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筹建会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陕西村文物馆」筹建会第二次会议纪录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9-07-15
    关键字: 陕西村 文物馆 筹建会议

    显得重要,也特别有意义。依兄弟的看法,筹建文物馆,必须以团结为基础,要结合我们陕西人的力量,办理这一件事情。我们在第一次筹建会议时,曾多初步的决议,似应仍以上次的决议为基础。筹建陕西文物馆,就我们陕西同鄕会而言,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在筹建期间,必然要遭遇到许多困难,这是想像中的事,大家要有耐心,要沉住气,克服可能发生的问题,更得有决心,处理许多问题。大家要吾心信其可行,虽移山塡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筹建工作,由募捐、策划、施工,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必须有周密

  • 文章宜兰福州同乡会筹建会馆委会办事简则草案

    来源期刊:《闽聲》 第19期  出版时间:1968-03-15
    关键字: 章程 福州同乡会 筹建会馆 基金

    本刋讯)宜兰县福州十八县市同鄕会筹建会馆委员会办事简则草案:一、依据本会章程第十八条订定之(本委员会名称:宜兰县福州十八县市同鄕仓筹建委员会简称本委员)二、本委员业务职权如左:专责有关筹建会舘募款,建设策划进行等事项。三、本委会设委员若干人,除理监事及各区正副主任为当然委员外,另由理监事会潠聘热心鄕人士担任委员及顾问(均无给职)。四、本委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二人或三人,常务委员九人,常务委员及正副主任委员均就委员中推选,组成常务委员会(包括正副

  • 文章湖北阳新县同鄕会筹建会舘鄕友乐捐征信录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1期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湖北阳新县同乡会 捐款名单 筹建会馆

  • 文章國立中山大學新校舎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鄒魯 出版时间:1977-06-30
    关键字: 国立中山大学 石碑新校 筹建情况

    中华民国十三年春,吾党 总理孙中山先生命鲁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是年秋成立。 总理以原有校舍,散处市区,不适藏修,尤难发展、复命鲁择定石牌为新校址。甫事经营,而 总理薨逝,本校遂易今名,以资纪念。十四年秋,余以淸党事去职,自是新校建筑,虽有计划,莫之实行。二十年冬,曾兴筑农学馆,未三月而中止。二十一年春,鲁复长本校,以新校计划亲受命于 总理,不敢不勉力筹建,终始其事,乃先后请准西南政务委员会,拨舶来肥田料捐及洋米捐之一部为建筑费,复与本校在粤董事

  • 文章翠柏新村筹建纪实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6期  作者:劉脩如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翠柏新村 老人安养中心 筹建纪实

    进住。「救总安老设施筹建委员会」工作,至七十四年二月十五日通过审计部派员验证后圆满交卷结束。翠柏新村之筹建经费,救总报准行政院于七十一年至七十三年之三个预算年度每年补助建筑费一亿元,七十四年又补助家具设备费五千万元。合共三亿五千万元。此项补助款,槪由救总统一保管,筹建会按实际需要凭单据陆续支用。最后筹建完成结算,包括家具设备,总共支用新台币三亿六千零二十六万元。筹建会之会计课长由救总调派。落成启用后,关于老人之日常生活服务费由入住老人按月自缴生活服务

  • 文章這是革命的黃埔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盧偉林 出版时间:1990-12-30
    关键字: 黄埔军校 筹建始末 黄埔精神 孙中山

    分崩离析之境,外受帝主义之干扰,觊觎,随时有被列强瓜分之祸。当时,以军阀割据为革命之大害,首先有袁世凯称帝,继之以张勋复辟,又经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等之专横毁法,引起军阀混乱,北方一片纷争,南方的四川广西,各派军人也各据一方,如在广东,以陈烱明为首的东江集团邓铿为中心的粤东集团,以许崇智为中心的福建集团,大家勾心斗角,图逞私利,以致兵连祸结,民生凋敝。黄埔军校筹建始末因此,国父深感没有革命军不足以扫除障碍,没有健全的军事干部不足以建军,过去就是因为祗有革命党

  • 文章偉哉,中山紀念堂 廣州中山紀念堂簡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邱金華  出版时间:2000-11-30
    关键字: 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 筹建始末

    注:广州中山纪念堂奠基石仍保护良好)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建的,位于广州市东风中路二五九号,总面积六,三六公顷,建设面积三八三六平方米。一九二五年孙中山逝世,为纪念其伟绩,于翌年一月国民政府决定拨款白银一〇〇万两在广州兴建中山纪念堂,堂址选在一九二二年六月被叛军陈炯明部队所炮击夷平的总统府旧址。一九二七年初,「广州中山纪念堂筹建委员会」成立,筹委会选中年仅三十二岁建筑设计师吕彦直的方案并由其主持设计。上海馥记营造厂中标承建。一九二八

  • 文章纽约中华大楼筹建经过(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梁聲泰  出版时间:2000-11-30
    关键字: 纽约 中华大楼 筹建经过 侨务工作

    一、引言韶华不再,时序推迁,纽约中华大楼,自一九五三年初春,开始筹建到现在,一转眼间,年将半百,已经届满四十七个周年了。自始,我因膺任纽约中华公所主席,被推出而筹划而参与主持其事,接触机会较广,知道情实较多,于公于私,对内对外,关系至为密切。近年以来,侨界人士,为明过去,而励将来,反省追思,检讨纪念。以故,直接间接,摧我促我,要我把中华大楼筹建的经过撰写出来。态度殷拳,情词恳切,考虑结果,勉如所期。惟查有关方面,所存文件,类多散佚不全。而春去秋来,年增岁

  • 文章纽约中华大楼筹建经过(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梁聲泰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纽约 中华大楼 筹建 募款 内容设计 问题解决

    六、筹建中华大楼财政的管理筹建中华大楼委员会,是于一九五三年间成立起来的。在建楼会成立的当时,共有主任委员三名,一是中国政府派驻纽约的总领事张平群先生、二是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行长李德燏先生,其三则是当时纽约中华公所在任主席的我。我们三名主任委员,对于筹建中华大楼,握有大权,负有重责。但其权责,也有规限,不能为所欲为。举例来说,建楼会的主任委员,对于筹建中华大楼的款项,有权监督,但无须管理。至于楼款的动用,主任委员,必须参与决定,但不能单独自行开支。所有管理

  • 文章大埔華橋二中創建記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林錦祥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华侨中学 创建历史 剪彩典礼 乡亲捐资 筹建过程

    地处湖寮黎家坪的华侨二中前身是老县城茶阳的大埔华侨中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南亚众侨领纷纷提出意见,把大埔侨中迁入湖寮新县城所在地,原侨中历史悠久,不能撤,要继续办下去,故有华侨一中、华侨二中。一九八五年春为筹建新侨中,成立大埔县华侨中学建校委员会,会长由管教育的副县长黄焕土担任,不久由新上任的副县长林培元继任,陈文华书记为顾问,教育局局长罗春光,县侨务办公室主任张杰,县华侨中学校长林锦祥为副会长,还有县侨联主席廖斯伦,教育局侨务干事邬国兆等任委员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