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鄱阳湖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水乡诗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0期  作者:董晉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鄱阳湖 鄱阳湖文学研究会 鄱阳湖文学 鄱阳湖诗派

    霞光云影水天浮,网撒波心岸起楼。吴楚乾坤千嶂隐,浔庐风月一川收。帆墙上下争朝夕,鸥鹜高低竞自由。失落年华须夺取,浪花溅雪逐诗流。这是结束那场浩劫不久写的一首由鄱阳湖联想到今后自己如何定好人生坐标的抒情诗。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鄱阳湖是我们的母亲湖,是养我育我的命根子。我与湖有着解不开的情结与天缘,高擎鄱阳湖旗帜是每个鄱湖儿女的正史责任,也是我们闯荡人生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为她歌唱,为她扬名,为她洗尽岁月尘污排净历史苦难而甘作奉献。我们一群鄱湖儿女从八

  • 文章湖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4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1-05-01
    关键字: 鄱阳湖 乡土回忆 湖草 农业 乡土文学

    都昌 邵天柱「鄱阳湖的草,南昌佬的宝」,这草指的藜蒿。藜蒿究竟怎么生、怎么长的,我惭愧,不很清楚,只知它的嫩茎可以作菜。早春,用来炒腊肉,别有一番风味,入口咯崩脆,且带一丝芫荽的异香。打小住鄱阳湖边,却因家鄕没吃藜蒿的习惯,对它熟视无睹。及成人后,多次借调省城,方在南昌的餐桌上经常吃到它。初吃亦不大习惯,久而久之,受南昌朋友影响,竟然也喜欢上了。近年,藜蒿被美食家们吹神了,说它有防癌的功效,于是不仅成了省城的名菜,而且跻身于国宴,甚至飘洋过海了。因此,它

  • 文章扳銀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扳银鱼 地方风物 鄱阳湖 银鱼品种

    都昌 邵天柱以往,每年的白露至寒露,鄱阳湖便进入银鱼汛的旺季,是渔民们下湖捕银鱼的好时候。这好季节,不是渔民的,也不愿错过。纵不能像渔民那样的下大湖拉大网,也会到湖的港边,寻找银鱼洄游场,用筝去扳。筝多自制,由网、弓、杆、绳诸物组成。网方形,四角扎在两根交叉的竹弓上。弓的交叉点,用铁丝穿过,与筝绳一道,系于扳杆梢头。筝下水后,扳杆尾端与扳绳另一头就放在身旁,起筝时,只需替扳杆尾端找个支点,收扯扳绳,扳杆梢头即向空中立起,筝也就网著鱼儿悬出了水面。有劳

  • 文章帆船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鄱阳湖 帆船 故乡怀思 《都昌县志》

    都昌 邵天柱受聘主编《都昌县志》时,朋友送来几张很能表现故鄕特色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我尤喜爱,拍的是县城港口南河头的景致。翠翠的山峦连绵著,从浩瀚的鄱阳湖里,裁出一弯绿水,由之形成归舟休憩的场所。倘仅是如此,倒不新鲜,希罕的是,港口泊著的十数艘船舶,是现今已不易见着的帆船。那如旗杆般耸立的桅樯,如卷席筒般横卧著的帆篷,如龙舟般两头翘翘的船体,若干年前就已渐成陈迹,故显出照片的珍贵来。迄今,每每从县志上翻看它,都不由得钩起我对鄱阳湖往昔的许多遐思。早年

  • 文章深秋話鄱陽湖邊的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高德玉 出版时间:1968-12-02
    关键字: 鄱阳湖 大雁 往事回忆 趣闻轶事

    三四斤,浮水而宿,龁草而食,性机警,畏寒冷。父老相传:深秋八月,雁门关开,雁羣结队,由北而南。儿时以为:雁南来叩关,守关者开关迎之。及长,始悉雁门关位于山西县,两山夹峙,高插云霄,其形如关,雁飞至此,惟有穿关而过,故名。当雁阵横越长江进入江南地带,多以洞庭鄱阳两湖为其避寒觅食之处。其入湖者,有飞至衡阳县南上空,即行折回,衡山主峯之「回雁峯」,相传实缘于此。其入鄱阳湖者,有飞至仙霞岭上空,亦即折返者,故闽中少雁。前人载雁飞至潇湘南岸,乍见两岸水碧沙明,靑苔遍生

