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耕地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北與台灣先後實行三七五減租並辨正蒲圻鄧翔海係沭陽縣長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0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91-07-10
    关键字: 耕地三七五减租

    傳記文學月刋五三卷四期(總號三一七期)馮世欣先生大作:我所知道的三七五減租「……陳誠爲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在鄂西一隅之地,實行二五減租,結果良好。…:二五減租和台灣的三七五減租是差不多的,就是佃農的收入佔十分之七,地主佔十分之三。(見一〇一頁)」馮氏追隨陳辭修(誠)供職湖北有年,於民國卅八年播遷來台後,擔任台中縣長,親身參與三七五減租之執行,所述應屬信史;惟抗戰期間,鄂西地區(曾任縣長之徐鼐先生在台)實行二五減租;而當時蘇北各縣—鹽城、阜寧...

  • 文章新廈落成話三聲

    来源期刊:《連聲》 第12期  作者:李恆生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景色 耕地 白沙潭 荒地

    山明水秀,田园景色,白沙潭小小村落,未知从何代起而迁入,也未知那位祖先来定居,依据河对面山上祖坟学侨公之墓地推移,疑在清初之时即有人迁此;亦是我「大」字辈之前六、七代之祖先也。历代祖先,来此之后,撑船为业,耕田为副。白沙潭全姓李,系自杨家坊谭公太后裔,全村划分新屋底、上底屋、学堂底(又名四仁堂)、老屋底、下底屋等五处每处人数不一,多寡莫定;如今人烟稀少,寥寥数家,与以前相比,差太远,都因船只不通,耕地又少村民多往外迁,另求谋生出路;不过民风俭朴,人意情重

  • 文章察哈尔省各县抗战前田赋及耕地槪况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察哈尔省 耕地 田赋 资料

    察哈爾省所屬各縣,因係兩省合併,故田賦情形亦不一致,張北等縣已改爲按畝分等征洋(銀元),前屬河北省之萬全等十縣仍依舊制以銀兩折征,所征田賦分地丁、屯糧、租課,另租等項,地丁銀兩正稅一元五角至二角三角不等,以土地種類及肥瘠定爲上中下三則者,計田每畝征洋二釐至九分不等,地每畝三釐至六分不等,山地每畝三釐至六分不等,園地每畝三釐至一元不等。屯糧分米谷豆三種折率爲異,岩米每石征正稅三元二角左右,谷一元六角左右,豆二元七角上下,租課分旗租官租兩種,旗租銀每兩一元,...

  • 文章五华的人口与耕地变迁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魏華潤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五华县 人口 耕地 历史变迁

    五华于宋熙宁四年(公元一〇七一)置县,原名长乐,因境内有长乐鎭(今华城鎭)而得名。当时辖属较阔,除现有县境外,尙含龙川之登云与紫金之中坝等地。置县时的人口与耕地数量,苦无史料可查。据《宋史》记载,熙宁期间,正値全国大举招民垦荒之际,建隆以来,诏令:「有能广植桑枣、垦辟荒田者,止输(收)旧租(税);县令,估能招徕劝课,致户口增羨,野无旷土者,议赏。」可见当时人烟稀少,处女地甚多。据《明史》:洪武初,始造户口册,「置户籍,户帖,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

  • 文章牛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張明達  出版时间:1997-09-01
    关键字: 牛歌 耕地 耙地歌 打场歌

    振奋人心的「牛歌」。农业学大寨时期,我们生产队有两位秃头爷,还开展过「牛歌」赛。比赛的项目是比音高,比音长,比抑扬顿挫;其他犁手也加入了「牛歌」角逐。田野里「歌」声四起,充满了乐趣和生机。我们几位欣赏者就评论谁「唱」得好。当然,评选的结果当然是秃三爷方应洪了。后来,我拜秃三爷为师,跟他学,可怎么也学不会。「牛歌」也有考究(我们家鄕人俗称「打嘞嘞」)。单从种类上分:有耕地歌、耙地歌、下田歌、收工歌、打场歌……就连要准备休息时也有歌。牛在劳作时,人们大多用「歌声」来

  • 文章諸葛亮與臥龍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劉書雁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诸葛亮 卧龙岗 三顾茅庐 南阳 耕地

    一、卧龙岗与诸葛亮南阳的卧龙岗是否是诸葛亮的躬耕地,回答是肯定的。其理由:⒈诸葛亮被时人称为「卧龙先生」,此名之获得,当与卧龙岗有关。习凿齿《襄阳记》「庞德公」条曰:「鄕里旧语,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把诸葛亮比作卧龙,是暗示诸葛亮具有超众才能,一旦气候适宜就会青云直上,施展非凡的本领。但为什么不称庞士元为「卧龙」,而称其为「凤雏」呢?我认为,「卧龙」与「凤雏」之名的获得,均与地理因素有关。如《明史·地理志》云:「卧龙岗,在南阳府西七里……草庐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