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辉县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辉县古共工地与共伯和无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1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76-11-25
    关键字: 辉县 共工 历史考证

    河南省豫北之辉县,为古之共地,此共地之共乃由于共工所居而得名,商周载籍皆沿称之,两汉为共县,隋唐为共城县,至金始置为辉州,明改为县,以至于今。可见共地之重要。世人追述共之本原,往往以为原于周厉王时共伯和之封国,而不及共工,此实大误,这是关系中原古代史和文化地位的问题,不可不辨。为何说此共为原于共工而非原于共伯和呢?其理由如下:壹:周厉王时共伯和封国之说,不见于正史,乃出于鲁连子之忆说,其言曰:『衞州共城县,本周共伯之国也,共伯名和,好仁义,诸侯贤之

  • 文章辉县古共国与共伯和有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2期  作者::王保德 出版时间:1976-12-25
    关键字: 辉县 共工 历史考证

    看到张与仁先生的「辉县古共工地与共伯和无关」一文(本刋八卷十一期),我认为有关古史眞实文献的正确性,不可不辩,愿提出证明作更进一步的考证。考证古史文献,有些非常困难,连「正史」都迷惑不解,只有靠「钟鼎」文献才能解决,共国的为共伯和封地也有钟鼎证明:例如「师敦」铭文说:①「唯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和父若曰:师!乃祖■有劳于我家,汝佑唯小子,余命汝死(事)我家,骏司我东偏西偏,仆驭百工,栋栽内外,毋敢否善……拜稽首,敢对扬皇君休……」这位「伯和父」确是「皇君

  • 文章輝洛遥遥兩樂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6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4-06-25
    关键字: 安乐窝 百源学派 洛阳 邵雍 辉县

    宋代大儒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迁共城。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不读,始为学,即刻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壮游四方,所见极广。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访道:「你想学一些物理性命之学吗」雍答道:「愿意!」这一来,便拜李之才为师,尽学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及六十四卦图像之学。后来曾两次以遗逸被荐,授官均不赴;读书辉县苏门山百泉上,耕稼自给,名其居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凡宗其学者,称为百源学派。今辉县的安乐窝

  • 文章辉县旅台同鄕通讯录弁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馮振義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辉县旅台同乡会 通讯录 征文

    一、前言辉县:在殷周时代,即大著名,殷朝时封为「百衞国」,周厉王时封为「共伯国」,秦始皇时,齐王建都于此,曰「共」,汉高祖是「共候」的所在地,置「共城」,北齐废,随置「共城县」,金置「辉县」,属衞辉府,淸仍之。所以古代是一个大城市,也是军事政治要地,现在是一个美丽整洁的小城市,也是一个风景区。县城周围五里,城墙完整,楼堞巍峨壮观,护城河水淸见底,河外面是环城马路,再向外有古城环绕,又名土城,传系共伯故城,民元后,两边种树,上面辟为运动场所。二、故园古庙

  • 文章衛輝城北弔孤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9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4-09-25
    关键字: 辉县历史 伯侯之邦 马家桥 比干墓

    豫北的辉县,古即为重要的政治都巿。殷商封为百衞国,周厉王时封为共伯国,秦时齐王建国于此,取名「共」,汉高祖为共侯,故自古以来,辉县即为伯侯之邦,是当时的军事据点。淸时大加重修,城周五里,外郭环绕,人称土城,这是共伯的故城。民初袁世凯在东城根置有庞大官邸,邸中「五一楼」即耗五十万两;而徐世昌也在城外竹林村中置别墅,且自称「水竹村人」。他如西关外另有袁世凯的别业,占地五百亩,袁故后,改为「袁家花园」,园中多仿頣和园,有昆明湖诸胜;城后街有一著名的席家花园

  • 文章辉县百泉记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2期  作者:儒公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辉县百泉 名胜古迹 教育实验区

