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禹庙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绍兴的王古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12期  作者:畢新華 出版时间:1974-12-30
    关键字: 绍兴 大禹 正殿 古迹

    绍兴,在杭州隔江之东南,曹娥江之西,越王勾践都此。汉称山阴县,东汉改会稽郡,隋因之,宋改绍兴府,元为绍兴路,明仍为府,淸因之。民国废府,称绍兴县。境内水碧山靑,风景如画。尤以「老酒」、「年糕」、「豆干」等产品,名扬南北。笔者童年随三舅住绍兴有年。对绍兴胜迹,如「禹庙」,「兰亭」,「太守」,「六陵」,均随舅父数度凭吊,迩来又承绍兴长者唐君,娓娓道来。玆将禹庙古蹟风光,撰供贵刊,以飨读者。游禹庙禹陵,出稽山门,在门外河边可乘小船,笔者斯时与表兄均未弱冠,常

  • 文章会稽迹知多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5期  作者:何有基 出版时间:2008-05-10
    关键字: 会稽

    到会,令杀防风氏,故今之涂山东侧有斩将台。山上原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禹庙,为明代以前的祭场所。山下有会桥,桥为单孔梁式石桥,至今「会桥」三字清晰可见。桥北堍建有会殿,屋宇至今尚存。桥下有诸侯江,清水长流。岸边的诸侯江村,村民们至今仍在传颂大来当地治水的故事。涂山,也就因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而成为中华名山。涂山,亦称余山、西余山,现称西扆山,在绍兴城西北约二十公里处,为一长七一〇米,南北七五五米,山顶高程一一六米的方形山丘。陵是大的安息之地。大

  • 文章·陵·禹庙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7期  作者:晉谷 出版时间:1995-07-10
    关键字: 大禹治水 文化传统

    (『稽』与『计』是通假字)。《越绝书》还说,做了皇帝以后『巡狩大越』,在此病故,葬于会稽山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上会稽,探穴』后,也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或言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陵,古称穴,大的葬地,陵旁有禹庙。由于大为民治水,公而忘私,劳苦功高,恩泽后世,其光辉业绩在人民中间广为传颂,其影响之大,实不亚于炎黄二帝。今绍兴所存的大陵、禹庙,乃是历史价値很高的大遗蹟。千百年来,绍兴的大陵,如同湖南的炎帝陵和陕西

  • 文章绍兴大陵散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0期  作者:竺柏岳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浙江绍兴 大禹 大禹陵

    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经过十三年努力,终于治平洪水。于是大在绍兴茅山大会诸侯,计功封赏,并易名茅山为「会稽山」,「十年,帝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葬于会稽山麓,大陵即其葬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亲自实地考察,「上会稽,探穴」,并在《史记·夏本纪》里记下考察所得:「或言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会计』即会议讨论之意,『稽』与『计』乃通假字)。」历代以来,陵和禹庙成为祭场所,今天仍吸引著众多华夏子孙,虔诚前往瞻仰和凭吊

  • 文章兰亭·禹庙·宋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6期  作者:士元 出版时间:1977-06-06
    关键字: 绍兴胜迹 兰亭 宋六陵 右军祠

    右军遗像,风雅栩栩如生。两庑碑帖甚多,大都出自历代名人手笔。左庑有颖上本兰亭石刻,由于人们不断的争着拓印,现已墨痕斑剥,不无糢糊之感。按颖上本系宋代所刻,相传颖上有古井夜放奇光,恍如彩虹,县令惊为神异,遣人下井挖掘,始得此碑,亦异事也。兰亭自晋代以后,历经变易,眞址已不可考。现存的兰亭,据说是康熙三十四年重建的。同治八年重修,民国八年,绍兴地方人士集资又大加修葺,始见今日之胜。大陵——陵包括两部份:一是寝陵;一为禹庙。俱在绍兴稽山门外东南二十里许会稽山

  • 文章新绍兴神祕的大岣嵝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4期  作者:徐正冶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大禹 古碑 碑文 岣嵝亭

