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花鼓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南花鼓戏考源硏究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王仕軍  出版时间:1986-12-12
    关键字: 湖南 花鼓戏 源流 考略

    湖南花鼓戏,究竟启源于何时何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是代远年湮,时隔太久,同时坊间又鲜史实可资稽考。不过,最近我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蒐获到一段可信程度极高的传闻,经我针对目前倡行花鼓的一切动态,深入检讨,反复印证,发现传言的种种切切,在在吻合实情,处处符合逻辑,所以我敢断言,这个弥足珍贵的资料,确是花鼓沿革的眞正史实,足供对花鼓有硏究兴趣的鄕亲同好,鉴识参考。据说远在明末淸初时代,衡阳某个鄕剧团的一位刘姓大花脸,为人豪放仗义,头脑灵活,但也寡人有疾

  • 文章故鄉的戲典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4期  作者:王文明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梆子戏 花鼓戏 渔鼓 洋琴 昆曲

    大户人家培养、训练与支援。故鄕位于大平原上,四通八达,常有山东、河南等地的戏班子来演唱。有一种「红笛梆」,是以笛子与梆子吹打为和声,好像比较文雅些,不知是那里来的。家鄕人也欢迎,可见中原一家,从来就不排外的。花鼓戏是故鄕最普通而较低级的戏曲,男演员穿着家鄕的便装,背着一只直径约二十多公分的鼓在左胁下,两手拿鼓棰敲打。女演员都是靑年男子装扮,擦胭脂抹粉,带假发拖着个长辫子在背后。头顶上扎着一个红绿绸子绣球花,绸带子在两耳边垂到胯骨间。身穿淡蓝的褂子,深蓝色的裤子

  • 文章宿遷燈會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8期  作者:李創 出版时间:1978-02-10
    关键字: 舞龙灯 耍狮子 荡旱船 踩高跷 打花鼓

    场子为观众表演。灯会中的玩意儿很多,如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荡旱船、打花鼓等,大半都是些民间传统游艺。当舞龙的那一条二三十节大靑龙进了场,便见它随着龙珠的引导,蜿蜒穿揷,在空中舞出一环一环曲折的行云神态;在舞动时,那副血红的大嘴里,还不时喷吐出熊熊的烟火来。那一条庞然大物,在数十人合作表演下,眞像有翻江捣海的气势。舞狮的进了场,那一头或两头凶猛凌人的怪物,便由那个带了假面具的大头笑和尙领导着,先在场子中央来一番四方朝拜;然后便见它摇头摆尾、搔痒沐浴、纵跳捕食

  • 文章湖南花鼓歌剧的观感与建议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龍梅質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湖南花鼓戏 唱词 题材 表情动作 风土习俗

    前承向诚先生伉俪邀我到中山堂看了一场湘剧,(湖南地方花鼓戏),至感愉快!揭幕时聆听曾约农先生致词。曾先生是淸代中兴名臣曾湘鄕之后,其文章道德,不但当今士林所推重,亦为社会上一般人士所景仰!他说:花鼓是湖南的地方戏,湖南为礼义之邦,要有地方戏来表达湖南的文物和文化,相信今日湖南人听了花鼓之后,都有思鄕之念。他这段致词,眞是语重心长。自从大陆被**窃据后,我们来到台湾复兴基地,每个人虽有光复大陆的意志,但平日也许有闷闷不乐之感,观看花鼓戏后,鄕音鄕色,恍惚

  • 文章湖南地方剧——湖南花鼓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唐應濤  出版时间:1975-10-15
    关键字: 湖南花鼓 地方戏 地方文化介绍

    湖南地方剧,虽然共有花鼓汉戏等种类,但能流传普遍,最能引起大众兴趣的,则以花鼓戏为第一,究其原因,而是由于它具有下列四种特色。第一是:故事趣味化,湖南花鼓,是种独幕剧的造型,每一出戏,都有个独立的主题,都有个具体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为民间古老流传的史话,或为男女恋情的素描,个个都很平实,而是社会人生的反映,透过艺街的手法,编成剧本,搬上舞台,使人看了,感到非常亲切,味趣盎然,故能引起大众的特别喜爱。第二是:唱词口语化,这些花鼓里的词句,都是用深入浅出

  • 文章樂安民間遊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林善 出版时间:1970-11-02
    关键字: 乐安 三角班 人戏 木偶戏 打狮 西洋镜 打花鼓

    茲篇所述爲四十年前所見聞者,大陸淪陷以後,其內容與形式,必多變革,不可能維持舊觀;雪泥鴻爪,聊備民俗學者之參考。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