    百泉位於河南省輝縣城西北五里的蘇門山南麓,山上的紅牆綠樹,與湖中的碧波淸流,交相輝映。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景色明媚如畫,素有河南「小西湖」之譽。春秋假日,遊人踵接,尤爲炎夏避暑勝地。自魏晉以還,卽爲學士名流,達官顯宦遊息流連之所。如魏之高士孫登,晉之名士阮籍、嵇康,唐之名將薛仁貴,宋之哲學家邵康節,元之賢相耶律楚材,明之名士袁宏道,名儒孫夏峯,志士彭了凡,以及淸之名臣湯斌等,均嘗讀書,講學,或遨遊,隱居於此。蘇門山爲太行山之餘脈,百泉爲衞河發源處,山脚下...

  • 文章豫北辉县的古蹟名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74-02-25
    关键字: 辉县 古迹 百泉 苏门山 比干墓

    安阳之南,新鄕附近有一辉县,虽然不在铁路线上,但却是古今有名的一座城巿。辉县在殷周时代便很有名,殷朝封为百衞国,周厉王封为共伯国,秦始皇时齐王建都于此,日共。汉高祖曾为共侯,所以此地古代是一个大城巿,也是军事政治上的要地,现在是一个美丽整洁的小城巿,城周五里,城墙整齐,楼堞巍峨壮观,护城河水深八尺,宽三丈。河外有环城马路,再外有古城环绕,又名土城,高达十丈,顶宽五十丈,传系古代共伯故城,民国后,上面种树,辟运动场,气象为之一新。在豫省北部,辉县风景极佳

  • 文章泉師溯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8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79-08-25
    关键字: 辉县 百泉乡师 师范教育 校史

    位于辉县西北五里的马桥,距新鄕四十五里,相传是梁山伯祝英台的哀艶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地方人士还附会说:百泉东面数里的九山、便是梁祝读书的地方、马桥就是马文才的家鄕,但祝家庄在那里,则无人知道,可见梁祝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是如何的深远了。百泉亦称百源,在苏门山南山麓,系衞水发源地,东西较窄约五六公尺,南北较长,约千余公尺,泉之四周,均用靑石围筑,沿湖有鹅卵石马路,一尘不染。泉水系由地下涌出,由洗心亭(在泉之中央)以北,到处都可以看到涌泉出水后变为亮珠似的水泡

  • 文章辉县发现吴王夫差铜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辉县 吴王夫差剑 考古发现 出土文物

    据大陆文讯报导,河南省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于一九七六年二月间,该单位在废品回收部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在拣选杂钢时从中发现吴王夫差铜剑一把,经专家学者的鉴定为吴王夫差剑。此剑全长五九、一,剑身厚五厘米。柄上有箍两道,隔手上有兽面花纹,镶嵌松绿石,剑身满布花纹,锋锷仍甚锋利,有阴刻古篆字铭文二行十字:攻(敔)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就进一步的了解,此古剑可能出于辉县东南一里许的琉璃阁附近的战国墓区,为盗墓人在抗日战争前盗出的遗留物。据《史记》记载:夫差,吴国

  • 文章辉县八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9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88-09-30
    关键字: 辉县八景 河南名县 名胜古迹

    辉县乃古之共伯故国,为古共城之地。山川秀丽,苏门百泉之胜,甲于中州,晋孙登、嵇康辈尝啸咏其中,流寓最久。元则有姚雪斋、许鲁斋倡明理学,先后辉映。至清朝孙征君奇逢,以高年硕德来自容城,讲求性命之学,其道实足以继往开来,直接尼山正脉,四方来学之士子,翕然宗仰,于是苏门一席之地,遂为海内理学渊薮,不仅以山川名胜称之,而文献之征,亦较他邑为尤重之。辉邑境内百泉饶山水之胜,湖光山色,遐迩共闻。有句谚语说;获嘉县有七十二冡,辉县有七十二景,其数之多可以槪见。邑人重视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