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郑板桥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郑板桥请赈丢官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0期  作者:王協甫  出版时间:1984-05-15
    关键字: 郑板桥 体察民情 请赈丢官

    郑板桥诗词中有可见其深察社会情况,且惜贫愤世之心。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深体农人劳苦,而有劝节约之意焉!如「四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洞鉴贫民牺牲辛苦所获得者之代价,不能避免剥削而无有拯救之者,社会之弊,从亦未有予以改革补救者。如「昨日入城巿,归来泪满襟,徧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全道出生产及消费者享受之不平均,潍县大饥,郑氏请赈,以言激忤大吏,竟予免官,此大吏者其能洞悉民瘼哉!然古今亦其众矣!

  • 文章半饑半餓的職業——塾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私塾 郑板桥 秦桧 塾师待遇 半饥半饿

    民國前,國內各地多無學校之設立,孩童讀書,除少數權貴富家子弟有能力請老師至家中設館施教外,絕大多數人家的子弟,只有進「私塾」受教一途,也就是所謂的「村塾」。村塾的設置地點,不一而足,有的設在祠堂,有的則設在私家宅第。至於束脩(學費),多無定額,視學生家境量力酌收,所以「塾師」的待遇極低,勉可餬口。清人鄭燮(板橋),是我們江蘇興化人,年輕時曾做塾師,他有一首自嘲詩:詩曰:「教館原來是下流,傍人門戶度春秋。半饑半餓清閒客,無鎖無枷自在囚。課少父兄嫌懶惰,功多...

  • 文章郑板桥与潍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王敬軒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潍坊 郑板桥 学风 状元胡同

    阅读「山东文献」第八卷第三期,谢英才鄕长大作:「潍县的风水和曹王两状元轶事」。因而忆起幼年在家鄕尝听家父所讲郑板桥为潍县县令时一段故事,更引起思亲之念!据当时家父讲郑板桥的故事时说:「淸季郑板桥曾在山东曹县及潍县作过两任县令,均政绩裴然,潍县在山东一百达八县中,向属富庶之县,除地壮民胞外,在经商方面更富经验;全省各县市,甚致江南一带,「祥」字号的绸缎庄,均系潍县人所经营,其富冠全省,但在敎育方面与经商相比,则较为逊色。」据说:郑板桥不但为官淸廉,诗词书画

  • 文章郑板桥与范县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楚同  出版时间:1983-12-20
    关键字: 郑板桥 范县 正误 人物传记

    读「山东文献」第九卷第二期,王敬轩先生所撰「郑板桥与潍县」一文。其中有两项错误记载,其一是:「祥」字号绸缎庄,均系潍县人所经营。」错了!享名全国的「八大祥」不是潍县人经营的,而是章邱县旧金鎭孟家的老买卖。鄕人惯称之为「九金孟家」。所谓「八大祥」包括总号分号在内,例如:瑞蚨祥总号、瑞蚨祥鸿记、瑞蚨祥昌记、隆祥、庆祥、全祥、谦祥……仅在济南市就有十三家之多;全国各大都市,分店多至一百二十余家,都是章邱旧金孟家的老生意,绝不是潍县人经营的。这是旅台老一辈的同鄕

  • 文章郑板桥为潍县县令之轶事数则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徐守玉 出版时间:2002-12-20
    关键字: 郑板桥 潍县县令 轶事

    (一)書畫受騙,有縣民某者,雅慕鄭氏之書畫,多方央人求之,鄭耳其人無行,不屑爲之執筆,此人乃極力設法,誘鄭入彀,冀得其墨寶,以增其身價。鄭以無備,果墜其術,鄭常於每下午公餘之後,出東關商區外之曠野中散步,獨自一人盤桓良久,直至昏黑始歸,事爲求書畫人所探知,乃於鄭氏每日所散步徘徊之附近搭建簡陋之茅屋三間,內部設置極爲幽雅,己則扮作隱士外貌,鄭一見大喜,乃緩步入室閒敘,此人乃命書僮烹茶,鄭飲茶後精神倍增,此人云,家居煩囂,不耐俗務之擾,不得已來此絕境以避,鄭...

