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礼仪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同安古时婚丧礼仪

    来源期刊:《同安》 第58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婚丧礼仪 民俗 礼节 结婚礼仪 殡葬礼仪

    首先要介绍的是古时的结婚礼俗。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美誉。自古以来,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民俗和礼节,举行婚丧喜庆,均有请客送礼之往来,由于时间的悠久,就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仪式,称为家礼。代代相承,随着历史长河一直沿革下去。然而各地的家礼也不尽相同,一般是农村比较繁复,城市受时代文明的影响,比较随意。在本地民间举办婚礼必须进行繁琐的礼仪。男女方在办婚礼前应由结婚者亲自偕同另一青年挨户向亲戚朋友发请帖(即请柬),被请的亲戚应准备礼物来参加婚典

  • 文章談雞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2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3-08-01
    关键字: 川俗 乡间礼仪 祭祀 祭品 公鸡

    川俗鄕间礼仪,以祭祀为大,凡家中私祭祖先,庙上酬神还愿,祭品必有鸡,所谓雄鸡刀头是也,养鸡便成为农村副业。俗称公鸡为雄鸡、叫鸡,母鸡为鸡婆,与广东省之称鸡公鸡妹,异曲同工。抱,鸟伏卵也。母鸡有周期性之赖抱期,赖抱时,耸直羽毛,终日咯咯咯,叫声不息。此时如欲抱小鸡,便把蛋给她抱着。亦有季节,六月抱出之鸡,称为榖椿鸡,腊月正月抱出之鸡,称为灯火鸡。母鸡生蛋,亦有周期性,每次能生十至二十个,俗称一窝蛋,抱小鸡不超过一窝蛋。抱蛋七日,须验其化育程度,三指持蛋

  • 文章你還記得這些用語嗎?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7期  出版时间:2014-09-25
    关键字: 中华 礼仪 用语 集锦 选摘

    摘自网路「中华礼仪用语——几近失传」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味。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读人文

  • 文章廣州滿人風俗漫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紫君 出版时间:1990-09-30
    关键字: 广州 满人习俗 八旗经济 婚嫁礼仪 丧葬礼仪

    如来等都供在支族长房家的佛堂里,关帝则供在军营里,一般人的家里不供神位,比汉人简单很多。五、尊重女儿:满人对女儿管敎极严,十二岁以上就不准出门或接见外客。女儿出嫁后称为「姑奶奶」,对娘家有遇事干预之权,此则似与汉族视嫁出去的女儿为「泼出去的水」相反。六、称呼:满人称父亲的语音似「阿玛」,称母亲的语音为「阿姐」,宗室称儿子或儿子称为「阿哥」,但广州汉人称父母已如汉族一样为爸、妈,只有对岳父才叫「阿玛」。婚嫁礼仪广州的满人因人数少,淸末间有娶汉军家的女儿为妻

  • 文章祀孔儘禮簡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7期  作者:夏煥新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祭奠礼仪 孔子生平 明清释奠礼仪程序

    至圣」,称先师者乃以孔子为万世师表之意也。二、释奠沿革释奠者乃祀孔大典之礼仪,古设馔爵以祭先圣先师,称之谓「释奠」,礼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其先圣先师」。注:「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陈详道曰:「释奠有牲奠有牲币,有合乐,有献酬。」按:「旧时以仲春,仲秋之上丁日,祭奠先圣先师。上丁者,旧称二月、八月上旬属丁之日曰上丁,礼月令:「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所谓「释菜」者,以苹繁之属礼先师也。亦作舍采。唐书礼乐志:「其中春

  • 文章到底是什麼?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期  作者:柏楊  出版时间:1982-09-01
    关键字: 礼仪之邦 婚礼 丧礼 餐馆

    僅看紙上作業,中國是禮義之邦。但在行爲上,我們却又如何?

  • 文章詩經服飾藝術的意味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3期  作者:王璞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诗经》服饰 艺术 巫术礼仪 生活

    ”古代称绿色为间色,黄色为正色。间色为衣,正色为裳,比拟顚倒人次的寓意和讽刺尊卑关系的顚倒。由此可知,色彩的象征性意味像其他传统文化意识一样,有着强大凝聚的生命力。《诗经》所描述的西周时期色彩审美意识,至今还深深地积淀在今人的色彩审美观念之中。二、服饰与巫术礼仪《诗经》作为诗歌艺术表现,不但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交流思想的符号,而且由许多“不可名状”的意味意蕴在作品的内涵裏面。我们阐释与理解这种内蕴意味,首先必须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诗经》裏

  • 文章康廬文存(七)略談歷代服制及喪葬禮俗(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4期  作者:謝康 出版时间:1986-10-10
    关键字: 丧葬礼仪 传统习俗 发展历史

    一、衣冠 二、浴屍 三、苗人喪葬 四、中外喪服制 五、棺槨 六、輓歌 七、葬俗多種 ㈧、火葬及水葬 九、土葬的演進 十、淸明掃墓 十一、殉葬 十二、贅言

  • 文章依稀「六禮」記當年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鄧飛鵬 出版时间:1979-03-31
    关键字: 旧式礼仪 六礼 婚宴 故乡风俗

    礼失而求诸野」——民元至民十之间,因已海禁大开,西风东渐,通都大邑,旧有「礼仪」,几已成为「鲁殿灵光」所存无几矣。但,我故鄕(德庆县凤村)还保留着颇多的旧有礼仪,古意盎然,回首当年,依稀可记。孔子说:「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故鄕之礼,鄙人颇「能言之」,愿学「白头宫女说玄宗」,为广东文献添加少许的「吉光片羽。」「仪礼」一书内,载有:「士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当时鄕人观念上,认为儒家所说:「夫妇乃人伦之始

  • 文章安流洑溪祭祖礼仪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5期  作者:胡少良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祭祖礼仪 风土习俗 洑溪

    祭」字依据辞源的解释:「是把食品供献在神灵或祖宗的面前,而对着他行礼之谓也。」我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于祭祀都非常重视。在专制时代,上至帝王将相,每年都要举行祭天及祭孔大典。下至庶民,每年春秋时节,亦举行祭祖宗或各种神明诞辰等祭拜典礼。这是愼终追远的表现。其祭祀礼仪,有繁有简,例如祭孔行九献礼,一般行三献礼,而三献礼之中各地亦有不同,在五华安流洑溪一带,所用改良式祭祖三献礼,既简单,又隆重,极合现在农工社会之需要。兹将其简介如左:一、请土神仪式(俗称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