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区域历史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周氏起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周振熙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先秦历史 宗族文化 区域历史

    周族是個很古老的部落,大約在三千多年前,就族居在今山西南部的汾水和涑水流域一帶。周人祖先后稷,姓姬,名棄,是帝嚳元妃有邰氏姜原所生。后稷的祖父蟜(音橋)極,曾祖父玄囂,高祖父就是中華民族共同祖先「炎黃二帝」之一的軒轅氏。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不過在這麼多兒子中,真正有影響有名的在史書裡只反映出兩個,那就是正妃嫘祖所生的長子玄囂。次子昌意。玄囂子蟜極、蟜極子帝嚳。帝嚳名高辛,有三子:正妃有邰氏生子名棄,次妃陳鋒氏生子...

  • 文章宋江與海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1986-06-01
    关键字: 宋江 北宋社会 区域历史 史料考证

    提起宋江,以及他那一批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凡是中國人都爲之精神一振。不論是武松、李逵、燕靑、魯智深,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簡直像人們身邊的老朋友,不但民間把水滸傳當成史實,一般高級知識分子也深受其影響,它的流傳程度,甚且超過三國演義。那麼,宋朝到底有沒有宋江這號英雄人物呢?答案是有的,宋史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東都事略都有提及宋江。另外林泉野記,中興姓氏奸邪錄,續資治通鑑等書,也很簡略提到宋江投降以後,曾經跟隨童貫出征方臘,不過都只有寥寥數字。...

  • 文章戰前沭陽縣志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沭阳县志》 沭阳沿革 区域历史

    沿革:周成王時,置中城邑,屬魯國,後屬楚。秦屬徐州。漢置厚邱、建陵、陰平等縣,屬東海郡。後漢存厚邱,陰平屬徐州。魏省陰平,屬邳州。晉屬東海郡。南朝宋改稱僮縣。南齊復稱厚邱。南梁爲僮陽郡。北魏始名沭陽,旋又屢更爲下城、臨渣、懷文、服武等名。北齊及隋復名沭陽。唐時初稱厚邱,不久仍稱沭陽,屬泗州。以後歷宋、金、元、明、清,皆稱沭陽。宋、金屬海州。元屬淮安路及海寧州。明屬淮安府,清季雍正二年又屬海州。民國定爲三等縣屬徐海道。後屬第八行政區。疆域:東界灌雲、漣水,...

  • 文章潮汕在粵東之歷史地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3-10-31
    关键字: 潮汕 区域历史 外来文化 历史地位

    潮汕是指现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所辖,讲福老方言的区域。古代潮汕地区的中心在揭阳和潮州。近百年来,随着汕头港的兴起,汕头市遂成为潮汕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潮汕平原是仅次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第二大平原。境内除韩江外,尚有榕江、练江等多条河流,且地濒南海,与台湾、港澳邻近。东部与北部有广阔的闽、粤、赣腹地。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海岸线弯曲绵长。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上勤劳的潮汕人民的长期开发,使潮汕地区在历史上很早就成为一个经济、文化较为

  • 文章阮瑀書記翩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方剛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竹林七贤 魏晋风度 河南乡贤 区域历史

    建安七子,文章各有所長,阮瑀和陳琳都擅長寫公文,軍國書檄,多數是阮瑀和陳琳兩人執筆的,可惜阮瑀早亡,留下孤兒寡婦,令人同情。阮瑀是陳留群的人,也就是開封附近的陳留縣人,字元瑜,年輕時曾在蔡邕門下求學,可謂名師出高徒。後漢末年,天下紛亂,阮瑀有意隱居,避入山中,獻帝建安初年,曹操的堂弟曹洪,想要找阮瑀來當秘書,阮瑀不理,後來曹操徵召,他才結束了隱居的生活,曹操任用他爲「司空軍謀祭酒」,擔任書記工作。阮瑀雖然才華出類,文章拔萃,可惜壽命不長,建安十七年就去世...

