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陵园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爲君約略説咸陽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咸阳 秦朝故都 古渡口 陵园

    托啼鹃,水上烟如梦,楼头梦似烟,咸阳随处足流连,最是宜晴宜雨暮春天。」陵园萧瑟咸阳城北郊崔家村的毕原,碑礧载道,人称咸阳北坂,这儿以文王陵为中心,北为武王陵,西南为成王陵,东南为康王陵,东为姜太公墓,东北为周公墓,布置整齐,气象庄穆而巍峨。文王陵高约十一公尺,圆形平顶,顶上微凹,陵甚宽敞,有长垣绕陵四周,垣内古柏参天,石人石马并列,陵前有金字巨碑,上题「周文王陵」,是淸乾隆五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所建,碑前有祠堂及门楼,都很壮丽,也是淸代所重修,周代四陵,以此

  • 文章施琅墓園修復揭幕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2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施琅陵园 名胜古迹保护

    【泉州同鄕會訊】施琅將軍墓園位於惠安縣黃塘虎窟村西北的鶴頂山南麓,年久失修,頻臨荒廢,經施姓宗親會倡議修復,獲得旅居菲律賓、新加坡、日本、台灣、香港、澳門等地施氏宗親之響應,慷慨解囊,修茸完成,已於七月廿三日舉行揭幕典禮,海內外參加人士一仟餘人。

  • 文章漢代陶俑群西安附近出土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5期  作者:中時報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秦兵马俑 汉陶俑群 汉唐陵园 丛葬俑坑 刘邦

    人民币的工程(相当于八千万美元)的一个配套项目就是建一条十九公里长的由西安通往机场的公路。由于公路沿线有四座汉唐陵园,在动工前必须探明这条路线下是否有重要文物。一九九〇年三月十日,钻探部门在汉景帝刘启与皇后合葬墓南三百多米处钻探时,发现从六点五米深的地下提出的探铲上带有橙红色陶块。经专家鉴定,这是从一个陶俑肩部打下的残块。景帝与皇后的合葬墓阳陵在西安西北廿二公里处。于是钻探部门在这一带的麦田里进行密集的钻探。五月,陕西省考古硏究所派出汉陵考古队开始了随工淸理和试掘

  • 文章談鍾祥縣的皇帝墓顯陵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1期  作者:羅大隱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湖北钟祥 显陵 陵园布局介绍

    献王埋葬时算起,至嘉靖十九年章圣太后遗体落葬止,共二十一年的时间,前后陆续修茸,不知耗费了多少金钱。以嘉靖对乃父乃母的孝思;严蒿的善体圣意,并参酌嘉靖对自己的陵墓「永陵」之刻意经营,少以推知钟祥显陵的规模,决不在明朝十三陵之下。修显陵在当代是一件大事,据兴都志记载,陵园面积共二千〇四十七亩,园内宫殿共二百二十三间,显陵卫房共一千五百九十三间,供事者三百八十八人。所使用的砖石,系全国各地进贡而来,许多砖上,都刻有九江府、安庆府、荆州府等等字迹。最大的城砖,重

  • 文章關於劉秀墳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杜立本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刘秀坟 汉陵 光武陵园 游览胜地

    刘秀坟称「原陵」又称「汉陵」,所在地今属河南省、孟津县、白合乡、铁谢村。距今一千九百多年,一九六三年被国家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陵」北临滔滔黄河、南近巍巍邙山,邙山为历代皇帝将相十分理想的寿寝之地,呈虎踞龙盘之势,突显浩然之气。现在光武陵园、坐北朝南、占地壹百余亩、呈长方形,由祠庙、方丈院、陵园三部份组成、四周由短墙卫护,高约丈余,门前是一道巨大石碑,正中正书「东汉中兴世祖光武帝之陵」,字体遒劲、端庄,此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一九年

  • 文章七次探親遊——青原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探亲旅游 青原山 陵园祭拜 参观感观 古迹介绍

