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耕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薊縣之奇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5期  作者:王宣  出版时间:1979-01-15
    关键字: 苏县 疆域 农耕 名山 苏运河

    一、前言薊縣爲我國三千餘縣之一,微不足道,又有何奇焉?奇不奇,客觀之標準無定。余生於薊,二十歲負笈平津,爾後奔走天涯,未遑返鄕,則此文亦陳跡也。人事雖非而山河永在,仍有其不變者。惟早年片段所感,如非錯覺,亦掛一漏萬,但旨在擧其著例耳。二、疆域之奇今之薊縣,爲古之漁陽郡。郡治設於漁山之陽,故名。漁山俯北廓,高不及百丈。薊之北疆,衆山皆大,乃以小者爲主爲尊也。薊縣面積約一萬方里。東西南北直徑均約百里而與臨縣犬牙交錯。縣城建於交點之中心。城北爲高山,城南有兩窪...

  • 文章客家十二月民謠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李經漢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客家 十二月民谣 乡情乡音 农耕文化

    瘦得皮包骨,好了粮户子,欢喜粜贵榖,升米银三分,榖价千五六,无忧又无虑,食鱼又食肉,日日安乐嬲,眞眞是享福,赊借都不肯,只想谋田屋,今世享安乐,后世多劳碌。<注>⒈赤蕨:是山上野生的蕨草嫩叶芽,可用以做菜,荒月代替粮食。⒉粮户子:有钱人家田地给佃农耕种,在家坐享收粮的富家子弟。五月谣:五月是端阳,肚饥日子长,麦子食完了,谷子未曾黄,鹅子不准放,鸭子又无养,人人喊过节,无钱愁一场,三牲少鸡子,春子托盘装,还有旧猪肉,咸鱼二三两,检来敬祖公,实在矛

  • 文章海外來鴻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洪恕博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海外来鸿 农耕队 甘国政要果园 甘比亚

    国人重视吧!每人把这本纪念册,视为珍品,全都保存起来,每当想队长时再拿出来看。这本纪念集与栗队长精神一样的不朽流传后世,在中非技术合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亦中非外交史上传记伟人也。栗队长在非伟大贡献,当为甘国人民万古楷模。侄蒙大人手示持敎,金石良言,铭诸心版,永不忘记。将尽全力,贡献一切,决本队长在甘服务热诚,坚守岗位,使甘国朝野对于我国情感,充分发扬光大,争取中甘邦交,更加密切,乃我农耕队最大目的。这一点敬请大人放心,简述亚布谷(ABuko)分队工作概况如下

  • 文章栗达先生与甘比亚农耕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楊西崑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冈比亚 农耕队 栗达先生 农垦

    民国五十三年三月中旬,西非海岸甘比亚的外长恩济偕同次长克利士汀来华访问,对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农村的繁荣印象甚深,希望我国能派遣农耕示范队,前往该国从事农粮示范及推广工作,并表示愿意选派该国农业技术人员到台湾来参加非洲农技人员讲习班受训。甘比亚系于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八脱离英国独立。独立庆典时,甘政府既没有邀请我国,也没有邀请**参加。当时他们在外交上似乎采取一种保守态度。在这种情形下,中甘两国间没有正式外交关系,我们对于派遣农耕队,尤其在物色队长的人选方面

  • 文章利比亚农耕队故栗达队长的哀荣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洪恕博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利比亚 农耕队 栗达先生 人物悼念

    五十八年十一月廿九日,我国派往非洲甘比亚共和国的农耕队队长栗达,因工作过度,心脏病猝发去世。由于栗先生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以及他敎导甘国农民种植水稻的卓越贡献,因此甘比亚人民对于栗达之死,无不表示崇敬和哀悼,乃决定立铜像以志永久纪念。本文系一封书信,执笔者洪恕博为农耕队的分队长,他写信给在台湾的栗达的父亲栗天雄先生,报导那天的盛况。兹经得栗先生的同意,将这封信刋出,使大家分享到一份光荣。天雄老伯大人:侄在非洲甘比亚国向您请安!杨特使于九月十六日下午安抵甘

