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土人情共返回6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牡丹富貴兩代豪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0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1-07-10
    关键字: 风土人情 戏剧 汉剧 牡丹

    自從「西皮」由漢中順襄河而下、「二黃」由安徽溯長江而上,在漢口會合、更吸收了其他的地方腔調,形成綜合戲劇形式「漢調」後,由於武漢地處交通要津、商賈雲集、人才輩出而壯大,並作幅射式向外發展。她對於我國的戲劇演進已相當地達成了「薪傳」的任務。淸末、民初,更屬「盛極一時」。並正名爲「漢劇」,且組織「湖北省漢劇公會」而由黎總統元洪頒發有全銜之銅質印信。首代伶王一末(老生)余洪元氏、次代伶王三生(文武唱做鬚生)吳天保氏接踵而起,筆者已曾在本刋陸續草文簡介;現在則擬...

  • 文章山東莒縣的掄棍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王魁東  出版时间:1981-03-20
    关键字: 种麦 收麦 风土人情 抡棍

    臺灣中部田野裏卽將是麥黃的季節,使俺想起故節的「風吹原野黃金浪,正是小麥收成時」兩句打油詩。故鄕的小麥大部份都在芒種節氣收割,(芒種節氣固定在陽曆六月六日或七日)也就是在端節附近。麥穗上的麥粒長成滿包時,成靑包,把麥穗採下,捆成若干把,放置鍋中加水蒸熟,取出來,把糠搓掉,麥粒靑翠色,甚美麗,再投入石磨(石磨以石製成,上下兩層,磨煎餅糊的每層厚約十公分,磨麵粉的每層厚約廿公分,中徑六〇—八〇公分。)中推轉,順周邊石槽下來的,一條條約成三分之一公分粗的繩子狀...

  • 文章逢迎趣聞

    来源期刊:《闽聲》 第48期  出版时间:1971-11-30
    关键字: 林则徐 禁烟 风土人情

    鄕先贤林则徐公因禁烟遭淸廷流放伊犂,道光二十五年复四品京堂,当时住在玉门一家小客栈中,听说学官至县考察时住的屋子空着,便使其子往玉门县商议暂住数日,玉门县令以为林已失势,予以拒绝。不料数日后道光皇帝圣旨下达,令林则徐任陕甘总督,县令懊悔不已。慌忙恭请林搬去,林则徐见其现实若甚,没有答应。县令文案颇富机智,叫县令次日央请总督大人去考察本地风土人情,林允之,乃与之同游,至一敞宅见门首悬一联云鹤鸣九皋其子迎;鸿飞遵渚我公归。林赞赏不已,走进一看,原来自己的家全

  • 文章川陜道上瑣談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鄭子敏  出版时间:1980-07-15
    关键字: 逸闻趣事 川陕道 风土人情

    说了,甚至有些还听不懂,经他们解释后,我到觉得好笑,饭后闲话家常,我要求讲些家鄕的事,他们就把川陜公路上秦岭至汉中沿途的趣谈说给我听,这些事蹟虽然无史可考,但都能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柴关岭雾气腾腾柴关岭为秦岭支脉,地势较高,终年陇罩在云雾之中,车辆经过,即使在白天,亦须开灯,小心驾驶,方能安全通过,此亦为川陜公路上险要之一。庙台子赛过北京庙台子是陜南的避署胜地,其地以有留侯庙闻名遐迩,相传西汉三杰之一的张子房隐居于此,庙宇建于群山之中松柏环境,金壁辉煌,幽静出尘

  • 文章西安舊事東木頭市街上的幾户人家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历史 风土人情 东木头市 风俗

    如果您也喜歡兩盅的話,經過南大街碱市一帶,大半條街都飄來陣陣酒香,誘得您進去也來幾兩吧。早年“西鳳名酒,太白遺風”的酒簾,已不多見,幾家高大宏偉的建築,雖說不上怎麽豪華,古色古香的朱紅柱子水磨磚,要是搬到現在的電影電視上,做個現成佈景,不要說是裝扮成王府,就是金鑾寳殿,也蠻夠氣派。店門口一付擔子,腊汁肉豆腐干,涼拌蓮菜調和豆幾樣小菜,用以佐酒。天剛交冬,老漢們的臥龍袋套褲就上身,喝幾兩驅驅寒,諞諞閒傳,也是一種享受。南大街的滴水河十字,往東就是東木頭市街...

