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观人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沭阳紫阳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程肖彭  出版时间:1977-05-15
    关键字: 沭阳 紫阳 紫阳真人

    沭阳城南濒沭河,紫阳桥横跨河上,以通南北,旧为石甃,建于明永乐四年(一四〇六),以南岸有紫阳,故名。后圯,每夏河水涨溃,民病涉,崇祯四年(一六三一),知县吴侣置木梁,改题迎薰桥,盖近临迎薰门外也。淸顺治十年(一六五三),知县王国泰以桥正当公署直冲,迁建数十步,改名文峯桥至今。出迎薰门或聚魁门(俗称大、小南门),过文峯桥,经南关街,即达紫阳关,为宋时张眞所创建,炼丹于此。明天顺七年(一四六三),道会吕立中重建,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副宪仲选捐赀曁鄕

  • 文章青年应具有的革命人生观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6期  作者:周冠華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青年 人生观 革命

    一、甚么叫做人生观人们生活在社会,各自具有不同的生活样式。世界上没有两个的生活样式是绝对相同的。决定不同生活样式的因子,就是我们对于生眞谛之了解如何,此种了解生眞谛的程度不同,于是就产生各不同的生活样式。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小之所以为小,许多民族英雄之所以会为国家民族而牺牲,而汉奸却会做出卖国家民族的勾当,其原因都是由于此种了解生眞谛的不同而决定的。此种了解生眞谛的态度就是人生观,所以人生观就是决定们各个不同生活样式的因子。二、人生观关系

  • 文章青云谱道院与八大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余建蘭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青云谱道观 道观历史 八大山人 隐居道院 花鸟画

    百姓尊称福主菩萨)治水于此时,也在此开辟道场,首创道家「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从此正式形成道统,属净明道派。上门楣题额「净明眞境」四字石刻至今仍存。唐太和五年(八三一)复建,刺史周逊奏请易名「太乙」。宋至和二年(一〇五五)又被敕赐为「天宁」。清初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八大山偕其弟隐居于此,并拓基修建道院。又取「驾青云来降」之意,将「天宁」易名「青云圃」。清嘉庆年间(一七九六—一八二〇),后改「圃」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谱可查,象征

  • 文章顺口溜——生多美好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9期  作者:鄧雪瑞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人生 美好 顺口溜 乐观

    请你坐好,用心听好。钱多钱少,够用就好。美,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气就好。老公晩归,有回就好。老婆唠叨,顾家就好。孩子从小,就要教好。生男生女,孝顺就好。家庭和乐,团圆最好。博士也好,工也好。知恩图报,回馈就好。美食佳肴,吃饱就好。衣不名牌,能穿就好。房产大小,能住就好。两轮四轮,能跑就好。与朋友交,坦诚最好。老板不好,要忍就好。同事不好,少交就好。邻居不好,疏离就好。的一生,平安最好。不是有钱,一定会好。一切烦恼,抛弃就好

  • 文章抗日战争时期诗趣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1、2期  作者:張奉先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诗人趣事 乐观进取 抗日战争

    一九四〇年是抗日战争艰难的日子。为了战争的需要,边区政府对所辖区域的划分进行全面调整。沭阳县原仅辖五、六、七、八、九、十共六个区八十四个鄕。原沭阳县的二、三、四区(颜集、阴平、庙头一带及现在的新沂、东海一部分),则划归新成立的潼阳县管辖,潼阳县政府设在阴平。另宿迁北部的几个区,以及现在的新沂县部分地区,又合并成立了宿北县。夏斩甪,潼阳,时任宿北县副县长;刘永甫任潼阳县新河区(二区)区长;刘锡九任潼阳县政府秘书。一天,夏斩甪因思念远在潼阳老家的爱妻花玉

  • 文章常州府二位卓越的文化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2期  作者:倪建中  出版时间:2008-01-30
    关键字: 常州府 文化 名人 杨潮 顾祖禹

    一、杨潮杨朝,字宏度,号笠湖,常州府无锡(一说金匮县)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〇)生于普通士家庭,乾隆五三年(一九八八)逝世,终年七十八岁。是东汉时以廉洁著称的太尉杨震后商,乾隆元年(一七三六)中恩科举,自此开始做「父母官」的清廉生涯。四十年间历任文水、林县、固始、杞县、邳州、简州、邛州、泸州等十六处地方官,经山西、河南、江苏、四川等省,他言传身教地说:「为国家者莫甚于弃民,大荒召乱,方其在难,君子饥不及餐」。他深体「民为邦本」,为政无不有益于

  • 文章「用得失,所系非轻」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2期  作者:熊鄉江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唐太宗人才观 用人之道 历史故事

    一九、八九页)《贞观政要》在很多地方提到了唐太宗重视延揽才德兼备的材。在他的周围的确取用了一大批能干的材。既有跟李世民东征西战,「备受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的「打天下」的房玄龄,也有与唐太宗运筹帷幄,殚精竭虑,「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坐天下」的魏徵,以及杜如晦、王珪、李靖、虞世南、李勣、马周等一大群贤才之辈。同时,唐太宗还重视怎样才能「得」。他强调才的选用要深入观察。「贵则其所举,富则其所养,居则其所好,习则其所言,穷则其所不受,贱则

  • 文章故鄕琐忆之一 仙人观前的端午节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7期  作者:聶稱先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中西中学 黄家祠 仙人 北极山空警 端午香包 故人难觅

    他们搬到那里去了?没有告诉我。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想念他们。十四岁那年,我就读家鄕的中西中学。中西中学的校址是在仙人观前。所谓仙人观前,那是一条窄窄的、短短的小街道,两头有横巷可通水东街。这条小街地上舖满了石头,在夕阳斜照里漫步在这条石街上,有如置身在罗马古城,令发思古之幽情,古趣盎然。仙人观前的街道虽小,但两旁的建筑却很宏伟宽敞,我就住在这条街上的黄家祠堂东厢二楼,也顺便在房东家里搭伙,请房东太太替我洗衣服。黄家祠的东厢有个用砖块砌成的长方形天井

  • 文章唐代文的园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漢寶德  出版时间:1992-06-20
    关键字: 园林 园林艺术 唐代文人 史料记载

    此一高阁居于重要位置,次要的楼阁与堂舍以此为中心展开,并依其地势围拥出不同的环境来。然后廊庑相连,亭子则伸展到大自然中,或临水面而建。这样的组成,自远眺自然,到院落内的景观,再伸展到户外,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融入自然的园林,应该是在唐代发展成熟的。2这种以自然为背景的园林虽然于后世并不多见,可是唐中叶的文豪柳宗元却曾留下几篇文章,描述了他以自然环境建造园林的经过,使我们对唐代文的围林有了相当明确的了解。柳宗元是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这几篇文章,第一篇

  • 文章觸景生情美不勝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李霖燦 出版时间:1986-03-30
    关键字: 诗词 画作 四季感悟 人生观 心态

    中秋佳节千里共婵娟呢?冬岭秀孤松则是哲思维的高风亮节,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不仅景色高昂,亦令景行行之,不禁其崇高之忱。一日之内,亦复可作如是:晨光熹微,固然充满了朝气和希望,中午则光明正大,眞是光天化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而傍晚则明霞万道撼心絃,夕阳无限好,间重晚晴,那一时一刻不美不好?即令是狂风暴雨,也有其惊天动地的摄气魄,若云淡风轻,则心地上一片宁静,多少好的境界。万物静皆自得,四时佳兴与同,好一个宇宙襟怀。若阳光和煦,则万象俱春,使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