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端午共返回9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端午吃粽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8期  作者:江楓  出版时间:1990-06-20
    关键字: 端午 粽子 屈原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名天中节,家家户户都自做粽子来吃,即使自己不做,也必须到市场去买回来吃。大家都只知道端午吃粽子,可是也许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吃粽子的原因。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大夫,名叫屈原,他是一个大忠臣。因为楚王不听他的苦谏,他万分悲愤,遂于五月五日,抱了一块大石绑缚在身上,跳入汨罗江中,自沉而死。他的尸体被大石压在江底,无法打捞。当时楚王悔恨莫及,恐怕他的尸体被鱼类所食遂做了许多粽子,投在汨罗江中,是叫鱼类吃饱了粽子后,可以不吃屈原的尸体;得以保全,其实

  • 文章诗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易顯南 顔大豪  出版时间:2006-04-30
    关键字: 避暑 端午节

    夏夜易显南赤日炎炎似火攻,夜来大雨侠雷风;园林百卉皆苏醒,爽气清凉入梦中。避暑蒸蒸炎夏几时休,避暑南园免俗愁;鹤唳鸥翔云海外,蜂狂蝶舞雾山头。蛙声阁阁池边噪,燕语吱吱屋上啁;爽气侵人风雨骤,夜深酷冷尽消忧。夏晓山行云开巘上艳阳晨,曙色初升物候新;夏晓啼鸦兼蝶舞,山光野鹤并莺亲。风来酷暑频醒我,雨送冰凉尽爽人;更爱峰峦观宇宙,清心寡欲海之滨。端午书怀户户粽盈庭,端阳忆旧灵;他乡悲秃发,异域慕高龄。竞渡龙舟赛,驱邪艾酒馨;罗江屈子怨,含泪读骚经。端节感怀

  • 文章詩人節聯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1-07-31
    关键字: 端午 屈原 联诗

    一、陈应棠首唱端午联吟集一堂,春风满座喜洋洋。三闾湘水人安在,千古骚辞世不忘。扰攘中台何日靖,纷争统独更神伤。康邦共对仍无策,遑计歌诗较短长。二、雷飞鸿诗龙年端节飘吟旗,雅集中台共赋诗。鲲岛斯文倾北海,明潭韵事继南皮。美人香草沉湘句,驿客云笺写楚辞。学海狂澜期力挽,同肩大雅系安危。三、廖醒群诗匆匆佳节又端阳,燕去鸿来岁月忙。久客无依嗟泛泛,盟鸥有日慰茫茫。杜陵入蜀因时乱,王粲登楼恋故乡。但愿珠能还合浦,无期一统庆重光。四、孔昭顺诗离骚寄意表忠忱,一片精诚

  • 文章浙江各地端節趣俗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5期  作者:陸素貞  出版时间:1975-05-30
    关键字: 端午节 曹娥 乡俗

    五月的风,轻轻的飘拂,院子里的杜鹃仍盛开着,不禁令人想起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临了。五月在故鄕,正是杨梅上市,枇杷成熟,榴花照眼红的时候。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凡属农历的节日,都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统和习俗;即以端阳节来说,其所代表的意义,更富有特殊的情调。农历五月五日、俗称端午,古称天中节或端阳、重五、蒲节等。当明淸两代,相沿定为「人」节,以与中元「鬼」节相对称,官吏每逢此节,咸休假飮宴,并相互「贺节」商贾办蒲触哄飮,叫做「赏节」。端午一名端阳,古时相传

  • 文章龍舟競渡説起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龍舟競渡 起源 端午

    我国各地,无论过去或现在,祇要是有河和海的地方,人们总要在端午(农历的五月五日)擧行「竞渡」。沿江畔海诸省,其民间几乎全有关于这种遗风来源的传说。尽管每一个说法都系以一个不同的人物,但是可注意的一点都是,这些传说都是为了忠臣孝女的敬仰和凭吊而产生的。比较久远的说法,可以上推到西元前四百多年的春秋时代,最迟的距今也已千年。现在分述已知各说如下:一、始于伍员说:春秋未年,伍员(伍子胥)因忠被谗赐死,后来才由吴王夫差取其尸体,用鸱夷之革裹着,丢在江里。故赵晔所