  • 文章久懷心事在昭陽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2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87-05-15
    关键字: 兴化县志 范仲淹 郑板桥

    大败倭寇。刘,南昌人,以锐卒数千,自辰至酉,贼巢始破,逐至白驹场茅花墩,斩首六百有奇,贼众尽歼。兴化刘庄,至今尙有倭子坟。我国历代乱多治少,兴化自难例外。尤其此次为中共窃据,破坏更大,他日归去,人物风景,必将不可复识了。三、范仲淹与郑板桥说到兴化有关的人物,首推范仲淹。范于宋天圣年间,任兴化知县,梁志中有传。称其:「监泰州西溪盐税,时海堰久废,潮水没民田稼,仲淹白发运使张纶。奏上,遂以仲淹令兴化。董修筑堤,堤成,竟通泰海三州,长数百里,民呼曰范公堤,邑中专祠

  • 文章艺术大师郑板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朱培昌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郑板桥 艺术大师 生平事迹

    江苏省苏北地区,出了三位文艺巨匠,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他们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豪放艺术大师郑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名燮,字克柔(一六九三—一七六五)生于苏北兴化县,四岁母亲去世,世代书香,其父一生以教书为生,收入微薄,负担沉重,家境极为贫困,连进城考秀才的盘川,都是向亲友借贷筹措。郑父知其子抱负远大,智慧高超,诗、书、画无不精通,将来必会出人头地,而板桥少时即立定「得志兼善天下」的抱负。于家庭非常困境中,甚至在

  • 文章故鄉拾穗(八三)雜憶——唱道情與說書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5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81-05-15
    关键字: 《珍珠塔》 方卿 唱道情 郑板桥 《老渔翁》

    家庭主妇,迅即以升罗在米屯中挖些白米,倒给唱道情者,唱道情者亦自备有布袋,且布袋分隔成数段,可分装米、面、麦等,迅即离去。如遇有靑年学子数人,适値聚会,亦会请其驻唱片刻,藉以消磨时间,唱后则赏钱若干。其所唱之调与本鄕所唱之调不同,系郑爕板桥先生所作之道情调,如「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等。郑板桥作道情十首,第一首即为「老渔翁」,记得小时候读小学时即曾唱过,二首老樵夫,三首老头陀,四首老道人,五百老书生,六首小乞儿,七至十首系劝人

  • 文章奇巧有趣的數字聯和拆字聯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巨卿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数字联 拆字联 六和塔 郑板桥 庐山虎溪三笑亭

    数字联别具一格数字联是以数字巧妙作对的楹联。试举三例:其一,清乾隆年间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曾在乡间发现一副「怪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又是一年。」联中没有一和十,谐音缺「衣」少「食」,横批则暗示难度「年关」。其二,江西庐山虎溪三笑亭题有一副名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联中以三和一巧对,运用典故,既点明了三笑亭的位置、名称、来历,又描绘出周围清雅优美的僧舍、繁花、绿叶,充满诗情画意

  • 文章懷故國憶鄉賢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陳東震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郑板桥 诗词集萃 怀念乡贤 追念故乡

    客中閒讀板橋詩鈔,首題是詠音布,讀其詩想見其人,蓋擅長書法,而際遇不偶,終至落拓以死,板橋之詩亦復淒楚哀怨令人不忍卒讀。後又有七絶二十三首,每首各詠一人,並註有籍貫歷略,乃知音布固吾卿之賢者也。此二十三人中,籍隸東北者計六人,何其人才之躋躋也。此六人者,倘非言行出類拔萃,則絶不能爲板橋先生所推崇也。板橋吟咏之餘,又作短跋云「凡大人先生,載之圖書,傳之左右史,而星散落拓之輩,名位不高,各懷絶藝,深恐失傳,故以二十八字,標其梗槪。云云,余更深有感焉。我東北地...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