仁先生鎭(涑水同调);张才叔先生庭坚(淸敏门人)。卷十七,华阳学案:范华阳先生祖禹(涑水门人)。附子冲。卷二十一,龟山学案:王竹西先生居正(龟山门人),卷二十六,刘(绚)、李(吁)诸儒学案:谯天授先生定

  • 文章四川中秋節風習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7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四川 中秋节 风俗 华阳 县志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我国习俗元旦、端午与中秋三大节日之一,四川各地风俗,可谓大同小异。华阳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刋本)礼俗篇「岁时」载:「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夜于庭中陈月饼及梨、石榴诸果品以拜月,或约友朋吟飮,谓之赏月。好事者潜摘园瓜,鼓乐馈遗艰于子嗣者,曰送瓜,以为宜男之兆。」巴县志(民国二十八年刋本)礼俗篇「岁时」载:「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按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且供拜月饼月果,戚属相餽报。又熙朝乐事,中秋

  • 文章四川過年風習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5期  作者:蜀俠 出版时间:1972-03-01
    关键字: 新年 风俗 拜年 华阳 县志

    本年国历二月,为农历新年。此为我国数千年来民族相传之最佳节日,国人爱此佳节,男女老幼,初无二致。远离家鄕者,逢此佳节,尤深家国故土之思。大陆沉陷,瞬逾二十年,大陆同胞在**蹂躏之下,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尙有何「过年」之可言。惟台澎习俗,来自大陆,岁时令节,与大陆大同小异。値此台澎同胞欢度新年之时,更感念往日鄕邦新年之多彩多姿。本文特选录华阳县志、江津县志与南溪县志所载各地新年情形,藉以窥见吾川新年习俗之一般。此三县者,一在川西,一在川东,一在川南;三县志

  • 文章「蜀海叢談」簡介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1期  作者:健廬  出版时间:1967-09-01
    关键字: 《蜀海丛谈》 周询 重庆中国银行 华阳国志 三费局

    先生之功德,岂亚于晋叔耶。先生夙负书名,原稿皆出手书,字体秀健,点画不苟,更佩精神瞿铄,为乐享大年之征。惜以限于资力,不能影印,否则更有助于临摹也。又本书于脱稿后,曾应国民公报,长期登载,极为读者欢迎,偶一停载,辄受诘问。以抗战军兴,未竟而止,读者每引为憾。沧桑几度,此稿不问世者又十年,亲友辈为期传于久远,请于先生,允以付梓。自此宝笈鸿文,河山并寿,其保存文献,有助修辑蜀志之功,当继华阳国志之美而永留也。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六月云阳刘守礼谨序。上引为二序原文

  • 文章华阳古姓文物简述(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期  作者:古奠基 出版时间:1992-12-31
    关键字: 华阳镇 古姓 宗祠 杰出人物

    重修古氏宗祠华阳古氏宗祠,为崇祀古氏南迁十世祖凤仪公之家庙。凤仪公曾任潮郡典尉,创业梅州,腴田阡陌。妣杨氏,诰封太夫人,生三子:长曰革,字仲通,号云泉;次曰堇,字仲达,号林泉;三曰巩,字仲逊,号丹泉。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科,兄弟三人同登进士于一榜。帝赞曰:「一门三贵,旷世盛闻。」革任潮州知府,授中宪大夫;堇任象州知府,授中议大夫;巩任宾州知府,授中顺大夫。迨至宋高宗绍兴年间,先后致仕退隐。随又分袂发展,各创基业,革仍居梅州,堇迁河源,巩迁五华华阳,子孙昌盛

  • 文章民國新修四川縣志叢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20期  作者:蜀俠 出版时间:1964-04-01
    关键字:华阳县志》 《三台县志》 重修经过 编纂内容

    华阳县志民国新修华阳县志,始事于二十一年七月,成于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三年木刻出版,总纂曾鉴,分纂林思进祝同曾等。华阳以往修志及民国新修经过,据林思进(字山腴)撰序:「郡县方志,宋明为盛。成都在宋有赵抃古今集记,王刚中续记,范成大丙记,胡元质丁记。元至正中,亦有成都志之撰,至今皆无传本。明嘉靖时,杨愼纂全蜀艺文志,意在搜罗文字,非图经例。自明至淸数百年,惟省志再修,而华阳无闻。当嘉庆修省志日,县擧人潘时彤始创为县志,大约因仍省书或钞撮而剪割之,既病芜冗,复

  • 文章造福當代,惠及千秋(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胡久明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华阳河水库 枣阳水利工程 旱灾

    为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枣阳市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成绩日新月异。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八年连续六年和二〇〇〇年,先后七次被湖北省政府评为先进市并受到通报表彰。华阳河水库、熊河水库管理处为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先进集体;华阳河、吉河、北郊水库为省一级管理单位,高庵、资山水库为二级管理单位;大岗坡泵站跨入省级管理先进行列。评为省水利系统绿化达标单位有:1.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工程:大岗坡泵站、石台寺泵站;2.花园式单位:吉河水库、熊

  • 文章益州的繁盛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0期  作者:柳定生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四川 益州 华阳 史料记载 历史沿革

    四川古称天府之国,地利之厚,从秦辟巴蜀以来,就谪徙人民,开发丰富的宝藏。华阳国志所敍,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如汉书货殖传记巴寡妇淸得丹穴之利,家财不赀;蜀卓氏用铁冶富,家僮有八百人,田池射猎之乐,可拟人君。西汉成帝哀帝时成都罗衰,往来巴蜀间,擅盐井之利,家财至千余万。这都是以矿产盐铁致富的先例。)所以汉书地理志,敍蜀中风俗轻易淫佚,地沃人骄,奢侈逸乐,可见汉朝时四川因地利之厚,日渐繁盛。汉朝成都户数已有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六家(注

  • 文章华阳国志读后记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0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华阳国志》 常璩 刘知几 孔子 都转盐运使司

    一我国方志之存于今者,以晋常璩所撰之华阳国志为最古,璩字道将,蜀郡江原人。常氏为江原巨族,自汉以来,冠盖相望,其为刺史牧守令长或明经者,则有常洽、常播、常勗、勗祖员,从父闳、闳子忌;常骞、骞祖竺,父伟,及族弟寛,寛父廓。璩则为宽之族孙。当晋氏失驭,李雄据蜀,僭称成汉,传期,势及寿,璩仕李势为散骑常侍,及桓温代蜀,璩劝势归晋。温停蜀三旬,举善旌贤,璩与尙书仆射王誓,镇东将军邓定,中书监王瑜,皆蜀之良,竝以为参军,蜀人咸悦,其事迹之可举者仅如此。江原今崇庆县

  • 文章退齊雜憶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2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8-08-01
    关键字: 《应山县志》 铜山镇 大邑瓷碗 《华阳国志》 常璩

    严道接攘,似邓氏所开采之铜鑛,其始为荣经,其后复延及今之乐山县境以内,亦非不可能者。规模之大,不难想见。至其出产数量,史虽无文,然以邓氏钱布天下一语言之,为数至为可观,又可知也。惟邓通终其身似留居长安,其经营开采,自必委之于人,而史不详焉。据晋人常璩华阳国志载:汉文帝以铁铜赐侍郎卓王孙,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货累巨万亿。按史记货殖列传载临卬卓氏,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所谓运筹策者,以今语释之,卓氏为当时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