  • 文章唐代京师之端午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0-07-15
    关键字: 汉唐 长安 端午节 习俗

    自汉以来,五月五日故事独多,盖以此日为极阳之日。风土记载: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天中节,故作种种事物以辟邪恶。汉时帝都民间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见于风俗通。晋时作赤灵符着心前,谓可辟邪。见于抱朴子。斯时端午故事虽多,在社会似尙不视为娱乐之节。直至唐代,始渐昌盛:一、竞渡荆楚岁时记: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江,伤其死,故以舟檝拯之。此俗荆楚地区行之较盛。二、鬪草岁时记:五日四民并踏百草,故有鬪草之戯。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鬪百草,欲广其物,令驰骑取之。又

  • 文章家鄕的端午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0期  作者:宋世昌 出版时间:1977-07-01
    关键字: 民俗 端午 灵石县

    预计「山西文献」第十期发行时正是端午节后,在台湾的同鄕们离开老家最晚的已经满二十八年啦,年代多的都是三、四十年甚至四、五十年。年靑的一代可能从未在老家过过端午节。所以谨就记忆槪述于后,藉以重温鄕俗,不过我省幅员辽濶,不尽相同之处在所难免尙祈鄕贤们补正。端午节在老家也是一年之中大的节日之一。我记得每年五月初三我们鎭上(灵石县静升鎭)来赶集的人,挤得水泄不通。邻近几十个村庄的人们都来买办过节的物品。由此可知民众对端午节重视的情形。在老家过端午节除了没有擧行龙

  • 文章端午节名称种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馬雲斌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端午节 名称 历史民俗

    浮梁 马云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名称很多,端五、五与午同音,又称『端午』、端阳,午为阳辰,故亦称『端阳』。五月节或午节,农历五月,千支纪中为午月,故又有此两种名称,以此类推,又有称做『重五节』或『重午节』。菖节或蒲节,因为民俗将菖蒲、艾叶悬挂于门墙以驱邪魔,故有『菖节』『蒲节』之称。夏节,这是国民政府成立后,奉行阳历年为春节,端午节为夏节,沿用至今。唐宋时因这一天恰逢夏至之后,正午时骄阳正在中天,称『中天节』,道教中亦有『地腊节』之称。中国大陆北京则有五月

  • 文章故鄕土產——枇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24期  作者:大孚山民  出版时间:1988-06-20
    关键字: 特产 枇杷 洞庭山 端午节

    枇杷以吳縣洞庭山出產的最出名,其次是武進的馬蹟山,而吾邑南鄕濱湖的大孚山出產的白沙和大紅袍兩種枇杷,比起洞庭馬蹟二山的產品來,可說有過之無不及。故鄕在端陽節前後是大批枇杷登場的時期,只是大孚山的枇杷是該地少數農民的副產,產量不多,不夠本地消費,還是要向洞庭山和馬跡山採購應市的。白沙枇杷是白色,大紅袍枇杷是橙黃而紅色,這兩種枇杷,色香味都美;都是名貴的品種。這種枇杷都是以名種的苗芽嫁接在以核子種出來的小枇杷樹上培植起來的,核子種出來的小枇杷樹,聽其自然長大...

  • 文章端午话吃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6期  作者:余麗芬 出版时间:1994-06-10
    关键字: 屈原 端午节 粽子 小吃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意初,午为十二地支之一。端午原作端五,指每月初五日,后特指五月初五,到唐代因避唐玄宗(八月初五生)讳,端五正式改称「端午」。每年的这一天,民间除了竞渡龙舟、悬蒲插艾、洒雄黄酒外,还要吃糭子。「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寃。」唐人文秀这首诗道出端午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约公元前三四〇——公元前二七八),战国时期历任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可是当政的楚怀王听信令尹子椒

共91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