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记者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尹雪曼著作年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作者:知言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尹雪曼 出版 记者

    在年纪较长的一辈作家中,近年来,尹雪曼不但一直没有搁下他的笔,显然的,他写作得比过去更勤恳、更努力。民国六十四年一年,他一口气出版了七部书,约二百万字。这七部书虽是好几年辛勤写作的成果,但在一年中推出如此多作品的作家,尙不多见。尹雪曼原是一位新闻记者;从民国三十四年主编重庆新蜀夜报的副刋开始,一直到今天,他都没有离开新闻工作岗位。他现任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会参事,兼该会荣光周报社社长。另外,还兼自立晚报特约撰述。他参加工作过的报社,除上述报纸外,尙

  • 文章(壹、滄海憶往)論孔子和平獎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韓韡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设孔子和平奖 召开记者会 外籍记者杂言 孔子列国思想

    资讯报导】北京首创『孔子和平奖』的颁奖典礼,并举行国际记者会,外籍记者对『孔子和平奖』提出不同意见,言词中带有羞辱的意味:「国际间只有『诺贝尔和平奖』,那来的『孔子和平奖』。」意指中国人有造假的情景,但看在国人的眼中,这批号称洋记者的简直没水准,愚眛的可笑,他们对历史都没有研讨过?眞是一群盲人,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诺贝和平奖』,是「仿」中华民族孔夫子和平论的山寨版吗?孔夫子在诺贝尔未出生前(五百五十多年,春秋时代),就周游列国宣导文化、和平、团结、生产

  • 文章重慶精神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6期  作者:厚安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重庆精神 空防 新闻记者 警报

    要死。鼻孔里剜出煤烟条但是中国人就不理这一套,敌人方面越残暴,我们的战斗精神也就越旺盛。记得在五四大轰炸的那一夜,我们这批新闻记者,在大火包围的市区,仍然继续编报,采访工作人员尤其起劲。我个人在放牛巷口来往时,两旁就排列着七八百具待运的尸体。在昏暗的灯光下,我只身从他们身(尸)旁过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他们复仇,希望他们得到安息。当疲劳轰炸正厉害的时候,我所工作的报社(中央日报)对外的交通,已经断绝。因为来往两路口和化龙桥的信差,有一个为机枪扫伤。同时敌机

  • 文章江河湖海的故事(二十五)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4期  作者:凌紹祖 出版时间:1983-08-10
    关键字: 叶楚伧 记者 因病去世 黄埔江 石库门 租界 京戏

    续上期)袁世凯称帝,改任敎育总长,不就南归,为地方服务者垂二十年,与党部采不密切合作,亦不反对的态度。抗日军兴,中央与地方党部合力护送之到大后方,任参政员,卒于渝。叶楚伧字小凤,淸季自民报起至民国十六年北伐成功,始终以记者身份,鼓吹革命。国府定都南京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长、祕书长、江苏省政府主席,抗战胜利后,充东南宣慰使,甫抵上海,因发病而卒。据狄君武先生说,当时因为天气变化,穿的衣裳太多,未及时注意,乃受热而致感冒不治。我们在苏州工作的期间

  • 文章侵略中国战线从军记者的证言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5期  作者:謝鼎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侵略》 日本记者 日军罪行

    侵略是一本小册子,作者名小俟行男,是日本讀賣新聞的特派員。每一報社隨軍都設有總局支局,凡戰地報導必經支局核定,方能發回國內見報。近年來日本中學歷史敎科書將侵略中國竄改爲進出中國,我國和亞洲許多國家都提出抗議。作者出於正義感,依據他自己五十册從軍記事本與剪報,寫成這本小册子,名爲侵略。小俟行男於二十七年元月十三日方到上海,在南京淪陷後一個月。所寫的報導都是戰後狀況。後隨東京部隊經通楡路到阜寧,沿途無戰鬥,爲寫報導,又要通過檢査,只有隨便寫了,請看:「阜寧在...

  • 文章谁是中国的新闻记者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3期  作者:王洪鈞 出版时间:1987-01-29
    关键字: 新闻专业 新闻记者 办报 民主思想

    的重要体系,究竟两报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发生了些什么影响?两报对国家目标的达成,应该作怎样的贡献?更进一步说,两报对我们的子孙将传承一些怎样的文化价値?这就是决定「谁是中国的新闻记者?」的关键问题!二 谁是中国的新闻记者?(一)亦即中国新闻专业之探讨。(二)新闻记者必为专业者吗?抑仅为一种商业(无须寄以社会性的期许),甚至仅为一种行业(Trade)?新闻记者自非行业,亦非纯为工商业,但是否必为专业?在西方亦被列为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美国为例,尽管新闻学术界及公益

  • 文章揚州之報紙與報人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6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7-12-10
    关键字: 扬州 上海申报 铨昌祥明信局 江淮日报 民声报 怡情报 驻场记者 扬州报人

    直至民国十六年甫停。在民国初年,有怡情报,为油印小报,销路甚佳,创办人汪二邱,另有戚素秋、丁悯公、杜召棠,分担文稿,时称甲寅四友,惜仅出版年余,各人皆在学校任课,无暇及此,因而停刊。此时扬州日报产生,由张少斋、王汉甫经办,自此以后,已入扬州报纸后期,不在本文范围内,故略。上海各报驻扬记者,(亦称访事),初为蒋景缄,(蒋晚年谢绝交游,昼眠夜起,是类生活,与记者极不相宜,乃延张少斋、许霭如,为之奔走,将日间所得资料,于晚间交阅,分别函电寄沪,直至景缄弃世,张、许

  • 文章三峡——陪都前卫哨美国《TIME》记者第六战区前线视察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9期  作者:本刊選輯  出版时间:2011-04-10
    关键字: 美国《TIME》周刊前线记者 抗日战争 第六战区 三峡天险 陈诚将军

    民國卅年六月,美國《TIME》周刊,以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主席陳誠上將為封面人物,並以「Chen-Cheng;Defender of Chungking」(陳誠—重慶的防守者)為題,報導了國軍在三峽的防衛,這是在湖北省在抗戰時期一次重要的國際宣傳,同年八月《良友》月刊第一六九期轉載,雪華譯。

  • 文章躍進中的廣西新貌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4期  作者:蔣震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台北市新闻记者公会 广西采访访问团 广西经济地位 经济资源 采访经过

    七月下旬,台北市新闻记者公会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邀请,组成了一支广西采访访问团,成员包括台北市中、英文报纸、通讯社、电台及电视台的记者等人,采访访问行程是由广西台办精心安排策划的,先到南宁,往南去北海,再往北经柳州到桂林,前后虽只七天,但这条路线几已涵盖了广西几个主要经济区域的核心。广西五大经济发展规划区,其精华地带,我们已接触殆尽,就现阶段的投资环境而言,广西确有其诱人的一面。中午时分,出了南宁机场,白花花的阳光,挟著阵阵热浪,迎面袭来,感觉上,与刚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