    七万元。原定五日抽签,后改为八日上午。这栋房子是一位陈姓药商转让,仅付缴纳利息二千元,并未讲钱。该房子位在市场内,做生意很好。回鄕定居的谢祖经体弱多病,实为可怜,街上议论纷纷,他不该回籍定居,而有如此下场。十月三日祭拜八亲陵园。园内脏乱不堪,污水污泥遍地。经清扫后花人民币四百元做一个铁门,并置放观音菩萨六尊。十月四日至値夏参观忠简公陵园,牌坊因经费短绌,尙未动工,气愤下即回吉安。从値夏返回吉安途中,顺便参观吉安县市区域内十七大名胜之一的青原山。吉安市城东

  • 文章一代鄉賢 萬世流芳

    来源期刊:《同安》 第60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洪朝选 刺柏 洪福增 洪公陵园

    冤情直到张居正暴死后,万历十五(一五八七年)才获得初雪,于同年十月廿六日由其长子洪兢扶柩回乡安葬,万历廿二年二月神宗下旨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余懋中祭葬。墓址原在新店鎭东园村埕前社。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原墓埕的石像多有散失,仅存石马一尊,现由县博物馆征集保存,石牌坊已荡然无存。一九六五年又因农田水利建设需要,陵墓被毁,白骨由洪厝村洪公之裔孙洪志枝、洪政良、洪清友运回洪厝村,暂存于洪志枝家自宅中。一九九〇年台胞法学家洪福增老先生返梓探亲,积极倡建洪公陵园,旋即

  • 文章十次探親(子女孝心,營建生墓)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胡軍生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营建陵园 修建公路 出资回馈家乡

    看望久别的表妹。此次回鄕探亲,主要是子女们一番孝心,斥资美金三千元,在原籍营造一座生墓——陵园。未来中华民国和平统一后,将父母移灵桑梓—叶落归根。墓地长十二公尺,宽六公尺,向荷浦村购得,花人民币四百元。手续费三百元。墓坟高、宽、长、各五公尺,墓碑及亲墓铭志,高一公尺五,宽一公尺的大青石刻金字中间嵌上父母瓷像。墓顶端是大型「胡」字,两旁以「安定」两字陪衬(安定是我胡氏堂号),中间两付横联—「孝思不匮」「祖德流芳远」,碑旁两付对联「荣华富贵平安第,祥光普照吉庆

  • 文章柳村堂徐氏陵园建碑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徐高義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徐氏陵园 建碑事迹 人物信息

    柳村堂徐氏迁沭始祖徐星(一名喆)字文耿,明成化间,司铎沭阳,慕斯土农勤稼穑,士读诗书,风俗敦厚,乃入籍焉。子孙蕃衍,分布于鲍家巷、龙王庙、阴平宝墩、上旺……等地。其七世孙徐岭,字梅坡,迁居黑石埠(现隶属新沂市阿湖鎭),依据徐氏家谱:「徐岭字梅坡,公元一七一六—一七六五年,监生,性适田园,藏书万卷,益于课子,饱读经书,广延名宿,以窥前贤堂奥。」殁后葬于黑石埠南端,其陵园有九座墓群,遍植柏树,并有祭田八十余亩,迄今已达二百四十年,虽迭受战祸,现尙有柏树三百

  • 文章大陸遊踪片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大陆 风景名胜 寺庙 陵园 游记

    十六日上午赴黄花岗参观七十二烈士墓,岗在郊区,陵园广大,大门横额坊上有「浩气长存」匾,颇壮观瞻。入坊、林道宽广,游人如织,墓园有章太炎先生篆书横额:「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墓。」篆体古拙,虬结可观,由全球华人贡献之石块积成,以为纪念。游时阴雨霏霏,吾人结队成排,默念行礼,留影志念。嗣赴中山纪念堂、堂建宏伟耸立高空,内有拱形建筑,列有排椅,以为集会讲演之用,当年中山先生讲解三民主义,成稿于此。前有 国父遗像,造极精致,像前花圃,植有红色美人蕉,鲜艳绝伦。便中览游市街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