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豫剧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梆子——豫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8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3-08-20
    关键字: 豫剧 乐器 豫剧派别 豫剧演员

    的(2/4)「中板」节拍。常用以表现人物自述、对话、吟景、抒情。⒊流水板 包括慢流水、快流水、流水垜板、醒梦曲等。乃一板一眼(1/4)的快节拍。词句比较灵活,常用以表现敍事、对话、争论等。⒋飞敍 包括大栽板、小栽板(类似平剧的导板——倒板)、滚白、起擡子等。都是比较自由的散板,常用于表现激愤或悲痛的情感。乙、豫剧派别一、豫东梆子 乃由「太平调」、「高调」、「坠子」等土产歌、谣所蜕变而成,亦称「祥符调」或「开封调」。发音高亢;曲调经常活动的音城多在(5—2)之间

  • 文章豫剧的新路线——从陆战队豫剧队公演谈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7期  作者:顧曲 出版时间:1973-07-20
    关键字: 豫剧 陆战队豫剧队 豫剧公演 豫剧演员

    豫剧,乃「河南梆子」的学名,因为河南简称「豫」的原故。河南戯,在此间豫剧坛,都管它叫做「梆子戯」。河南梆子,是陕西梆子(秦腔)的支流,今为豫省戯剧代表。凡所有的梆子戯,都源出于陕西梆子,既以「梆子」命名,所以,演奏的乐器,都离不开木制的「梆子」。「豫剧」种类繁多,有:「河南梆子」、「曲子」、「越调」、「坠子」、「道情」、「四夹弦」、「靠山黄」……。河南梆子,又有「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豫南调」、「豫北调」的分别。其中豫北调,又叫做「太平

  • 文章台南巿豫曲研究社成立大會紀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8期  作者: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3-08-30
    关键字: 豫剧 社团 戏曲 名单

    時間:七十二年四月十日(星期日)上午九時地點:國立成功大學格致堂出席:五十一人(見簽到簿)列席指導:台南巿政府社會局:林主恩主席:趙子成 記錄:方國鐸甲 報告事項壹、主席致開會詞今天是我們豫曲硏究社的成立大會、諸位能夠抽空前來參加,本人深爲感激!我們籌組曲子硏究社之議,業已經年,直至今天昭吿成立,這可以說是大家不斷努力的結果。本社成立之後,仍希望大家熱心支持,使我們的河南曲子能夠繼續成長發揚光大!貳、上級指導員致詞巿政府林委員主恩致詞一、今天是貴社的成立大...

  • 文章重视豫剧史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7期  作者:張若鑑 出版时间:1974-07-25
    关键字: 豫剧 史料 起源 演变 樊粹庭

    从黄帝时代开始,就在黄淮平原那一块肥沃的土地上播下了戯剧的种籽。我们勇敢而淳朴的祖先,歌舞着走向战场;歌舞着走向田野。经过长久的积累,所以豫剧有着丰富的内涵。激昂处令人热血沸腾;纒绵处令人回肠荡气,我最欣赏名作家陈纪滢先生对豫剧的评语,他说:「豫剧挑逗而迷人,很适于爱好和平民族的听觉。」河南人都爱戯,凡是在故鄕生长的,谁都能哼上几句,因为在农业社会里,戯剧是仅有的大型康乐活动,谁都有机会去接触它。不幸的是中原是一个四战之地,历史上大的战役,少有不被波及

  • 文章慷慨歌谣河南戏——战时西安豫剧梨园漫话——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豫剧 木兰从军 西安 战时回忆

    虽说是陈年旧事,烙的还眞深。对日抗战爆发后,各地人士都涌向后方,以免受到日寇的荼毒凌辱。西安在这个时候,各地方戏的活动,比以前便更加蓬勃了。从二十七、八年开始,豫剧名伶相继组班在西安演出,河南梆子也受到大众普遍的欢迎与爱好,可以说河南梆子在西安,比河南还要河南,为啥呢?就是河南老鄕,谁能在同一个地方,看到那么多的豫剧名角呢。汤兰香所领的一个班子,上演于南大街座东向西的银销会舘(银楼业公会会舘),在这个会舘的南边,有一座建筑宏伟坚实的「便民质」(公办当舖

