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郁达夫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郁达夫与王映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6期  作者:維思 出版时间:1980-06-06
    关键字: 郁达夫 王映霞 民国轶事

    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后,吾浙产生二位知名国际的文学家,就是徐志摩和郁达夫。这二位文学家,相似的地方很多;如徐志摩是散文家、小说家、和新诗家。郁达夫亦是散文家、小说家,和旧诗家。其次,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文化。还有一㸃,他们同有文人的气息,喜爱女人,尤其是不惜离去原有贤淑的妻子,而另结新派的女人。相异的地方;徐志摩遭飞机在济南上空失事,死于民国二十年,祗三十七岁。而郁达夫,系于抗战胜利当年,在苏门答腊武吉丁宜地方,遭日军杀害,计年五十岁。他们二人

  • 文章郁达夫的旧诗与丰子恺的漫画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5期  作者:张玲蕙 出版时间:1982-05-06
    关键字: 郁达夫 丰子恺 临安野景 漫画

    三十年代吾浙出过不少多方面的作家,尤其是郁达夫的旧诗与丰子恺的漫画更为脍炙人口。同时他们的原籍都不是杭州而却喜爱杭州。因此斯篇所纪也祗限于杭州的片断。达夫移居杭州的时候,很好游山玩水,因此这个时期的写作,大都是游记和旧诗较多,创作小说较少,西游诗纪中,如:临安道上野景:「泥壁茅篷四五家,山茶初茁两三芽;天晴男女忙农去,闲杀门前一树花」。玲珑山寺琴操墓前翻阅临安县志不见琴操事蹟但云墓在寺东:「山既玲珑水亦淸,东坡曾此访云英(见碑文)。如何十卷临安志,不记琴

  • 文章关于郁达夫的遗嘱和年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樓圭璋 出版时间:1970-02-25
    关键字: 郁达夫其人 相关考证 相识经过 怀念达夫

    去年四月十九日大华晚报第七版内,载有具名小牧先生所写的一篇题为「郁达夫的遗嘱」的文章,其原文如下:郁达夫浙江富阳人,生于民前五年,十八歳,毕业杭州中学,到日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学成归国,民国十二年在北京大学担任讲师,翌年到武汉大学当敎授,再后任于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郁达夫的一生,是一篇富丽雄壮的诗史。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具有卓越成就作家之一;在抗战期间,离开了自己的国土,到南洋去从事编译和著述的工作;日本投降后在南洋遭难,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了。他的不幸

  • 文章古睦勝蹟(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7期  作者:周念行 出版时间:1969-03-29
    关键字: 历史遗迹 杂文随笔 郁达夫先生纪念碑 白云源 风雅先生归隐存 子陵台下白云村 潇洒桐庐郡 公余午睡浓 人生安乐处 谁复问千钟

    严子陵先生钓台之旁,有「郁曼陀先生衣冠冢」及「郁达夫先生纪念碑」,系抗战胜利后,富阳士绅所建。曼陀先生于民国廿八年十一月间,敌伪欲接收沪特区法院时,被狙击于该法院门前。达夫先生于抗战后期浪迹于南洋新嘉坡,日本投降后失踪,传为日军暗杀而沉之于海。一门二烈,弥足矜式,富阳士绅乃建碑于此,以为纪念,郁氏昆季之英名,将与胜地同其久长矣。曼陀、达夫,皆富阳人。达夫先生为人及其才学,世所熟知。曼陀先生则为达夫之长兄,达夫之文学修养,得力于曼陀之培植与指导为多。曼陀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