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三理”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新加坡和会馆史略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成立超 出版时间:1983-07-10
    关键字: 三和会馆 发展经理 历史沿革

    公之子)等先贤。在这期间,本会馆理事部改称董事部,设有总理,副总理及司等职位,并进行内外埠及(印尼)文岛八港之募捐运动,筹得巨款,装修美芝律正馆。一九六年,本会购置树胶园数十英亩,于柔佛州哥打丁宜路骨地方,年中生产入息,藉以维持馆中经常费用,会馆之基础,更为稳固。五、兴学校,办互助部一九四二年,日军南侵,新加坡沦陷,本会馆会务被迫停顿,光复后,当年总理许永声先生,因念沦陷时期,会务停顿,会员精神涣散,即召开会员大会,议决重新登记会员,复兴馆务,及举办

  • 文章浦东县建置之考析

    来源期刊:《浦東》 第61期  作者:倪岱峰 出版时间:1990-06-15
    关键字: 浦东 地理位置 区域划分 历史沿革

    一、緖言中庸子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袵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在孔子当时,已有地与文明之理念,近代梁启超在中国地大势论中尝曰:「文明之发生,莫要于河流,中国者,富于河流之名国也,可分为中南北部,北部者,黄河流域也,中部者,扬子江流域也,南部者,珠江流域也。者之发达,先后不同,民族之性质,亦有差异,自周以前,以黄河流域为全国之代表 自汉以后,以黄河、扬子江两流域为全国之代表;近百年来,以黄河、扬子江、珠江

  • 文章走笔记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4期  作者:韋明遠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三都水族自治县 山川地理 人情风貌

    世上景物,皆有可观。或淸新,或秀丽,或壮阔,或幽雅,或奇异,或怪诞,若有其一,即可腾播。上列特点,都似皆兼而有之。都本来是两个县,一为合县一为都江县。民国二十七年,贵州调整县的自治区域,遂并都江入合,并易名都县,设县治于原合县政府的所在地—合街。合这个地方,是山区中之平原,有都匀、独山、丹寨县的河水汇流于此。汇流后,直下榕江,再入桂北的柳江而达柳州。这里地名合,水称合江,有拖船可通,为早年的水陆码头,商贸盛极一时。合故城,东临合江

  • 文章孔子祖籍河南商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9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孔子 商丘市 人力三轮车 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 地方简介 文化渊源

    一·商邱曲阜,舆脉相通民国三十五年的初秋,我从开封南关的陇海铁路车站,搭上火车东行,经过兰封、民权两县,便到商邱车站了。商邱县城,在火车站南,大约十公哩远近,平原广袤,马路宽平,人力轮车,往来如织,人力轮车是这条马路上送往迎来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其造型,与台湾的不同,两轮在前,一轮在后,乘客坐在前边,可容两人幷坐,还能带些简单的行李,车夫一人,骑在后边,脚踏手扶,行进如飞,骑士洋洋,乘客得得,颇有一番风味。商邱为豫东大县,昔为归德府治,民国为河南省第二

  • 文章晋地缘政治的特色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楊秋梅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三晋文化 历史地位 地理人文精神 政治经济关系

    建立的北汉,是北宋统一全国所面临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顽固的一个堡垒,攻下晋阳城后,为了断绝龙脉,以绝后患,赵光义毫不犹豫地焚毁了晋阳城。从此以后,山西再也没有割据政权的建立,自然也没出过真龙天子。但郤昭示了一个历史事实,山西自北宋以后再也没有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二、山西独特的地人文意识精神山西在中国古代政治中起重要作用的个时期都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这种特点的形成由山西独特的地优势、人文特点、开放意识、进取精神所决定的。首先,与山西表里山河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