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雕刻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开元寺的飞天雕刻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开元寺 飞仙雕刻 佛教雕刻 基督建筑

    的天使。第一类的飞天雕刻可再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翅膀的飞天;另一种是不具翅膀而有飘带的飞天。前一种的体形特大,每个飞天连其伸出的手臂测量起来有2米长,如开元寺及城隍庙大殿的柱头及屋顶下梁椽飞子上和魁星楼第四层转角铺作昻下的飞天羣便是。第二类也可分作具有翅膀和不具有翅膀而有飘带的两种,前一种多见于聂士脱里派的基督敎墓碑石及佛寺的石经幢最末层的四个角。这些飞天,除两只手臂外,全身是一木(樟树木)雕成,各用其头,顶住上面的莲花斗拱,而以其上半身出现于云间,双手

  • 文章唐三彩·陶藝至精史博館·典藏最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唐三彩 陶艺 造形 雕刻

    國立歷史博物館擁有的五百件古陶,一向備受世界古物博物館羨慕。原因是,在古陶瓷文物中,陶器火度較低,易於破碎,質料粗糙,不受重視,加上年代久遠,至今遺存的完整古陶(而非陶片)爲數有限。而在史博館館藏的古陶中,藝術性最高,博得讚賞最多的,則是多達百件的唐三彩陶。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何浩天解釋說,「唐三彩」這個名詞,在古籍中沒有記錄,直到民國元年前後,北平琉璃廠忽然出現大量的唐代多彩陶俑,才引起古董商的重視。實際上,這批爲數衆多的三彩陶俑,是由於民國前七年興建汴...

  • 文章烏塔又叫石塔

    来源期刊:《闽聲》 第17期  出版时间:1968-01-15
    关键字: 石塔 乌塔 佛像 雕刻

    唐貞元十五年(公元七九九年)德宗皇帝萬壽,觀察使柳冕以靑石築成此塔,上奏朝廷,賜名「貞元無垢淨光塔」。其塔銘由瘦水宣者揮毫。一般簡稱它爲淨光塔,因其係石造,故又稱「石塔」。又因爲和「白塔」對稱,石因其色年久變黑,故又稱「烏塔」。(福州話黑叫做「烏」。)塔在烏石山麓,今之城邊街下殿內。後五代晉天福五年(公元九四〇年)王延曦改修,命名「祟妙保聖堅牢」,由林同穎署銘。塔計七層,有門十六,每門均刻有捐獻者的夫婦姓名,以爲祈福。例如尙氏十五娘,節度使王繼潛,宮苑副...

  • 文章敦煌石窟的藝術寶藏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郭晉俠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敦煌石窟 千佛洞 雕刻艺术 彩绘艺术

    种种遗闻不忍听;五步内亡二道士,十年前毁一楼经。」民国三十二年,我政府为鼓励硏究此一无价宝藏,特成立敦煌艺术硏究所,将完整的壁画、塑像和石洞加以编号,总数得四百三十八个石洞,包括两魏二十个,隋代八十八个,唐代一百七十七个,宋代一百零二个,元代七个,淸代二个,尙有其他无法考证和残缺者四十二个。石窟雕刻艺术,虽然是来自印度,但印度的雕塑,系以石雕为中心。在敦煌鸣沙山上的石质,乃是沙土变质的砾岩,不适于雕刻。但我国古代的艺术匠师,以巧妙手法,把佛敎艺术,与我

  • 文章毫芒雕刻艺术槪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期  作者:關學曾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毫芒雕刻 近期发展 遗存作品