  • 文章長樂、五峯、五華縣名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編輯組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民国社会 县名更替 长乐县 五峰县 五华县

    中國大陸在清末時,有三個長樂縣,分轄湖北、福建、廣東三個省份。直到民國三年一月三日袁世凱的北京政府批准「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始確定更改爲五峯、長樂、五華三個縣名。其內容爲:「湖北省長樂縣改名爲五峯縣。理由:該長樂縣,清雍正十三年置,與福建、廣東兩省的長藥縣重複,設置最後,應即酌改,查該縣於明時爲五峯石寶長官司,迄清雍正設縣,擬改名五峯縣。」「福建省長樂縣,應存。理由:該長樂縣係唐福宗五年置,設置已古,擬存。」「廣東省長樂縣改名爲五華縣。理由...

  • 文章「東北」的異名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陸廷璜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东北 区域名称 历史沿革

    东北」为中国东北部领土之统称,今指安东等十省三市而言[1]。东北一词,原指方位,如周礼职方司:「东北幽州」。后指区域,如辽史兵衞志:「东北路统军司」,这是由方位演成区域名称较早的一例[2]。至淸朝初年,也有将东北迳用为区域名称者,如淸圣祖有言:「朕前特差能算善画之人,将东北一带山川地理,……详加绘图视之。」[3]民国十一年,北京政府派张作霖督办东北边防屯垦事宜,兼综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最高长官(此三省系民国三十六年东北省区重行划分以前之辽、吉、黑三省

  • 文章沭城之形成與發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区域发展 历史典故 城市建设

    往来行人。具有五百年历史之沭城,不再有雄伟壮观之古城墙。沭城之发展天翻地覆。五十年前之沭城仅局限于沭水之阳,县衙前后两条老街道,东至骡马街,现在之学府路,西至泰山宫。街道以碎石铺成,崎岖狭窄,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偏僻小巷多为羊肠小道,弯弯曲曲,泥土路面,阴雨天泥泞不堪,难以举步。沭城居民之房屋,仅有施、程、吕、郝四大家为砖瓦房,其余尽是茅草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城区开始向沭河南发展,因当时国困民贫,步子缓慢。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提出城镇建设,老沭河以南

  • 文章新縣大沙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張紅柱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大沙井 明末历史 区域文化

    新縣不獨向爲縣治、州治,且爲郡治,惜年代久遠無從查考。相傳舊縣沉塔山下,新縣即今新縣村地。—地方志如是說。的確,新縣三面環山,風光秀美,人傑地靈,有千年孝婦故事動感天地;有偷光鑿壁之匡衡故里;有太白觴月之太白澗;有呂母稱帝之馬欄,等等勝跡,不勝枚舉,今天我要講的是新縣大沙井的故事。明朝天啓年間,海州地區蝗旱,好幾年都沒有下雨,好多地方乾得裂了縫,到處打井求水,都不見效,地方老百姓逃的逃,散的散,病死的病死,所剩無幾的人都感朝不保夕。單說這新縣地方旱的更厲...

  • 文章山西行政区域古今谈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73-01-25
    关键字: 行政区域 历史沿革 史料记载 区域划分

    、屯留、壸关(长治)长子、泫氏(高平)、高都(晋城)、铜鞮(沁县)、(武鄕)、襄垣、武鄕(楡社)。㈢西河国统四县:离石、隰城(汾阳)、中阳(孝义)、介休。㈣乐平郡统五县:沾(昔阳)、上艾(平定)、寿阳、轑阳(辽县)、乐平(昔阳)。㈤雁门郡统八县:广武(代县)、崞(浑源)、㳹淘(山阴)、平城(大同)、葰人(繁峙)、繁畤(浑源)、原平(崞县)、马邑(朔县)。㈥新兴郡统五县:九原(忻县)、定襄、云中(崞县)、广牧(天鎭)、繁畤(浑源)西晋山西行政区域系统表隋朝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