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节日习俗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陽的習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2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1984-12-30
    关键字: 南阳 节日习俗 婚嫁习俗

    南陽民風純樸,漢宣帝時,鄭宏名信臣相繼爲太守,勸民農桑,去末歸本,民以殷富。漢光武中興,肇起於宛。南陽爲光武故鄕,素以氣籍相向。家有貞婦,戶有孝子,蓋有由矣。魏晉以後,雖氣俗變遷,而鄕民敦樸尙農桑,勤學詩書,仍有東漢遺習。明末流寇蹂躪南陽,城村盡成瓦礫,人民生活艱困,俗尙鬥狠,無復往日純樸之風。滿淸入主中國,民生七安,客農游賈,多來自秦晉,謹愿篤實,不事浮華,影響所及,人民復歸於樸。南陽居民,以農業爲主。農作物多種麥、菽、番、薯,濱水農田,多種稻,近山者...

  • 文章元宵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74-02-01
    关键字: 元宵节 节日习俗

    舊曆正月十五日,爲元宵節,亦稱燈節,又稱上元。史記云:「漢家以聖日祀太一,從昏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遊觀燈,是其遺跡」。可知漢代已有賞燈之俗,相沿至唐而更盛。玄宗時,元宵前後二夜,敕許金吾弛宵禁,開放燈會,以供民衆欣賞。宋沿唐制,且頒之詔令,明太祖建都南京,更盛爲綵樓,招徠天下富商,放燈十日,淸太宗時,上元御乾元門,中元下元御東華門,三元不禁夜,賞燈。後罷中元下元二頭,而上元遊觀之盛,冠於前代。至各地元宵燈夕之起訖日期,亦參差不一。浙西湖州自正月十三日起...

  • 文章故鄉風物——歲時節令篇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3期  作者:李玉璽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故乡风俗 节日习俗 相关传说

    故鄕昔陽縣是山西最東邊,太行山上一箇偏僻而貧瘠的小縣,東與河北邢台、贊皇爲鄰,北面靠近平定、娘子關。西與壽陽爲鄰,南與和順爲界。民國以來全國通行陽曆,而民間習俗仍以傳統之陰曆爲主,故所敍歲時節令,仍以農曆爲準。且都是民國初年至三十年間的習俗,如今這些習俗,恐已成了歷史名詞。因記之以懷古之幽情。正月初一日——元旦庭燎——除夕三更,人一起來,就在院中點起松柏疙瘩火,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庭燎。一方面象徵興旺的氣象,一方面用以避邪。據說,除夕夜裏,天上有九頭鳥飛過,...

  • 文章臘鼓聲中憶童年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王盛濤 出版时间:1974-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春节 节日习俗 思亲

    筆者於民國五十五年冬季裏,正接近舊曆年的時候,忽作一夢,醒來很覺奇怪。遂託人由香港往家中聯絡,當卽接到答覆;「母親健在很好」,遂稍釋遊子遠念,當時卽寫成「臘鼓聲中憶童年」。事隔七年,而先母已入黃土五年矣,每瞻遺容,則淚沾滿襟,因思及先母扶養童年時代的艱難,特將其舊作發表於後,敬請讀者指敎。離家年久,時常夢繞故鄕,隨夢隨醒,從未介意;前兩個月忽然作個怪夢,夢見我媽媽有病,似乎患痢疾,當時我站在她老人家面前說道:「你老好好地修養,我去找醫生。」等我走到門外,...

  • 文章月是故鄕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1期  作者:王臨冬  出版时间:1986-11-30
    关键字: 中秋节 赏月 月饼 思乡 节日习俗

    我這個滿腦子全是往事和舊夢的人,現實好像多費力也征服不了我。每每這些驅之永不去的記憶更想和現實爭勝負;眼前的事物越顯明,我那意識中的畫面就更突出。中元普渡節日已過,若是有心人,早起時你就會感受到一絲絲秋意。空氣中已有一丁點和夏晨不同的淸涼,特別當你念誦著老人們語秋的那兩句話:「交了七月節,夜寒白天熱。」這感受就會更明顯。幾日來正値我感受到這點滴的秋涼,電視機中那趕早市的商人已打著廣告宣傳起中秋月餅來了。中秋月餅,猛然映入我眼中的這四個字,竟成了一枝有力的...