  • 文章鄱湖漁俗文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鄱阳湖 渔俗文化 风土习俗

    鄱阳湖,烟波浩淼,水域辽阔,为中国水面最大的淡水湖,著名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生活在湖边的人民,在与湖同呼吸、共命运的岁月里,不仅创造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文明。同时,在渔俗文化方面,它们也匠心独具,以自己的智慧和风韵,为这座丰碑的塑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之成为鄱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湖乡渔业生产,不但沿袭传统的捕捞习俗,而且随着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渔民们根据季节、水性、地域,总结整理出不少渔谚和针对性地使用的各种渔的习俗。如「清明鱼发躁

  • 文章鄱阳湖烟波浩渺景万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8期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鄱阳湖 地理概况 风景揽胜 名称考证

    鄱阳湖为我国五大湖之一,其湖位于赣省北部,简名鄱阳,古称之彭蠡,又名彭湖,一名扬澜、或名宫庭,载诸禹贡方舆。若言湖之形状,中为细腰,分为南北二湖,北湖又称落星湖,南湖亦称宫庭湖。再言湖之容量,可纳仙霞,黟山二山脉以南之水,及赣江、昌江、信江、抚水与诸水诸流,汇集湖中,经由湖口而注入长江。继言湖之面积,则随季节而异,夏秋水涨时、湖面渐宽。当长江水溢,江水倒灌入湖,则湖面更形辽阔、烟波浩渺,汪洋无既水天一色。长约四百五十里,阔约八十里,面积约三千六百平方里

  • 文章漁家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渔家 故乡特色 烹饪方法 鄱阳湖

    以忘怀的。渔家待客,自是大鱼好鱼,如扁鱼、桂鱼等湖中珍品,至少也得十几斤的青鱼或鲤鱼。鄱阳湖的鱼出自大水面,不像塘里养的带泥土味,因而这鱼若到了大馆子,必当上品小心伺候,做出许多花样来。其实那正是损掉鱼味的根由。你想,鱼经刀剥手抓之后这样腌,那样炸,味道不早跑掉一半了么。渔家做鱼,找不出那么多佐料,有姜有蒜有辣椒足矣。其之保持鱼味,关键有二:一是鲜活,猪吃叫,鱼吃跳;二是做法。鱼砌好洗净涤干后,万不可像馆子里那么用油去炸。再说,渔家也没那么多油。像我表姐,遭饥荒

  • 文章湖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湖畔风景 抒怀散文 鄱阳湖 山水风物

    于湖畔。因此,如今每到湖畔,我依然总是忘不了要捡上一块两块这样的石片,就像从湖畔捡回了彩色的童年。在湖畔,最叫人心旷神怡的,还是立在绿茸茸的草甸,看那浩瀚的鄱阳湖。不仅比远远的立在山头看湖看得眞切,而且可嗅得出湖的气味,一种带着微微的水腥的气味。那味儿直往五脏六腑钻去,让人觉出一种别样的鲜活。湖面,不时有船开过来,开过去;天空,不时有云飘过来,飘过去;水天之间,还不时有白色的水岛飞过来,飞过去。它们在祥和的氛围里各自忙碌,共生共处。立在湖畔,眞眞切切的阅览它们

  • 文章鄱阳湖地质变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2期  作者:吳換寶 出版时间:2013-08-15
    关键字: 鄱阳湖 地质变革史 古今地理 彭蠡古泽 发展趋势

    地区,大约在8.5亿年前尚是一片汪洋大海。远古时代,鄱阳湖地区尚属于华南原始洋盆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堆积了数千米厚的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及陆源碎屑岩、石英岩、石灰岩。大约在25亿年前,产生了一次陆壳的碰撞,变成了古陆核。(注:先秦时期彭蠡泽示意图)约9.9亿年,由于火山岛弧与大陆产生碰撞,使边缘海盆地中数千米厚岩层产生强烈变质、变形,形成了一条巨大的造山带。从此鄱阳湖地区的地壳,由强烈的活动阶段,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古大陆。从8至2亿年,为志壳活动相对较弱的大陆板块地带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