  • 文章松江之农耕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27期  作者:黃恭石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松江 农耕田 以亩计租 缴租成色 分收田

    虽亦有比较多收少收者,此系极少数例外。四、贉田:农耕田可由农人租与他人耕种,耕种者出租金或租米与原种者,粮田所有人,不与干涉,盖贉出贉进,与收租无关,且两者必邻近或知之有素者。五、召田:召来耕种之农田,与耕种之租田——面,不相雷同,不过交出召价,租得耕种而已,其耕种权薄弱,不可在田上造屋或营墓,此点人所知甚少。六、分收田:由耕种者让给他人耕种,双方言定每年各分稻谷或棉豆若干,其耕种权更为薄弱,其每年仍由原耕者缴纳租金或租米。七、行头:农田之靠近河边者,必有

  • 文章中国农耕示范队在撒哈拉沙漠里种稻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期  作者:夏雨人 出版时间:1963-01-01
    关键字: 中国农耕示范队 撒哈拉沙漠 水稻种植 农业技术

    编者按)新都夏雨人先生,为我国派往利比亚之农耕示范队长,本刊第四期鄕情栏已有介绍。本文系夏先生特为本刊所撰写,读此可知夏先生之工作情形及其成就。今年二月我政府应利比亚联合王国(Uinted Kingdom of Libya)的邀请,派遣一个农耕示范队前往该国南部的白拉克(Brak)种植水稻。这一农耕队包括有土壤肥料专家一人,稻作技师一人,有稻作经验的农民六人。于二月二十七日离开台北,三月八日抵达目的地,旋即进行选地平土洗盐等工作,并于四月五日开始播种

  • 文章中國十大名都自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世界文化 古代文化 穴野狩猎 部落农耕 城堡神祗 中国都城 城市建设 建设研究

    世界古文化之演进,大概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穴野狩猎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穴居野处,茹毛飮血,或架木为巢而居,以猎捕野兽维持生活。第二阶段是部落农耕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已能制作简单粗糙的农具,可以耕田种黍,作为食物,不需全赖狩猎解决生活问题。并为保护族类的安全,不得不聚族而居,凝成大小部落,以加强防卫的力量。第三阶段是城堡神祇文化,此一阶段的先民,由于攻防武器之进步,部落如无屏障之掩护,即不足保护其族类之安全。所以才设城池以御敌人之侵袭。易经坎卦彖传

  • 文章中華文化之經濟發展與前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袁宙宗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农耕文化 文化经济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士人

    一、文化特性民族所处环境对文化关系最大。中华民族其文化最早发源于北方,即今所谓黄河平原与淮河平原。迄至夏、商、周三代,始延伸至河南、山东、河北省之一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南部,尔后又渐渐扩张。其原因是远古时期,地球上发生浩瀚无垠的洪水之灾,东方至夏而始消退,平原之区,由于红沙淤积,成为肥沃之沙质壤土,适于农耕,先民遂于是区拓展农业,故中华文化属于农耕文化。人类文化种类大别约为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地带而有草原者

  • 文章西非之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期  作者:水新猷 出版时间:1968-10-01
    关键字: 外交部非洲考察团 非洲法语系统国家 非洲水利工程 人道主义援助 农耕队

    笔者奉派于本(五十七)年五月十五日随外交部非洲考察团赴西非法语国家访问,历时两月,足迹遍喀麦隆、多哥、金夏沙市刚果、査德、达荷美、象牙海岸、上伏塔、尼日及中非共和国,在旅行途中因换乘班机,在奈及利亚躭搁两天,故共访问西非十个国家,其中除奈及利亚以英语为通用语言外,其余均为法语系统国家。本次访问为外交部每年例行节目之一,主要为求对农耕队之切实了解,工作进展及推动情况,有否困难,是否能设法就近解决,并与当地政府交换技术合作意见,以增进彼此间之友谊。同时亦慰问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