  • 文章小時候過端午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2期  作者:雲燕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端午节 粽子 羹饭 蜒蚰 节日习俗

    今天是端午節,兒時在家鄕過節眞是有趣。端午在家鄕有吃不完的東西,我相信我吃過的東西,您未必吃過,信不信由您。先說正常的吃,阿拉舟山人在端午前三四天就要做粽子糰子。粽子有豇豆粽子和棗(紅棗)粽,還有鹼粽,鹼粽是用純糯米摻上少量的鹼。(不像臺灣的鹼粽,鹼多得恐怖。)糰子是把糯米加上些粳米浸水磨漿,壓乾,變成粉糰。用手揉搓,再摘成大小盈握的粉糰,粉糰揑成空心圓形,再嵌入饀子,搓成半橢圓。一頭可以放在盤中可以直立。糰子也有豇豆饀和豆黃粉饀,都是甜的。做好用蒸籠蒸...

  • 文章龍燈菊釀話重陽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95期  作者:陸彦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重阳节 节日习俗 赛龙灯 登高 食俗

    明朝慈谿魏白衣(雪翁)先生詩云:「九月九日秋氣鮮,黃花無數開金錢。」明末鄞縣錢忠介公希聲相國亦有重陽歸里詩云:「東籬秋老歸黃菊,北闕恩深賜白衣,孤雁帶聲還舊里,輕風吹葉到寒扉。」紅葉隨風,黃華映日,東籬吟醉,北雁傳聲,重陽節又到了。農曆三秋有兩個大節日,便是中秋和重陽,前者取義於人日共圓之祝願,而後者則是象徵性的避災。爲什麽叫做重陽呢?因爲古人陰陽曆法之學,以九月爲陽月,九日爲陽日,兩個陽數重叠在一起,就有這樣的稱謂。事物原始上說:「九月九日,月日皆爲陽...

  • 文章廣東境内少數民族節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4-04-30
    关键字: 少数民族节日 军坡节 三月三 节日习俗

    廣東的海南島、樂昌、連縣、龍川、和平、乳源、龍門、連南、豐順、始興等縣,都有少數民族居任。他們的節日,有另一類的慶祝方式,分別作簡單的介紹於下:海南黎族「三月三」「三月三」是許多少數住民的傳統節日,而海南黎族居住東方縣西方鄉的「美孚黎」(黎族的一個支系),卻保持這個節日的獨特風習。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日,村內男性青年把獵獲的山鹿,抬到祠堂,祭祝祖先。附近的青年男女,都盛裝前來參加聚會,互相唱歌歡樂。入夜,情意相投的人就成雙成對的攜手到附近的林地或溪河邊,談情...

  • 文章憶故鄉——潞城縣的年節及種種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9期  作者:繆玉青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潞城县 简介 节日习俗 婚丧喜庆习俗 相关戏剧

    一、簡介潞城縣位於太行山盆地,境內部份爲平地。大部份爲丘陵地帶,屬農業縣份,居民百分之八十以上從事農業。農產品以小麥、小米、玉蜀黍爲大宗。縣內無名山大川,除北鄕潞河、石梁等地有少數灌漑設施外,境內都爲旱地。山西十年九旱。年雨量平均四百公厘上下,據筆者記憶,除民國十八年大旱農產歉收外,平常十年有七八年豐收,古語「耕九餘三」,民國十年至二十五年間,亦大致如此,可算是「村村無訟,家家有餘,豐衣足食,人慶昇平。二、一年的四節春節,春節俗稱過年。農業社會,春耕,夏...

  • 文章端午 中華民族的文化載體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6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08-06-10
    关键字: 端午 史料研究 赛龙舟 节日习俗 传统文化

    端午—名稱知多少?端午節到了,你可知道它名稱的意蘊和其他眾多的別名嗎?據《風土記》載:「仲夏端午,端,初也。」仲夏之初,稱之「端」;那麼「午」呢?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又同音)所以叫「端午節」。寧波有些鄉村很有趣,因午與父聲音相近,把端午節叫做「重父節」(有父親節之意)。時為五月初五,兩「五」相重,故又稱「重五節」;五午聲音相切,故又叫「重午節」。更因為這一天是龍的生日,人們借助祖先「龍」的庇護,便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圖騰祭祀活動。這些活動...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