    浙江绍兴大禹庙前的「岣嵝亭」里,有一方古碑,古碑上刻着七十七个像蝌蚪一样的奇怪文字。从古到今,无人能识这些文字,请来专门硏究古代文字的专家们,经他们一再考证,也说没有见过这样的文字。因为这些形状古怪的文字既不是甲骨文,又不是蝌蚪文,也不是古篆。它跟中国历史上有过的任何一种文字都不相同,也与世界上任何一种已知的古文字不同,那么,这些文字是什么呢?根据古籍记载,大治水时,为寻找治水方法,他曾跑遍名山大川,当他最后来到南岳衡山时,梦见了「苍水使者」向他

  • 文章治水槪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壶口瀑布 大禹

    入海。《山西通志》记:「砥柱山,在平陆县东五十里黄河中,《贡》之「砥柱」也。河水至此,分三道包山而过,故亦名三门山。下流为十九滩。峡险连属,历百二十里,至五户滩入垣曲县境,为中条、王屋之分界。大治黄河后,继治淮河,有大锁蛟的传说,治长江有治三峡的奇闻,治伊水有治阙伊的故事,从此华夏大地的洪水都被治服。门口大禹庙黄河门口东边为山西河津县,西边为陕西韩城县,昔时各建有大禹庙一座,俗称东禹庙、西禹庙,黄河在此当中有一石岛,名曰「石岛」,岛上也建有禹庙,过去有铁索桥

  • 文章北有黄陵·南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5期  作者:北海  出版时间:1999-05-10
    关键字: 黄陵 大禹陵 会稽山 典礼 大禹颂

    离绍兴城五里之地的会稽山麓,是我国东南久负盛名的胜地大陵。大陵坐东南朝西,处在宛委、会稽、天柱三山环抱之中,面积达三七〇〇平方米。陵的左侧是祠,祠始建于夏少康之时。祠为近代重建,陵右侧是古乐亭,传为祀祭奏乐之所,亭旁有「碑廊」,内立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命丞相李斯撰写的《会稽刻石》。由此循石级而上,便是「菲飮泉亭」。亭下一泓泉水清洌,浅而不涸,象征著大」一水清涵节俭风」的俭朴遗风。禹王庙坐北朝南,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王殿高二十四米,宽二十四米

  • 文章绍兴的王遗迹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1期  作者:筱臣 出版时间:1968-05-25
    关键字: 大禹传说 大禹陵 东汉袁康传

    五四五年)。庙宇雄伟,五进殿宇,金碧辉煌,相映在翠峯重叠,耸峙廻环之中,看起来气象万千。浙江除杭州灵隐寺外,几乎很少有寺宇可与禹庙相比。当你一走进禹庙大门,便看见面对正殿的方向,竖着一座高大的石碑,这就是有名的「碑」,又名「峋嵝碑」,相传为大治水时所刻,镌七十七字,像缪篆,又像符箓。碑旁有刻着「穴辨」的石碑,此碑为淸刻,上书有关穴的考证。越「百步金阶」至大殿,就可以看到「负斧扆而朝侯」的大立像,像高达殿顶,要仰起头来才看见他戴着冕旒的脸,塑像原为

  • 文章(名勝題詠)汶川紀行詩七首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4期  作者: 于右任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汶川 名胜古迹 二郎庙 王宫

    往哲辛勤迹未消,流传佳话水迢迢;曾经玉垒关前望,父子河渠夫妇桥。(在灌县一日,游伏龙关二郞幷观索桥。)岷山山半白云横,云上靑山树几层。多少山民歌且舞,犂云锄雨望中兴。(羌民与土司多悬岩结屋,开工耕种。)石纽山前沙尙飞,刳儿坪上黍初肥。茫茫蹟从何得?蹀躞荒山汗湿衣。(坪上启圣祠不知何年移山下。)坪上羌民余两户,坪前高处有颓墙。坪中父老说神,手斩蛟龙下大荒。(坪前高处惜余未到,一羌民言上有颓墙。)苦诉岷江此一行,茅簷雨湿睡频惊,蒸民粒食知何易,彻夜愁闻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