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相关事迹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楊家男女將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高炳安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杨家将 相关事迹 历史记载 杨延昭

    楊家三十六路花槍又名梨花槍,是創自南宋農婦楊氏,楊氏是個巾幗英雄,人稱楊四娘子,軍中稱她作「姑姑」,她將丈夫李全傳授的槍法,加以變化,苦練二十年後,發出豪語說:「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楊家將故事,明代評話有「金槍傳」,清代戲曲有「楊袬教槍」都是突出了楊氏一門擅長的槍法——「楊家三十六路花槍」又名「梨花槍」。關於楊家將的槍法來歷,有兩種傳說,一說楊令公楊業戍邊,幼子得異人爲師,傳授槍法(幼子似爲七子延彬,屢有功,並受團 練使)。另一傳說是楊業五子楊延...

  • 文章吳稚老的筆戰妙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2期  作者:獨醒  出版时间:1979-08-15
    关键字: 吴稚晖 笔战 相关事迹 汪精卫 同乡会

    民國十六、七年時,黨國元老吳稚暉與當權派汪精衞曾展開一次筆戰;稚老發表了一套妙論,大意是:「咱們二人筆駡,有一點不同處,我駡小汪是駡到他的痛處;小汪駡老吳,只駡到我的癢處。我駡他,等於揭開他的瘡疤,痛得他直跳脚;他駡我,却替我抓癢,越抓越舒服!」當時有人問吳稚老對於這次筆戰的看法,稚老微微一笑:「凡是筆戰在當時都沒有結果的,只有靠時間來證明。不出十年,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果然,稚老說完這話後第十年,汪精衞就現出原形。筆戰當時誰會想到他是一個叛黨叛國的大...

  • 文章晉國古都——故絳探踪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4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晋城遗址 故绛城 史料记载 相关事迹

    山西省文史硏究館館員 邱文選山西是古晉國的封疆,自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剪桐封弟”册封其同母弟叔虞爲唐侯時起,至公元前三七六年韓魏趙三分晉國止,前後歷時近八百年左右。但晉國古都何在?從古至今,史家言說不一,爭執甚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晉國都城遷徙頻繁所致。襄汾縣的“晉城遺址”即晉獻公遷都的故絳城:近年以來,經作者多方綜合考證,確認山西省襄汾縣(由原襄陵、汾城兩縣合併而成)境内的“晉城遺址”就是昔日晉獻公遷都的故絳城。晉城遺址又稱趙康古城,位於“丁村遺址...

  • 文章關公智勇雙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洪淑苓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关羽 史书记载 人物形象 相关事迹

    在史書裡,關公是一員猛將,與張飛同稱「萬人之敵」、「爲世虎臣」。到了小說戲曲裡,過五關斬六將、獨赴單刀會等事蹟的喧染,更是襯托出他驍銳無敵的英雄氣槪。但是,在民間傳說裡,還要別開蹊徑,強調關公也是一名智者,運用智謀機巧,穩操勝算,把張飛、黃忠、周倉等嬴得心服口服,甘拜下風。這些故事充實了關公智勇雙全的內涵,也相當逗趣,不妨略選一二來看看。舉重秤豆腐和數豬毛這故事說,劉關張三人結義後,張飛對劉備還算服氣,但是對關公可就不服了。於是由劉備出三道題目給他們比賽...

  • 文章三箭定天山元雜劇「薛仁貴」反映的意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楊振良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薛仁贵 历史故事 人物剧本 相关事迹

    元人雜劇之中有三本演述薛仁貴故事,分別爲:張國賓「薛仁貴衣錦還鄕」、無名氏「摩利支飛刀對箭」,及「賢達婦龍門隱秀」。這三本雜劇,前二者所提皆爲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殺高麗名將三人,大將張士貴欲掩仁貴功勞,據爲己有,賴大臣徐懋功陳奏,仁貴及其父母皆受封賞。而第三本「龍門隱秀」,則說薛仁貴本是龍門鎭柳員外家中傭工,小姐見仁貴臥睡,幻形白額大虎,於是以紅棉襖覆於其身,未料柳員外誤會二人私通,乃逐出家門,會高麗入寇,仁貴投軍立功,終以團圓收場。這三本雜劇在文學上的評...

  • 文章平陽公主與娘子關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白雲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娘子关 历史记载 平阳公主 相关事迹

    萬里長城有一個險要的關口叫做「娘子關」,號稱「天下第九關」,地處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屬山西省平定縣。一個雄關險隘,取名叫做「娘子關」,好像有點不大相稱,但它却有一番不尋常的來歷。據有關文獻記載,娘子關始建於唐初,是當年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領兵鎭守的關隘,娘子關就是爲紀念平陽公主這位巾幗英雄而命名的。在這一帶,有關平陽公主的古迹很多,有點將台、宿將樓、避暑亭、洗臉盆等。平陽公主自幼習武,在建立唐代江山的南北轉戰中,屢立奇功,洗臉盆據說是當年平陽公主常...

  • 文章抗戰期中陳敬棠張培梅趙鐵山殉國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徐崇壽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人物简介 相关事迹 追悼祭文 景梅九文章

    七七事變後,在强敵長驅直入、鄕邦淪陷之下,山西有幾位知名人士,義烈塡膺,不甘屈辱,慷慨赴死,名傳遐邇:一位是忻縣的陳敬棠(字芷庄),一位是○縣(今原平縣)的張培梅(字鶴峰),還有一位是太谷的趙昌燮(字鐵山)。這三位知名人士均各具民族氣節是衆所欽敬的,因之於一九三八年三月間,景梅九先生(名定成,山西安邑縣人今並入運城市,系老同盟會會員,武昌起義山西光復後,任山西軍政府政事部部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在西安辦《國風日報》,在晉、陝兩省名望甚高。)主辦之國風報社發...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