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承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天后廟的由來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章錚  出版时间:1997-06-30
    关键字: 妈祖 林默 源流 传承

    前言船隊鳴鑼擊鼓,桅旗飄揚,鞭炮聲喧,煙花凌空,人群絡繹於途?原來趕赴大廟朝拜天后,案前祭品陳列、舞獅、演戲,熱鬧非常。世俗相傳媽祖是航海者救星,有求必應,保祐平安云云。提起「林默」這個名字,也許一般人十分陌生,如果說是「媽祖」,可就無人不知亦無人不曉了。其實媽祖祗是閩台一帶對於林默奉為神明的一種俗稱,實際上她正式的神名是「天上聖母」,宋徽宗封她為「夫人」,元世祖封她為「天妃」,明太祖封她為「聖妃」,清康熙帝封她為「天后」。封號堂皇冠於歷代后妃,她的受人...

  • 文章团拜 传承团结和睦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1期  作者:蔡永興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团拜 传承团结 传承和睦 联谊 展望

    民国一〇三年农历甲午年,本会春节团拜在二月八日举行,陈理事长继枢在致词中讲了几个重点,一、本会历史悠久,二、乡亲向心力强,三、乡长捐款热心,四、慰贫济孤最力,五、奖学基金最多,六、敬老尊贤最优,七、提携后进不懈,八、两岸交流热络。陈理事长在结语时一再强调本会向来以团结和睦为傲,因为团结和睦才有以上成果。今年天气不是太理想,但是好多好多扶老携幼,三代同堂出席的欢笑身影出现在会场,更有许多去年领了奖学金的准会员,在爸妈甚至爷爷带领下出席,这种传承的画面展现

  • 文章變局下的文化批判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9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文化危机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注:書名 書名:劇變與調適—一九八五年台灣文化批判 主編:李亦園 出版:敦理出版社)要如何才能維護文化的成長及其生機,一言以蔽之,應先尋求文化傳統與創新的聯繫,並據而形成血脈相通的網絡。特别是在現代社會中,傳統與創新之間,常因認知的不同,價値判斷的差異,形成隔閡與衝突,文化調適所引發的困境則更爲凸顯。而愈是一個具有文化生機的民族,必愈能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得調適、過渡及交融的空間;反之,任何劇變形成的衝擊,必將帶來文化危機。活潑文化成長及創新的生機無他,即...

  • 文章財團法人臺北市山西文教基金會成立經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盧學禮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民营事业 历史传承 筹划改制 总结提升

    附錄:一、財團法人臺北市山西文教基金會捐助及組織章程二、財團法人臺北市山西文教基金會顧問遴聘標準曁任務要項

  • 文章(社論)家鄕文物的蒐集與保藏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3期  出版时间:1979-08-01
    关键字: 家乡文物 文化传承 收集保护

    本會名譽理事長、總統府戰略顧問兪濟時將軍,近將其家傳之淸代咸豐二年壬子狀元章鋆親書中堂墨寳一件(見本期封面照片)送來本會保藏,以供同鄕愛好書畫古玩者共同鑑賞。兪將軍此擧,其意義不僅是捐贈一件家藏珍物,而更激發本會對蒐集家鄕文物的意願,和加重本會保藏家鄕文物的責任。記得去年底中國地方文獻學會擧行年會時,曾有一項建議:希望各省市文獻社或同鄕會,能成立各地文物舘,以保存各地的文獻文物。當時與會各單位除四川文獻社與四川同鄕會,業已成立有川康渝文物舘外,其他均付缺...

  • 文章永康應姓族譜世系叢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8期  作者:應雨金 出版时间:1984-08-10
    关键字: 应姓族谱 丛谈 史料 家族传承 宗谱资料

    一、汝南應氏源遠流長應姓在百家姓中稱汝南郡、據左傳卷十五僖公廿四年傳云:「管蔡陳霍魯衞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旬,文之昭也,邗晉應韓,武之穆也,凡蔣茅祭胙,周公之胤也」。按周禮註:父曰昭,子曰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是也。吾永陳龍川文集卷十五之後杜應氏宗譜序:「應自周武王之子封於應,以國爲氏,其子孫散處殽函 洛,世業有光。漢有曰曜,隱淮南山,時稱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曰邵,篤學博覽,著漢官儀,删定律令,獻帝朝拜太尉。魏有曰瑒璩昆季,並以文學...

  • 文章传承到创新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3期  作者:陶佩潛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同乡会 传承 创新 新年 阜宁人

    调待命人员尙未计入,眞是前所未见。其间各种大众传播媒体的口头报导,与文字刊载之数量,更是难以估计,选前多种揣测、动员、激情、争辩几乎遍及各行各业,甚至每个家庭。然而毕竟是人民政治素养提高了,中产阶级及社会大众,自主意识抬头,以致一切不乐观的看法,终于风平浪静的在选举详和气氛中,被冲淡而消散。诚可谓民主政治又迈进了一大步。尽管有不少人不满意,但多元化的政党政治,是无法抗拒,而必须接受,这也是我们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的传承与创新,所获得的成果。在此次大选中,最让

  • 文章精雅古樸 神形酷肖 漫話黄楊木雕——兼介溫州朱子常及樂清諸大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2期  作者:王維友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黄杨木雕 发展历程 代表人物 技术传承

    我國木雕藝術歷史悠久,據《意繫辭傳》記載,我們的祖先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匏木爲舟」、「弦木爲弧」、「剡木爲楫」、「剡木爲矢」。到了商周時代,民間工藝分成「六工」(土工、石工、金工、木工、獸工、草工),用材計有「八材」的(「木工」便是兼職雕刻,木工用材自然就是木材,那時王室中有「梓人之職」,就是專門從事木雕藝術的藝人。春秋戰國時期的魯班,是我國木工的祖師,史籍記載,他做的木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也有人說他雕的鳳凰栩栩如生而能飛。此話雖然有些誇張,但魯班在...

  • 文章國父學說的研究為當前要務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陳鶴齡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中山思想 三民主义的传承 三民主义的实践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理論,為世界學術思想的主流,有歷史事實證明、不容否認。那些淺薄無知的人,以政府若干年來、積極提倡、制定政策、付諸實踐、詆為「神化」、敎育學者不加深究,亦人云亦云,隨俗浮沉,乃至欲將高中及大學有關中山思想之通識課程取消,改換名稱,學生則以師資貧乏,講授不能深入閎富,多不願修,如此,中山學術幾已瀕於絕境,殊為可惜!為什麽如此呢?原因是那些研究它的人,最初即把它看成遺敎,奉為經典,而不從學術上平心靜氣的研究,作客觀的學理闡揚、融會貫通、明其要義...

  • 文章略論《廣府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4期  作者:陳楚源 出版时间:2015-10-31
    关键字: 《广府文化》 历史背景 文化研究 文化传承

    时代,始臻成熟。……中国秦汉大一统完成,中国文化的全部机构与全部组织,方开始确立」。其实,钱教授已为我们的史学者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正确的研究方法。三、传承和发展在我国古代史中,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土著部族都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统称为「百越」,南越族为其中一支系。秦汉两次对岭南用兵和大量移民到广信,实施和辑百越的怀柔政策,华、越和平杂处,相互通婚和通商,逐渐形成一种混合语形式的原始古粤语。学界指出,粤语不是古百越地的「土特产」,而是中原「雅言」与当地语言润合、意会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