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刘秀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疾風知勁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作者:建山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王霸 刘秀 忠臣

    人與人相處,在太平無事或環境好的時候,不容易看出眞面目。只有遭遇到大的變亂,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利害當前,一個人的本性便毫無掩飾地顯露出來了。這時,無論是朋友也好,君臣也好,爲了個人的利益,很可能毫無留戀地各奔前程。能經得住這種考驗的人,才是眞正的好朋友或好幹部;這好像大風之中的草木一樣,只有不隨風仆倒的草,才是最有力、最經得起考驗的。它和諺語中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這句話,是漢光武帝讚美王霸時說...

  • 文章舂陵首義·中興漢室的漢光武帝誕辰紀念與省思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8期  作者:彭登墀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舂陵乡 汉光武帝 刘秀 诞辰

    汉光武帝刘秀,生于纪元前六年,今年适逢其二千年诞辰纪念,在历史上虽说他是中兴汉室继承汉祚,实际上可以说完全是一介平民,从艰苦困难环境中奋鬪出来的,他坚忍不拔的毅力,统御领导方面的才能,治国平天下的政略治道,以及他伟大辉煌的成就,在在都値得吾人景仰惕厉,爰特不揣冒昧,略述管见,尙请读者给予匡正指敎。光武家世汉光武帝刘秀为汉高祖九世孙,长沙定王刘发(景帝子)之子刘买,当年被封在湖南宁远境舂陵,为舂陵节侯,传了两代到刘仁时,以舂陵地方潮湿,上书皇帝请求向内

  • 文章讀史隨筆——漫談襄陽的地理人物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1期  作者:傅良居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读史方舆纪要》 刘秀实 诸葛亮

    所谓新市平林之军,即今枣阳南北民间,反抗王莽暴政所组合者。昆阳一战,直下洛阳,即是以襄阳南阳一带,为其革命之策源根据地。可见襄阳形势之重要,顾氏诚不愧为读书人,而胸中富有韬略者也。刘秀实出生于舂陵,舂陵即今之湖北枣阳,其二十八宿,如邓禹、岑彭、马武、耿葊兄弟等,半为枣阳广河一带人士。史称南阳刘秀,汉时南阳郡,原辖及枣阳,枣阳县志载明,明时,枣阳始划归襄阳府治;而新野乃划归南阳府治。枣阳县南四十里,有吴家店,店东数里有皇村,即刘秀故居。县城南垣,立有古帝鄕碑记

  • 文章白水寺的古與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9期  作者:吳祥明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白水寺 刘秀 真隆大师 历史文物

    枣阳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就发祥在这里。这里,北有濜水,南有白水。白水自东而西,穿山越谷,飞流而下,像一条白色玉带横贯古舂陵(今枣阳吴店鎭)而过。就在白水的南岸上,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古老村庄,它就是当年的白水村即今日的皇村。一位历史巨人,东汉的开国之君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因此,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把这里称之为「龙飞白水」的地方。由皇村西去五华里的狮子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它便是著名的文物胜地白水寺。狮子山因山貌酷似

  • 文章兩漢人才的選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趙其文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刘邦 刘恒 刘秀 刘庄 董仲舒 人才选拔 选拔制度 人事制度 两汉行政制度 制度优势 制度评价

    共有三途:乡兴贤能,国学考校,诸侯贡士。[1]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长期争霸,为求生存发展,争相发掘及延揽人才,凡有学养专长者,除隐而不见外,大多可获重用。是故「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为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2]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之帝国,在人才选拔方面,虽亦有所变革,但在官制方面,则建立以巩固皇帝地位为核心的官僚制度。秦亡汉兴,因秦「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3]是故无论从政治制度或文官制度而言,秦代可谓汉代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