  • 文章香溪航行的「撓擺子」船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作者:朱鳳元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挠摆子船 船夫 风土人情

    撓擺子船,是香溪航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香溪是湖北省西部注入長江的最大支流。香溪發源於川陜鄂三省交界的神龍山南麓,主流與支流,像人體上的動脈一樣。遍佈興山縣全境,初向東流,流到興山縣城後,立卽轉向南流,由秭歸縣的香溪口注入長江。撓擺子船在香溪的航程,除主流全長九十里外,而北支流的深渡河,可逆水而上航行到四十五里的鄭家坪。南支流的南陽河,可逆水而上航行到三十里的南陽河鎭。撓擺子船,造型特殊,船身瘦長,像一隻織布的梭子。載重量通常在二十擔左右,(一担五百斤)。...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0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家乡回忆 美食 风土人情

    煮熟後贊調好之湯菜食用),蕎麵削削(將合好之麵,擀成較厚之麵片,用刀撥削之麵條),蕎麵搓搓(用手在案板上,將較粗之麵條搓細),吃起來磁古扭扭的很有筋頭,蕎麵亦可次(借用同音字)麻食子(即貓耳朶),談了半天,獨不見擀麵吃,可能是蕎麥沒性,擀不開的原故吧?蕎麥的另一功能,是含碱量特多,打過蕎麥之後,將麥草燒成灰,用水過濾澄澱之後,可以收取很多土碱,除參入部份麵食食用之外,亦可去汚滌垢,鄕村婦女可當肥皀用。高粱:在東北地區,可作民之主食,但在家鄕爲專做燒酒之原...

  • 文章魯東農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寒光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农业谚语 档案资料 风土人情

    我國自古以農立國,故凡對農事有關之氣候變化,種植收穫時間,以及各種作物下種多寡之原則,無不有各種諺語留傳,用作爲操作觀察之規範,俾便遵循,借免隕越。其重要性,當可槪見。茲謹就記憶所及,抄錄數則,借以抛磚引玉,如獲吾魯來臺鄕長,惠予增益,實不勝企聁之至。一、關於氣候變化者:①八月十五雲遮月,準備來年雪打燈,雪裏燈竿,雨裏鞦韆。按鞦韆係指淸明節。②早看東南,晚看西北。卽早上東南方陰天,下午西北方陰霾多半會下雨。③六月(農曆)裏北風,當日雨。二、關於下種時序者...

  • 文章湘西鳳凰遊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8期  作者:黄武良  出版时间:2012-10-10
    关键字: 凤凰古城 游记 风土人情

    文圖作者·黄武良六月從南寧回港,又去了一趟湘西鳳凰。午後包租了一艘櫓舟,土家船妹輕輕催舟泛划,往河道深處。款乃微波,河道裊娜,偶送幾聲水鳥啁啾,或有游魚躍水,全境在靜中。划過小洲,河邊,婦女們一邊說笑,一邊洗衣擇菜,有時還會扯上嗓子清唱悠揚的山歌。小孩子在河邊光着屁股嬉閙、打水仗,在水裏撲出水花,個個像泥鰍一樣機靈。不遠處還有少女在洗頭髮,長長的頭髮洒落在水中,木梳划過秀髮,夕陽下,美得就像中世紀的画卷。就交通的方便,內地有些地方是遲來比早到好,然而遲來...

  • 文章長憶茘枝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8-12-31
    关键字: 荔枝湾 风光景色 风土人情

    一灣綠水對城東,宛轉竹枝趁好風;引動萬家空巷日,櫂歌添得荔枝紅。革命策源地的廣州,是我生長、讀書、做事的地方,在我的腦海深處留下了最甜美的印象與囘憶。那雲山蒼蒼、江水泱泱,那越秀山頭的紅棉(廣州市花),那天上長虹似的海珠橋,那矗立雲際的六榕寺花塔,那浩氣長存的黃花岡烈士墓,那莊嚴雄偉的中山紀念堂,那海角紅樓的荔枝灣畫舫……都曾經屐痕處處,永難遺忘。羊城的風物,我認爲最撩人的地方是荔枝灣。因爲地當亞熱帶的廣州,氣溫平均在攝氏二十五度以上,每年約有七個月是暑...

共68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