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萍乡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功能各異的坐唱小調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萍乡 坐唱小调 风土习俗 乡情乡音

    萍乡的小调异常丰富,和全国各地民歌形式一样,又多以「四季」、「五更」、「十月」、「十样」为常见格式。比如:《四季看姐》、《五更恋郎》、《十月探梅》、《十把扇子》等等,民歌《十月望郎》和《闺女吵嫁》都属于小调。本文要着重介绍的是「坐唱小调」,所谓「坐唱」,顾名思义,就是坐着唱,之所以坐,是因为演唱者大多都是一人多能:自拉、自打(包括手脚并用打击乐器)、自唱,因此只能坐着,而演唱者基本上都是民间的皮影戏艺人。正戏开始之前,往往来一段愉悦观众的坐唱段子,比如

  • 文章近鄉情怯感觸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湯增琪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故乡风景 名胜 开放探亲 庐山 萍乡市

    萍乡 汤增琪——「故园北去千余里,春梦犹能夜夜归。」(唐·顾况诗—忆故园)——「天涯倦容,山中归路,空断故园心眼。」(宋·苏轼词—永遇乐)两岸开放后,返鄕探亲,络绎于途,笔者亦不例外,虽然遨游神州有八次之多,眞正重临老家只有二次,扫墓省亲,诸多见闻。南昌缤纷经香港飞抵南昌,该巿之昌北机场,通航未及半年,硬体设备,算是水平,管理方面有待加强,例如:出关排队受检,灯光昏暗,约廿分钟始大放光明。南昌「八一」大桥,桥头舍传统石狮而改为白猫、黑猫各一尊,自是套用

  • 文章萍鄕儺槪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1期  作者:鄧斌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萍乡 历史渊源 民间传说 宗教色彩 民俗文化

    萍乡 邓斌萍鄕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传广泛。民间有「五里—将军、十里—傩神」之说。这里的傩庙、傩舞、傩面具被傩学专家们誉为「三宝」。保存至今的傩祭、傩仪、傩俗、傩器具、傩道具、傩音乐、傩书手抄本等,引起了傩学界的极大关注。萍鄕傩这一古老文化的活化石,在泛世界性傩文化硏究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萍乡傩的渊源萍鄕,古为吴楚通衢,今乃赣西明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萍鄕这块神秘土地上的人们,至今仍传承、演绎著带有原始三苗族文化特征的蚩尤崇拜、牛图腾崇拜的傩

  • 文章萍乡民歌杂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萍乡 民歌杂谈 风土习俗 方志谱乘 乡野趣闻

    山歌,萍乡称为号歌,劳动之余,青年男女之间登高对唱的一种旋律较为简单、节奏比较随意的民歌,和所有的山歌一样,萍乡山歌风趣、夸张、朴实无华、生活气息浓郁,极具感染力,老百姓易唱、喜唱,所以容易流传。请看这首《郎在山上打声号》——(女)哎——郎在山上唱号歌姐在屋里织绫罗我的哥耶 不知哪里来的风流子到姐仔屋前屋后唱号歌唱得姐仔头昏眼花一身麻麻痺痺织不得绫罗钉不得梭织坏了绫罗怪情哥(男)我的姐嘞 我要唱到高山岭上茅杆飞东海我要唱到洞庭湖里个麻石飘起来我要唱到

  • 文章我的家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黎厚常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萍乡 物产 劳动力 地方教育 气候 拳术

    萍鄕 黎厚常家居萍鄕縣栗江區,縣區環境幽美,土地肥沃,適宜於栽種各類農作物。稻穀年熟三次,大小麥都可播種,穫得豐收;大豆高梁,也可種植;茶樹同樣能長得茂盛,種子可搾油供人民食用。樹木有松杉樟,以及高貴品種的柏樹,樹質細密芳香堅靱,應用於建築房舍梁柱,與製作傢俱;竹林隨處都有,家庭用存放物品的筐籃,卽是用竹籤編織而成,輕巧利便,甚合應用需要。炊膳用煤炭燃燒煑炒。煤炭是無煙屑煤或塊煤,火力强烈,家庭爐灶使用,毫無煤煙臭味;全天候不熄滅爐火,隨時有火可以利用,...

  • 文章萍乡旅台同乡会忆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湯增琪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萍乡旅台同乡会 往事夙文 同乡会资料 海峡两岸

    增广贤文有言:「美不美,山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咱们萍邑亦有俗谚:「不同一边天,亦同一边地。」约莫在民国四十九年,台北几位热心同乡,有意筹组同乡会,先是建立会籍资料,将已知的同乡全部造具名册,笔者当年负责名册整理,深知应设法使所有萍乡人均有通信地址,而保持完整性,因而在发出通知时,总会附上一张表格,主题是:「请你将来台同乡之姓名、地址填入附表。」如此一来,相互提供,可谓九成以上之同乡均有通信住址,但平时不大有交往之同乡,甚至生活在穷乡僻壤者则无法罗列

  • 文章《望郎》和《布穀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宋華鏗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萍乡民歌 《望郎》 《布谷歌》 地方剧团 音乐工作者

    谈到萍乡民歌,大家耳熟能详的当数《望郎》和《布谷歌》了。说到《望郎》(即《十月望郎》)自然要提到第一次将它搬上文艺舞台的演唱者蒋玉了。蒋玉,大约是一九三九年出生,因为自幼酷爱音乐舞蹈。解放初,不到十岁就被萍乡驻军相中招为文艺宣传队员,后被驻军保送到北京舞蹈学校进修。毕业后,一九五七年底被分配在萍地方剧团做演员。蒋玉身材高䠷,大约一·六五米的个子,蓄个长辫,她嗓子特好,音色非常甜美。一九五八年被派到文化馆文艺学校教唱音乐,在文艺学校举办的春节晚会上(在当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