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傣族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西僮族与掸傣族系文化关系之探讨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梁之直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壮族 傣族 文化关系 学术研究 分布概略

    煮菜的镬;兄长称做「彼卯」(音),由此足以反证南诏绝非泰族人所建也。本文是以讨论僮族与掸傣族文化关系为主,因为西方学者对我国西南边区少数民族研究,出发点并非纯学术性讨论,而是为帝国主义服务,故必须先做一槪括性的说明。广西僮族探源「僮族」一词,始见于宋书狄青传。广西境内土著民族,有文献可考者,有「七绾洞蛮」和「崇魔蛮」两种。通鉴和蛮书校注:「安南都护府所属有峯州,在安南西北,峯州之西有林西原,其旁有七绾洞蛮。」「崇魔蛮,去安南管内林西原十二日程,溪洞而居,俗养

  • 文章盡瘁邊事之柯績丞先生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期  作者:李拂一  出版时间:1973-12-25
    关键字: 柯树勋 西双版纳 傣族土司制度 治边成就

    先生名樹勳,字績丞,淸同治元年壬戍九月十三日,誕生于廣西之柳州。其先本福建人。父子林公,由閩宦遊粵西,咸豐間,太平軍起,帶福字營會援柳州,遂家焉。七年,城陷,全家殉難,子林公突圍出,負長孫祥和奔梧州。績娶姚夫人生先生。姚夫人早逝,先生生而頴悟,自幼卽好交遊,喜技擊、鬪鷄、走馬,不屑屑於文墨。子林公故後,繼母趙夫人督之嚴。先生晨則挾書出,而藏諸草叢,別尋鬪鷄走馬之徒爲戲。暮仍挾書歸,習以爲常,趙夫人不覺也。久之,族中人以告,夫人大慟,喚先生至,泣告之曰:爾...

  • 文章泰郎夜郎與哀牢同出一源考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馬次伯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傣族 哀牢人 族源 历史沿革 考证研究

    第一章 古代的播遷一 、跨國民族派系太多對於泰族,世人大多只知有泰國而不知有其他。其實泰語系民族,在東南亞地區,是一個文化最高,人口最多,分佈最廣,歷史攸久,聲勢浩大的優秀民族。從我國的雲貴兩廣,直達中南半島,這一大片肥沃的土地,都是泰族人的故鄕。由一個同文同種的民族,同時分佈在中、越、寮、棉、泰、緬六個國家,除中國的泰族已大部份漢化外,現在東南亞仍操泰語的人口在一億以上。是亞洲人口比例僅次於中國、印度,而超過日本、印尼的大民族。由於泰族是個跨國民族,中文...

  • 文章走向世界的中國傣、泰學研究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3期  作者:石安達  出版时间:2003-12-25
    关键字: 中国 傣族分布 汉、傣文献 中国傣、泰学研究 学者论述

    一、中国的傣族分布及其文化特征云南傣族是中国古代百越的后裔,百越曾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水稻农耕历史的民族,据浙江河姆渡考古发掘,早在七千多年前,越人就开始种植水稻,而越人种植水稻是从野生稻训化栽培而成的,现在长江流域和云南的傣族地区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稻。古越人对水稻称呼是什么,现已不可考。但百越后裔的云南傣族,傣语称米为「豪」,这是可以推测稻的名称来源于古越人对米的称谓「豪」的讹音的唯一依据。世界上从事稻作农业和以大米为主

  • 文章走進沒有圍牆的中緬第一寨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2期  作者:劉揚武 出版时间:2012-12-25
    关键字: 中缅边界 中缅第一寨 猛景莱 傣族文化 民俗手工技术

    清风送爽,我们一行三人走进号称「中缅第一寨」的猛景莱寨子,看到的是绿树掩映下的栋栋竹楼没有围墙,通向人家的巷道有人在打扫卫生,村寨十分干净。走村串户,不时地听到一阵「吱、吱、吱」的声音从竹楼中传来。寻声望去,总能看到傣族妇女在传统的木制手工织布机前忙碌的身影。寨舍紧密相联,高低错落有致,佛寺、金塔、菩提神树、神泉,与村寨整体相联,村寨古朴典雅。摩托、小轿车不时从我们身边驶过,显示出富有、户不矢遗,一片繁荣的景象。二〇〇六年以来,猛景莱寨子保持着「无案件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