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童年回忆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记六十年前一首歪诗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華明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歪诗 童年回忆 重写歪诗

    六十年前,抗戰還未開始,北伐成功已逾六年,國民政府正勵精圖治之時,江南各省也漸到達民豐物阜一片好景,那時筆者還是六七歲的孩提,當然不懂什麼叫詩,只是拾大人牙慧說這不像,但又似詩,乃曰歪詩。因爲詩的韻,要用常熟土話發聲才押,詩的意要多面闡述才達,但讀了延伸之意,頗具景觀,故記憶猶深。原來在那時暮春天氣,三表兄張家鼎先生來外婆家省親,他的外婆是我祖母,正在棲悟室閑坐,靠著方桌,吊了稱鉈織衣帶,看到三官人即招呼傭人泡茶及備茶食,延至隔間書房小坐,垂詢三表兄生活...

  • 文章故鄉拾穗(五七)農業槪況——肥料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18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武进 夹沟泥 肥料 童年回忆 农业

    夾講泥之時間,爲冬天或春天,冬天所夾之溝泥,是以之爲麥子之肥料者,始時麥未生梗,溝泥卽堆置於麥田內,對麥不致造成損傷,不須另挖溝泥塘。春天所夾之溝泥,是以之作稻子之肥料者,斯時麥子已秀穗,不能像冬天般將溝泥隨便堆置於麥田內,必須另於田頭,且須是近溝之田頭,以乾土圍砌一塊溝泥塘,以便存放溝泥。冬天所夾之溝泥,不攙其他雜物,純屬溝泥,同時在這天寒地凍之際,實際上亦無任何雜物可攙,俟溝泥之水份較乾時,卽由男子以畚箕將溝泥挑運倒於各畦之畦背上,再由婦女以鋤頭,將...

  • 文章蓬萊寗老太太的自傳(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愛達·蒲露特 賈祥久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自传 童年回忆 女性地位 婚恋状况

    本書原名「漢家女兒——一個中國女工的自傳」。原作者IdaPruitt爲美國人,於民國二十年代旅居北平,爲了研究我國的風土習俗,特請了一位蓬萊藉的寗老太太爲之講述,每週三次,歷時兩載。寗老太太生於淸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曾身經兩次中日戰爭,閱歷甚豐,舉凡有關蓬萊的風俗習慣,生活型態,山川人物,鄕里傳說,無不盡以相告。作者以通俗的文字,生動的筆調,一一筆之於書,不僅具有濃厚的文學氣息,並對研究中國社會及風俗,亦有重大的貢獻。此書在一九四五年由耶魯大學出版部印行,甚受...

  • 文章一名外鄕人記憶中的——沐陽 東海 新浦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趙長明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童年回忆 往昔旧事 美食 乡俗

    我是揚州人,然而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却是在海屬地區度過的,因家父曾歷任沭陽、東海、新浦三地的郵政局長,所以海州是我成長的地方,也是我完成小學和初中敎育的地方,海州是我的第二故鄕,我對海州有一份濃厚的情感,比起第一故鄕實有過之而無不及。猶憶我於三十七年回揚州求學時,發現海屬子弟來吾揚就讀省揚中、縣揚中、私揚中、祝同中學、邗江中學……等校者,爲數不少,遇有前來問路者,我卽操海州話答之,彼等無不欣然色喜,連乎「老鄕」不置,日前,承我的頂頭上司夏專門委員荷生送我「...

  • 文章憶少年時代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期  作者:白崇禧 馬天綱 出版时间:1979-04-30
    关键字: 白崇禧 人生经历 童年回忆

    陸軍一級上將白公崇禧,字健生,原籍廣西桂林。生於民國紀元前十八年元月二十六日,卒於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二日,享夀七十有三。公之平生勳業景行,至足名世垂型,槪見於公之「行述」,時賢論述亦屬繁夥,而於公之少年德行,類多語焉不詳。兹將公於生前自述並由馬天綱博士筆錄之「憶少年時代」一文刋出,以饗讀者——編者

  • 文章岑毓英童年夢異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期  作者:莫言 出版时间:1979-04-30
    关键字: 岑毓英 童年回忆 梦中所见