    毫芒雕刻」,即是雕刻出的作品,其精细程度有如毫毛锋芒一般,以此,无论雕刻文字或绘画,所用刻针刀具更非如毫发之锋芒不能成功。如一钮釦大小的「象牙篮」,全篮花纹均用镂空刀法刻成,且篮内尙储物品,淸晰可见;榄核刻舟,舟上活动门窗逼眞,舟内人物栩栩如生;又粒米大小之象牙,亦可刻上百字,凡此均为毫芒雕刻家精心之作品。毫芒雕刻珍品,目前故宫博物院及历史博物馆收藏者总共不及百件,依据各项作品的说明及其记载,均是一八六六年至一九一一年淸代人物的作品,如此,足证这一专门

  • 文章龍游人在新竹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方鳳揚 出版时间:1968-10-31
    关键字: 雕刻木器 办厂经历 招聘启事

    笔者是半个龙游人,现在来介绍两位龙游老鄕,在台奋鬪成功的事实,以借鄕长们参考。你知道你家里精工雕刻的木器家具是谁制造的吗?你知道这些木器家具正在海外大受欢迎,替台湾带来大笔的外汇吗?我吿诉你,这些木器家具就是「奴农」龙游老鄕王东林、王极源两父子制造的,他们正在新竹开着一片规模宏大的「艺术之家雕刻木业有了限公司」,他们今日的成就,说明了我们浙江人的聪明才智是多方面的,是无往不利的;这是「阿拉」浙江人的光荣,更是「奴农」龙游「农」的光荣。王东林、王根源父子

  • 文章方城晉刻石碑及《躬耕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石碑 《躬耕歌》 《鲁迅书信集》 雕刻

    也在我,穿也在我不向别人借升合,那怕他张推拖,李推拖晋永和三年岁次癸亥秋月 旦尚书左仆射顾和浴手敬书印章:尚书之印(篆印) 乐天制命(楷书)下半部为一幅诸葛亮画像。诸葛亮手执羽扇,头戴三梁进贤冠,端坐于草庐之中,庐外有松竹、芭蕉、太湖石相衬托,上角有流云纹饰。整幅画面既不空旷,又不拥挤,布局合理。画像以阳线雕刻为主,剔地浅浮雕为辅。线条粗细有致,浅浮雕更增加了立体感。流云纹和衣服褶纹给人一种风行水上,气韵流畅之感,绝少汉代画像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粗犷豪迈

  • 文章譽滿中外的樂淸黃楊木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朱子常 雕刻 黄杨 木雕 艺术作品

    黄杨木雕是我国民间著名木雕工艺品之一。因用黄杨木作雕刻原料而得名。它源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温州乐淸市,与靑田石雕、东阳木雕,并称为「浙江三大名雕」。黄杨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的一种珍贵树种,系黄杨科黄杨属,其学名Buxus Sinicd。黄杨生长缓慢,须经四十至五十年后,始能成材,供绿化、观赏,材质坚韧、细腻,适供雕刻使用,相当珍贵。又因黄杨体积较小,直径在十五厘米以上者,极不易得,故以雕刻小件作品为主,供案头陈设,以木质光洁、结构坚韧、纹理细腻、色泽黄亮

  • 文章宁波早年印糕木板的雕刻艺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4期  作者:竺惠明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印糕板 年糕板 金团板 雕刻艺术

    上了些年纪的宁波人,讲到谁家的兄弟姐妹相酷似时,会用一句「活脱脱像印糕板印出来一样」的宁波老话来形容。印糕、年糕、金团板是过去宁波人做糕团时,用来印制形状、花样的木模板。印糕板旧时宁波人,逢年过节,农闲时光,自家用印糕板来制作印糕。通常的印糕板,长约一手,二三指宽,上面有几个凹进去的印模。花样多来自劳动和生活中常见的花鸟瓜果、牛羊鸡鹅、胖娃、鲤鱼等,也有福、禄、喜等吉祥字。印糕板可根据主人的喜好去订做或请来师傅家里做。这种师傅中的高手,可称为民间雕刻

  • 文章渠縣沈府君石闕上之浮雕獅頭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0期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渠县 浮雕 狮头 石刻 雕刻

    东汉时石刻雕刻精美)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