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茶馆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說的是“嘉興” 繁華的中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2期  作者:李宗海  出版时间:2010-02-10
    关键字: 嘉兴 中街 米行 茶馆

    六十年前,嘉兴商业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是北门。北门外那条东连北丽桥、塘湾街(后改名北京路),西接苏嘉公路(现称城北路),抗战以前就已改名中基路,直到近年拆除老街建成月河历史街区,人们仍习惯以老名称呼这条明清老街的中街。用条石砌成的石板街面,虽然极其狭窄,街道两边的商店,却是鳞次栉比,商业一片繁华著名的商号如:酒酱业老字号高公升酱园、粮食业中生意做得最大的玉穗公粮行,餐饮业中卖蒸缸羊肉出名的徐振泰羊肉面馆,以及茶馆业中有名的怡园茶楼,都座落在中街上。那条

  • 文章漫談吃茶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3期  作者:李培適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饮茶 清洁 茶馆 茶道 品级

    坚硬。这种牛奶泡茶,越煑越香,早已是蒙古人的圣品,库伦、恰克图一带都吃这种茶。羊楼峒的茶就是中国的象征。这个地方过去在欧西是很负盛名的,「小地方。大名望」,羊楼峒也就变成茶的代名词了。今天的茶馆衰落了,咖啡馆代之而起,这也许是时代风气的转变。今天在歌厅里,也有泡一杯茶水,耳听流行歌曲,眼钉美貌佳人,这又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茶是一样的灌下去了,意境不同,茶的味道也就不同了。不管怎么说,近来官方倡导吃茶是正确的,我们的「茶道」移植到日本去了,但是日本的「茶道

  • 文章杭嘉湖的茶馆文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10期  作者:蔡泉寶 出版时间:1994-10-10
    关键字: 茶馆 茶叶 杭嘉湖

    茶馆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历史遗产。千百年来,茶馆既充当着民间知识交流的载体,又是人们身心休息的去处;既是大众文化传播的渠道,又是多种民事活动的场所。它默默地打发着人们暇闲时间,去滋养着民族精神和风俗意识。这种特有的「茶馆文化」,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茶馆之所以能对广大民众有巨大的吸引力,除有天然茶水解渴,满足人们平常的心理需求之外,更重要在于人们在茶馆里可以得到文化的熏陶和享受。据古籍记载,中国浙江杭(杭州市及市属县)、嘉(嘉兴市及市属县)、湖(湖州市及

  • 文章无锡鄕鎭的茶馆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5期  作者:周祝民  出版时间:1991-11-20
    关键字: 茶馆 紫砂壶 元宝茶

    江南自古茶馆多,旧时无锡三十五个鄕鎭,大小茶馆不下三百余家。那时的茶馆,大都傍路临河或在街头巷尾,门上挂上一块招牌,有的题为「望湖楼」,「景风楼」,「南陌楼」,「淸泉楼」,有的写上某记茶室或某某茶馆。无锡鄕鎭的茶馆,一般放五,六张八仙桌,多则十几张而已。喝茶的茶具,大都是宜兴产的紫砂壶。茶分两种,绿茶和红茶,每逢春节还备有橄榄茶。因无锡人有个习惯,把喝茶称为吃茶,故春节喝的橄榄茶也叫吃「元宝茶」与平时到茶馆去喝茶者,大都是鄕村中的老年人,其中有当地的仕绅

  • 文章北平的茶馆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吳文彬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北平 茶馆 老舍茶馆 曲艺表演

    自从国民政府迁到南京之后,北京改为北平。民国三十八年政府迁到台湾,北平又改回叫北京了。当年叫北平的这段日子,正逢二十世纪后半,北平的社会说新不新,说旧不旧,生活中仍有很多旧习俗,有钱人穿西服坐汽车的毕竟是少数,穿长袍马褂见人作揖的人仍是占多数,小市民的生活依然清晨早起出门「遛弯儿」散步,找个自己熟悉的茶馆,沏一壶茶,跟朋友山南海北的闲聊一阵,墙上虽然有红纸条贴著「莫谈国事」,言谈中也离不开时事新闻。北平大街小巷都有茶馆,上茶馆成为北平人生活的一部份,无论

