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贞观之治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唐太宗——李世民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4、75期  作者:高世祥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治国策略 历史评价

    李世民是从陇西成纪(在今甘肃静宁)走出的一位历史伟人。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开明皇帝。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指出:「太宗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欧阳修于《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说:「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蹟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称,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卓越人物,是最著名的善纳谏,善用人的明君,是空前成功的英明皇帝。李世民领导开创的「贞观之治」,使中国社会

  • 文章被奉為天可汗的唐太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唐太宗 魏征 长孙皇后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帝王,继西汉《文、景之治》,(文帝恒、景帝启;前一七九—一四一)创造了《贞观之治》;(六二七—六四九)乃隋朝时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太原留守,右绕卫将军李渊(唐高祖)之次子。炀帝大业十一年,(六一五)四月,炀帝巡幸太原,八月又巡北塞,突厥始毕可汗围炀帝于鴈门。诏天下募兵,守令竞来赴难。李渊之子世民年十六,应募隶屯卫将军云定兴;说定兴多赍旗鼓为疑兵曰:「始毕敢举兵围天子,必谓我仓猝不能赴援故也,宜昼则引旗鼓数十里不绝,使

  • 文章资治通鉴与贞观之治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張祚倫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资治通鉴 贞观之治 唐太宗 司马光 突厥 军事征服

    唐太宗言行录资治通鉴是一部很有价値的编年史,它系统地编纂了从周威王二十三年(西元前四〇三年)起,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九五九年)止,共计一三六二年的史事,是我国编年史中包括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全书三五四卷,参考文献约三二二件,一共修了十九年,正是司马光四八岁到六六岁的时间。同修的有司马康(检阅文字)范祖禹、刘恕、刘攽、司马光(编集)五人,都是一时之选。本文所介绍的,仅是资治通鉴贞观之治中唐太宗的言行而已。「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震古铄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段

  • 文章唐太宗的治世之道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劉伯強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李世民 治世之道 贞观之治 分权制度 知人善任

    贞观之治为中国历代最强盛时期,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如何能促进强盛?以及强盛到何程度?世人可能很难探究出所以然来!贞观之治的王朝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建立起来的。李世民是唐朝实际上的开国君主,也就是皇帝(他的父亲李渊则是荣誉皇帝)。李世民出身贵族,幼时接受有系统的良好教育,其胸襟开阔,文武全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在当政期间创立盖世绝伦的文治武功。李世民除了具备历史上的英明帝王共有的优越条件外,兹将其个人所独具的,天赋的优秀条件,略述如下: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

  • 文章概説大唐興衰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7期  作者:姚建業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大唐兴亡 英雄史观 贞观之治 开元之治 由盛转衰 唐朝覆亡

    的均田制及改良的灌溉方法,促使农产量大增,政府也开创了许多制造工业,驿站的邮政业务更促进商业的发达,大运河在此时终于完成。更加速了文化、科学、艺术蓬勃发展,直到今日,唐诗仍被公认是登峰造极,后世难以匹敌的文学成就。新的行政版图「道」;在行政体制上类似现今的「省」;而兵源的编制则有别于百姓编制。考选人才的科举制度经过改进之后,重新恢复、儒生出生的官吏终于获得与地方缙绅平起平坐的地位。贞观之治,被后人称赞为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盛世,雄踞亚洲,是中国人在世界上能够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