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罗山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郃陽的點點滴滴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趙育英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郃陽 南塔 羅山

    郃阳:一个平凡的地方,「三山不出头,二水不载舟,民无百年富,官至二品休」,就是牠的写照。三山是指的梁山、武帝山、乳罗山,二水是金水、徐水—也称桥头水,至于富豪、显宦,远年的无法可考,若以在台同鄕而言,既无国大代,也莫立监委,企业家就莫听说过,大企业家就更不用谈了,以今推昔,这首诗可以说把郃阳描写的淋漓尽致,一切包罗无遗了。但是民俗优厚,勤俭朴实,使人难忘,平凡处自有不凡在。笔者家居三山中最小的乳罗山之南,东边靠的是二水之一的金水沟,本来都是微不足道

  • 文章秋游大罗山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6期  作者:張星槎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秋天 郊游 大罗山

    响乐洞如闻交响清平调,又似春风子夜歌。仙乐抵应天上有,人间此曲定无多。响动巖数丛红树喜相迎,鸡犬桃源寂不惊。敲石成声传胜蹟,不同凡响似鸣筝。小桥流水小桥修竹水弯环,韵在高秋寥廓间。坐对浮云心意淡,半潭泓水浸寒山。倒龙玩百丈深坑一倒龙,巉崖峭壁树重重。麻鞋竹杖从容度,踏遍罗山第几峰。

  • 文章三山

    来源期刊:《闽聲》 第4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6-10-01
    关键字: 榕城 罗山 龙山 闽山

    三山」的由来,不仅是狭义的三座山,它应该包含广义三组的三座山。所谓「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也。三山藏:罗山,冶山(泉山),闽山(玉尺山)。三山现:乌石山(道山),于山(九仙山),屛山(越王山)。三山看不见:灵山(龙山,在龙山巷某氏庭园。)芝山(在开元头),钟山(在达明里,都为高楼大厦所遮蔽。)福州本有「榕城」之称,又因是省垣,故文称「榕垣」。但出外的同鄕都喜欢用「三山」这个别称。国内各省的福州会馆和海外同鄕组织,多称「三山会馆」。台北有一个慈善

  • 文章罗山的历史·文化·古蹟·移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1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4-11-25
    关键字: 罗山历史 罗山人文 罗山地理特征 罗山传说

    一 夏代的罗山中国之有疆域观念,自夏代大禹始。大禹在虞舜时治理洪水,足迹遍及全国,故对山川形势了如指掌。当大禹受禅为皇帝后(约在纪元前二千二百年),即划分疆土为九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辖有今黄河以南大部分土地,而罗山在当时属豫州之域。周代实行封建制度后,罗山为谢国辖地,周宣王七年(纪元前八百二十一年)封申伯于谢,谢国首都在罗山县城西北三十里,狮河西岸,古名谢城,在今之高家店附近。嗣后申伯移建国都于信阳,故信阳又名申,罗山的西门名望申门,即缘于此。二 旧县与

  • 文章恭读罗山县志述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6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3-06-25
    关键字: 罗山县志 方志目录 编纂过程

    一、志史当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职员将罗山县志递到我手中时,那心情是悲喜交集。喜的是这部县志在二百二十七年前撰修,而且是在罗山城内印刷出版;愚有何幸,能在流亡海外的今日台湾得覩其尊容。悲的是读了这部县志,对罗山之历史了解更深;将来能够囘到故鄕去,山川犹是,城郭已非,尤其是覩物怀人,那心事如何了。这部县志是怎样的一种型式?线装本,木刻版,比现在的十六开本长而略瘦,一律头号字,贡纸印刷,黄色封面,红色书签;计有六册,其厚共有九公分,外裹以蓝色锦函,着实令人见而心

  • 文章罗山县改名四维县始末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罗山县 北洋军阀 靳云鹗 地方志