  • 文章閒話維揚早點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2期  作者:李漢昌 出版时间:1977-08-10
    关键字: 扬州茶馆 早点 干丝 点心 面条 包子 蒸饺 烧麦

    揚州茶舘主要是供應早點。因取取材講究,烹製技術高妙,早已馳譽全國。當顧客入座泡茶之後,早點的供應,便開始分干絲、點心、和麵條等三道,逐次向顧客陳送。干絲,是早點中的第一道。干絲有湯煮和乾拌。干絲的製作,宜以未提過豆皮的原汁豆漿,先製成大塊豆乾,再由厨師精工切成細長均匀的干絲,才能達到其他應有的標準。茶舘中的干絲,便是依照這種標準所特製。故其品質柔潤有筋,當厨師取用時,因那些干絲預先大批備浸水中,爲擠掉干絲上的水,便隨手狠狠一抓,但無論怎樣用力,都不會有一...

  • 文章間情逸緻

    来源期刊:《浦東》 第8期  作者:載天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茶馆 说书 踢球 打麻将 斗蟋蟀

    浦东是朴实的农村社会形态,男耕女织,终年工作辛劳,但人是有灵性的动物,在丰衣足食之后,当然还有生活的另一面。浦东虽与十里洋场的上海仅是一江之隔,但习尙完全不同,那里没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处所,甚至连个戏院也不可多得,偌大地区,在休闲活动上来说,确是太可怜,惟一去处是属于男人的茶馆茶馆在故鄕浦东是最普遍的行业,每个小鎭总有二、三家!在农闲时节,大家手提篮子上鎭,一踏进茶馆,不用开口,茶博士准会送上你需要的香茗,因为这都是老主顾,各人有各人的专用

  • 文章釜溪之憶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4期  作者:姚蒸民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自流井 井河 盐商 茶馆酒肆 井盐

    市面颇为繁荣,远非荣威富三县可能比拟。茶馆酒肆林立,寻欢场所到处有之。余在童年时即习闻「羣芳缪沟井,野草王家塘」之说,实则后山坡、雨花台、大文堡各地,亦多有艳帜高张之处也。正当娱乐场所,在八店街有一戯园,在湖广庙有一电影院。至抗战发生为止,电影始终放映无声片(默片),通常为火烧红莲寺、关东大侠、荒江女侠之类,间亦放映西洋电影如卓别灵滑稽片等是。每晚七时放映一场,画面与字幕轮流放映,每完一本,即休息三五分钟,此时灯光大明,小贩叫卖之声彼起此落,穿梭往来不绝

  • 文章闲话常熟茶馆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清友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常熟茶馆 得意楼 大众茶室 茶趣

    一位老友,最近从外地旅游归来,一碰面第一句攀谈就是说:「在外最不耐烦的是到处寻不著茶馆,一天喝不上一壶坐堂茶,比什么都难受。」的确,我们这一辈(五、六十岁年龄辈)的常熟人对上茶馆喝茶,独有偏爱。每思一壶在手,三五亲朋共座,海阔天空,从一己说到宇宙,任意念趟飏于天地之间,自由驰骋,或诙谐百出,互搏一笑;或停枰一搏,黑白交锋,直有忘身外于一时的乐趣。常熟人之与茶馆,数十年来可说结有不解之缘。我们还在孩童少年时期,常熟城厢内外,大小茶馆不下百余家,知名度较高

  • 文章方塔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期  作者:呂恩  出版时间:1990-08-01
    关键字: 方塔 茶馆相聚 方塔公园 回乡探亲

    现,满目疮痍。去年秋季,曹表兄淦生从宝岛囘家鄕探亲,我专程从北京返里,相约他和他的弟弟启生及儿时的老同学在方塔旁的茶馆相聚,那天早上,老同学孔洪熙君来伴我前往。我们拐了一个弯,方塔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啊!方塔披上了新装,容光焕发。山门修复了,两旁八字形的黄照壁粉刷得鲜明夺目,厚厚的两扇木大门右首,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端正的刻着「方塔公园」四个大字。我们穿堂而入,有假山阻挡去路,我们沿着舖设好的曲折的小道漫步来到茶馆跟前,选择在竹篱笆墙一侧,有树荫遮凉的露天茶座坐下,方塔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