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训诂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甌」義各說述評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3期  作者:胡牧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训诂 民俗 地理 说文

    温州一带古名瓯越或东瓯,这「瓯」字究取何义?学者们多方探求,论说纷呈。有人认为这瓯字并无实义,发声辞而己。如清代的朱骏声在其《说文通训定声》中说:「区,发声之词,……犹言于越、瓯越、欧越皆同」。有人用训诂的方法求解,即依《说文》对瓯字作出析义。训诂之法乃解题的常用良法之一,但使用它求解应有两个前提:一、被解之字应是记义的,而非记音的;二、被解之字应是本字,而非借用之字,古藉上记载瓯越或东瓯,用过「区」、「欧」、「沤」等同音字,依此看,此瓯字乃记音而非记义

  • 文章溫州最早的志乘——永嘉郡記最近由瑞安政協點注重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2期  作者:宇宛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方志 历史 永嘉郡 训诂学

    诸书摘引的永嘉郡记部分原文加以校集,并逐条考证、补订,汇成一卷称孙氏校集本。这样,基本上恢复了永嘉郡记的原貌,给后学者提供了许多方便。永嘉郡记孙氏校集本成书于清同治八年(公元一八六九年),当时孙诒让年仅二十二岁,此书藏箧十年后,于光绪四年(公元一八七八年)时,他又为校集本写了书永嘉郡记校集本前和永嘉郡记校集本跋两文;加上同治八年写的书永嘉郡记校集本后等诸文,对此书及他所见到的某些与永嘉郡记有关的书籍和史志理论工作发表了精辟的论述:他从训诂学的角度,引证先秦

  • 文章训诂学流衍述要——魏晋至隋唐(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训诂学 陈寿 《方言注》 王国维 孔颖达 《五经正义》

    大概是「后出转精」的原因吧!训诂发展到唐代,就范围说,经、史、子、集,已全部纳入其中,这不能说不广了。就形式言,也是多模多样,不一而足。就实质言,无论是单词复语,句解串讲,音义互求,章旨阐发,借故实以明理,引华藻以说义,各展所见,各抒所闻,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展现了新貌,为读书人提供了丰富的资粮。复因此一时期从事训诂工作的学者,多为学有专精之士,是以仍能继承传统的学风,说法虽新,尙不致远离古朴轨辙,花样虽多,仍能同宗共祖,对后儒,尤其是清儒来说,具有非常大

  • 文章训诂学流衍述要——魏晋至隋唐(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训诂学 流行述要 王弼 郭璞 以今释古

    武劣反。《说文》:『从火戌声。火死于戌,阳气至戌而尽。』本或作灭。」⑸《左传》昭公十九年:「莒有妇人,……及老,托于纪鄣,纺焉以度而去之。」下云:「去,起吕反,藏也。裴松之注《魏志》云:『古人谓藏为去。』案:今关中犹有此音。」而《正义》亦谓:「去,即藏也。字书作弆,羌莒反。掌物也。今关西仍呼为弆。东人轻言为去,音莒。」[2]以上我们就着《释文》的训诂方式,厘出五个项目,并于每个项目之下,分别举证以明其义,而无形中,也就自然突显了该书的价値。我们在<

  • 文章宜豐王錫侯事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作者:舒寶璋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王锡侯 人物事略 《康熙字典》 训诂治学 “字贯”

    爲編撰字典而招致身亡家破者,古來無有。有之,自王鍚侯始。王鍚侯,字韓伯,室名「三樹堂」。康熙五十一年生於江西新昌縣棠浦(今宜豐縣),有棠浦江縱貫其間。這時,由張玉書、陳廷敬等人奉敕修撰的旨在「增《字匯》之闕遺,刪《正字通》之繁冗」的字書大工程,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又四年,書成,命名爲《字典》,即《康熙字典》。王家門第寒微,故鍚候以「三樹」名室。唐,杜牧《題村舍》詩云:「三樹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飢。潛銷暗鑠歸何處?萬指侯家自不如!」王鍚侯十二歲開始應童子...

  • 文章训诂学流衍述要——魏晋至隋唐(上)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训诂学 流衍述要 《经典释文》 《尔雅》 郑玄

    家之多。可以算得上十足的、名符其实的集解了。[2]现在,我们想回过头来,从魏晋开始,历南北朝直到隋唐,作一要略式的叙述,看看此一时期,在训诂学上,有那些成就,贡献,或是具有特别造诣的地方。贰:流衍述要这一部分,在排列的顺序上是:一为一人的专著,一为一人就某一典籍所作的训诂。至于《五经正义》,乃为成于众人之手的纂编,故列最后,兹依此一原则,分述如次:一、《广雅》的应世:《尔雅》虽为自古昔讫汉初积累的一部训诂专书,但由于时代的推移,文明的进展,地区的融合,以及生活

  • 文章训诂学流衍述要——先秦、两汉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1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训诂学 随文释义 形训 音训 义训 王逸 章太炎

    「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其着眼点,当即在此。一般人,总认为我国训诂的所以产生,乃是由于秦火所致,这见解只能看作促使训诂兴盛的一个事件,并不具有必然性。试问,假如没有秦火的的焚书,就是否不需要训诂了呢?而其实,语言文字的演变,才是主要而必然的原因。如明人陈第《读诗拙言》说:「一郡之内,声有不同,系乎地者也:百年之中,语有递变,系乎时者也。」[2]淸人陈澧《东垫读书记》也说:「盖时有古今,犹地之有东西南北,相隔远则语言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

  • 文章王先謙先生文學名世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劉鵬佛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王先谦 早年经历 人物事略 江苏学政 考据训诂

    后纳妾毛氏、宋氏二人,先后育有二子六女,皆不幸夭折。不得已,只好过继从弟先泰之子祖坤,族弟先博之子祖陶。[2]先谦四岁入家塾启蒙,先后向长兄先和、次兄先惠及闵浩斋、林子静、黄翰仙三先生求学。十八岁参加岁试,高中一等第五名,补廪膳生。第二年参加科试得一等第八名。二十三岁参加乡试,中式第四十名,次年(同治四年)参加会试,高中进士第二百名,随后参加殿试,荣膺二甲第九十二名,再参加朝考得一等第四名。因此被皇帝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祖父母,父母均被荣封为儒林郎、安人。[3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