    岑毓英,字彥卿,號匡國,廣西西林人。咸豐初年,以附生在籍辦團出力,叙縣丞。咸豐六年(一八五六),率勇赴雲南投効軍營,屢建奇功,歷官至雲貴總督,晉太子太保。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卒於任。諡襄勤。生前嘗自述其童年夢異,略云:「七歲之年,余病臥在牀,忽見一神將遽來捉人,余力予抗拒,終非所敵,被其提上天庭。突聞升礮擂鼓,聲響錯雜。隨至一大宮殿,目睹兩旁侍立多人,面色或紅或黑,牛頭馬面不一。上座一官,氣象威猛,宛如王者,似正審訊案件。階下鐐手銬足之輩,殆屬囚犯,...

  • 文章回憶我的母親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李成美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母亲 苏州 童年回忆 往事夙文 故乡风光

    我的母親是道地的蘇州人。她清純美麗,溫柔善良。出生在蘇州的一個書香旺族家庭中,自三十年代嫁給我父親李希綱之後,就與雲南結下了一生的緣份。母親家住蘇州尙書里。對於尙書里的彭宅,在今年初,上海《新民晚報》上有一篇兪明先生的連載文章《五妹舊夢》中曾講到「相王弄隔壁尙書里座落著彭氏舊宅」。蘇州在清代出了二十二個狀元,祖孫狀元及第,則僅彭氏一家。明末至晚清,彭氏先後出了十三名進士。述其顯者如:彭定求(會元、狀元,國子監司業,以理學稱)、彭寧求(探花、左春坊左中元)...

  • 文章圪塔廟瑣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解項存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圪塔庙 童年回忆 民间传说

    筆者退休閒居,習以拜讀故鄕社會人物事蹟的憶舊文章,自得其樂。故而聯想到幼年逗留在圪塔廟時點滴趣事。該廟名謂之「圪塔」,倒很別緻、奇特。晉西南一帶住民皆悉其名,可能因它有個風趣的稱呼吧。我小時認拜了一位義父,他與該廟廟祝熟稔,故我也隨義父在廟內住過時日。一九四八年,該廟悉夷爲平地,蹤影不見。我將幼年時對該廟印象,現追述於下,以資回憶,並充茶餘酒後的趣事話題。然當時年幼,觀察不太眞切,加之及將近七十年的往事,在糢糊記憶裡,記述瑣聞中,文情「不」茂,謬誤盈篇是...

  • 文章如詩如畫的平遙元宵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劉大壽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平遥元宵节 家乡习俗 童年回忆

    我少小離家,客居山西省城太原已近半個世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城裡的元宵節紅火也很好看,但我總希望能老大還鄕,回家鄕古城平遙鄕下,再過一回充滿兒時甜蜜回憶的如詩如畫的元宵佳節。彩報報春來我們村叫侯郭,在平遙城北八里;那一帶,元宵節一鬧就是三天。正月十四,家家街門上方要貼「報紙」。「報紙」由四張正方形的彩紙組成,下面是「穗子」,如四個橫排並列的「只」字。上面寫著「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風調雨順」等等,內容大抵同於春聯的橫批,都是喜慶吉祥的詞語。只這一貼...

  • 文章追忆我永远怀念的地方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5期  作者:郭茂溪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武宁城 童年回忆 武宁小吃 武安寨 重返故乡

    古艾武寧城,是我永遠懷念的地方。我八歲以前多半是居住在此城中,八歲以後,便隨家遷寓南昌。依稀記得我開始唸書時,便是在鄉賢朱注江先生所辦之「求是小學」,校址設在「昌明社」後進,我家居住前進,年幼上學比較方便。不久,求是小學遷往西門,以太平行宮作校址,我雖然是小學二年級生,但一樣住宿校內就學,校中年歲較大,像李茂谷先生之子李文奎,黃由亭先生之妻盛啟棠、陳德茂布莊少東陳承漢等,和我年紀相差不遠,如陶浴德、張肇坤、張漢龍等同學;大約一年左右,我便離開武寧城,往南...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