  • 文章陆光豫剧队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6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陆光豫剧队 艺工部队

    陆光豫剧队前身,系陆军黄龙部队(团级)之虎贲豫剧团,该团成立于四十六年戍守马祖地区时,将热爱豫剧人员克难组成,公余之暇择机排练,适时在战地演出,颇获战地官兵爱戴,该部返台后豫剧宿将周淸华率得意门生许贵云小姐加入,如虎添翼在部队中劳军,五十二年初,陆军总部为阐扬中原文化曁适应官兵康乐需求,特以该团为班底,组成现在的陆光豫剧队,归陆光艺工大队建制,并物色空军遣散之豫剧新秀封君平、田运显、胡台英、王翠兰、咎双珍等小姐加盟,阵容益见坚张,故不但在历次国军文艺中心

  • 文章战时西安豫剧梨园漫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豫剧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虽说是陈年旧事,烙的还眞深。对日抗战爆发后,各地人士都涌向后方,以免受到日寇的茶毒凌辱。西安在这个时候,各地方戏的活动,比以前便更加蓬勃了。从二十七、八年开始,豫剧名伶相继组班在西安演出,河南梆子也受到大众普遍的欢迎与爱好,可以说河南梆子在西安,比河南还要河南,为啥呢?就是河南老鄕,谁能在一个地方,看到那麽多的豫剧名角呢。汤兰香所领的一个班子,上演于南大街座东向西的银销会馆(银楼业公会会馆),在这个会馆的南边,有一座建筑宏伟坚实的「便民质」(公办当舖

  • 文章豫剧史话」读后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8期  作者:劉峙同 出版时间:1998-04-03
    关键字: 孔子 张若鉴 王海玲 豫剧

    同鄕马永涛君,赠我「豫剧史话」一巨册,读之甚感兴趣。该书作者张若鉴先生,现已逝世;实际完成编印者,是马君。民国二十五年,我在郑州读书时,常香玉、陈素眞等豫剧名角,正在发皇时期,非常迷人。抗日战争时,豫剧之在西安,其声光几乎掩盖了平剧。现在大陆地区,据说有专业豫剧团,多达一百多个。在台湾,陆海空军均有过豫剧队。其所以能兴盛如此历久不衰者,必有其眞实价値在。我对于豫剧,只会欣赏,觉得音韵铿锵,感人肺腑。尤其王海玲之表演,唯妙唯肖,出神入化,使人叹为观止

  • 文章豫剧「扬汉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9期  作者:昭美 出版时间:1969-11-01
    关键字: 豫剧 《扬汉威》 故事来源

    豫剧也可称做中原戏剧,因河南是「中州」之地,正是代表中原文化而得名,又由于它的根源是正统思想,所以在演出时皆以忠、孝、节、义为主题。以其唱做逼眞,音韵和谐,受人欢迎程度不在「国剧」之下,将来或可超越国剧,若干人多误为系「地方戏」,实则非是。仅以观众分布地区来说,就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湖北及台湾(若干台胞对此也非常喜爱)九省之多,试问其他戏剧能否如此?由于笔者籍列山东,即可做一例证。笔者前在本刋「也谈豫剧」一文中,曾提到「解忧公主

  • 文章豫剧大师张岫云年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趙明普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豫剧大师 张岫云 年谱

    一九二九 民国十八年 己巳年,诞生◆农历八月十七日,生于河南省临颖县冈张村。父张永安,母杨氏。出生前母梦凤凰落于宅院,取凤鸾,暱称小凤。一九三二 民国廿一年 壬申年,三岁◆母亲逝世,与父亲相依为命。一九三五 民国廿四年 乙亥年,六岁◆父亲续絃,娶万氏为继母。随同父母迁居郑州后入学就读。虽颖悟过人,唯不喜欢读书,酷爱看戏。竟日以戏院为学校,直至夜戏散场始归。因而矢志学戏。一九三七 民国廿六年 丁丑年,八岁◆年初开始学戏,由豫剧名乾旦玻璃脆(高宝泰)启蒙,教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