    一 文源阅读中原文献第四券第七期第七页下栏第十三行:「至罗山县有一度改名四维县之说,意义固佳,惟闻仅系陜军岳维峻将军驻节该县时,偶有所感云云」。罗山县一度改称四维县确有此事实。不过,不是国民军之岳维峻,而是北洋军阀之靳云鹗(系北洋政府民国九年内阁总理靳云鹏之弟)。兹就笔者当时所见所闻,据实报导,以向读者。同时,也是地方文献之另一章,乌可不记。二 时局民国十五年八月,国民革命军克复汉口后,其前敌总指挥部尖兵于九月即进抵豫鄂交界之武胜关。北洋之残兵败将退至

  • 文章罗山县方氏源流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罗山县 方氏 祖先事略 族谱沿革 字派

    我国历代外患,多自西北来,人民随政府逃亡,多向东南迁移;如浙江、福建、广东人的祖籍,大半出自中原。河南方姓处此动荡时代,自亦流散各地,以今例古,当不为误。二 祖先事略中央研究院图书舘藏有罗山县志,系淸乾隆十一年编修,其功名篇载:「明洪武十四年,方宏中辛酉科贡士。永乐元年,方信中癸未科贡士。正统十二年,方春中丁卯科贡士,曾任新县主簿。正德十四年,方禄中己卯科经魁,曾任华县知事」。査罗山县志全部纪载,自明朝起至淸乾隆年止,至明代以前与乾隆以后的资料俱缺。若欲询问

  • 文章孔子与罗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6期  作者:方洪疇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孔子 罗山县 文化区 地缘关系

    拜读了张克明先生的中原与孔子,所以不才就想到孔子与罗山。因为这个问题自少年时就惑疑不解;直到六十余岁得读罗山县志,方微有所知,复读四书道贯,始恍然大悟;虽然如此推想,是否还有问题?祇有留待考古的学者去研究。罗山县城南门外,原有五孔石桥一座,桥名大通桥,河名小黄河;平时水淸见底,夏季霪雨为灾,水涨与桥齐,波涛汹涌,水色浊黄,因以得名。小黄河源出于县西南灵山之黑龙潭,向东北方流,经县城绕西、南、东三门后,直向东去,至河口寨而与淮河汇合。距县城西南三十里有一鎭

  • 文章大羅山誌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5期  作者:章方松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大罗山志序 东欧山水 罗山 风景名胜

    东瓯山水,著称于世,名山大川,胜景奇美。巍峨罗山,横空出世,瓯居海中,中流砥柱,潮积平原,鹿城崛起,古都人文,源于此际;面临瀚海,壤接瑞安、瓯海、龙湾,原野阡陌,稻菽千重,紫烟万户,鱼米之乡,实为黎民生息藩衍之胜地。罗山之奇,峰峦竞秀。岚光霞翠,林木葳蕤,峰泉涧壑,雄奇独秀。仙岩九狮一象,梅瀑溅玉,雷震石潭·非同凡响;茶山五美静幽,卧龙琼浆,倒垄枫艳,胜景天然;瑶溪玉石莹美,川上吟坛,金钟飞流,气势壮丽;天柱磐谷瀑泉,水帘其险,岫壑郁深,美在自然;天河

  • 文章未卜先知的劉基(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5期  作者:藍守仁 出版时间:1970-06-15
    关键字:罗山 刘基家世 偶得天书 外出求师 学于周颠 医治怪病

    罗山秀奇怪异靑田城外有一座层冈叠嶂、怪石巍峩的高山,名叫红罗山,山前有淸溪一条,顺流而下,淸澈可爱,白帆点点,渔舟唱晚,再加上蓊翳的林木,潺湲的瀑布,构成一幅美丽无比的幽深景色。红罗山有许许多多奇岩怪穴,深遽暗黑,奇妙无比,而荒草湮蔓,狐鼠横行,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尤其全山终年为云雾所缭绕,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性。因之,附近一带的无知鄕民,就编造出许多神仙鬼怪的传闻,说那山间弥漫的都是妖气,这种妖气是阴风悽悽的,一阵又一阵,每一阵妖气的出现,就是一种妖怪带着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