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白居易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原籍陜西,实为河南的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趙心鑑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唐诗 白居易 籍贯

    全唐诗》中,诗人第一名是谁?李白、杜甫、王维、杜牧、李商隐、韩愈、白居易……这一个题目是选择题,而且没有固定、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历代学人及研究者,各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他们欣赏角度、主观见解,以及个人爱好、当时情绪都不可能相近、相同的缘故。但就一般人的看法而论,总是认为杜甫、李白较优,可分居冠、亚军者为多。选王维、杜牧、李商隐、韩愈、白居易……者也有。但在墨人张万熙著的《全唐诗寻幽探微》中,却力排众议,坚持认为:白居易为冠军。这一点,我很

  • 文章洛陽牡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賈星源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白居易 欧阳修 洛阳 牡丹

    古人云:「牡丹,花之富貴者也。」此已道出它的高華氣質;被評爲「甲天下」的洛陽牡丹,乃是中外馳名,婦孺皆知。其中有「魏紫」,是近於黑色的,「二喬」,是半紫半紅的,另有彩色品種,如「姚黃」、「胡紅」、「趙粉」、「洛陽春」、「洛陽紅」、「瑪瑙紅」、「夜光白」、「玉壺春」、「豆綠」等,不一而足。諺云:「天下有九福,洛陽爲花福。」洛陽同胞,生長於花福之中,胸懷舒暢,心神蕩漾,幸何如之,快何如之!洛陽人愛花成俗,自古已然。唐代白樂天,久居洛陽,他所寫的「牡丹芳」樂府...

  • 文章(藝文詩壇)洛陽牡丹頌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7期  作者:陳大络 出版时间:1995-07-03
    关键字: 白居易 牡丹 范成大 百花

    芍(勺)药,其花茂盛,其色艳丽;名色繁多,色泽互异。其花既可欣赏,其根又可入药。主和五脏,调料良品。上古无牡丹之名,而有芍药之称。唐以后,始以芍药,称为牡丹。在(唐)开元之中,盛产于长安。自宋代起,以洛阳为第一;在山东,以曹州为显;在四川以天彭为最。到处见国色,远近闻天香。他花皆用本名,惟独牡丹,而言其花;富有花王之誉,良有以也。李正封咏牡丹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白居易曰:「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范成大曰:「欲知国色天香句,须是倚栏烧烛看

  • 文章白居易的社会背景及养生之道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孫菊園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白居易 社会文化 养生

    婚姻的不足而对婚姻之外的爱情的追求。如白居易,就因其青壮年时恋爱婚姻中的不愉快之事颇多,先是失恋于符离湘灵姑娘,后又勉强与杨汝士妹凑合婚姻,所以后来为苏、杭刺史时,与许多官妓过往甚密,并蓄有家妓十数人。他在中晩唐可谓相当有典型性。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根据白氏的诗集所载并综合其它笔记史料,将其交的妓女有名有姓者考列如下:清单之一—樱桃口,小蛮腰樊素、小蛮:白氏《天寒晩起、引咏怀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十年贫健是樊蛮。”又白氏《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去岁楼

  • 文章追尋河南歷史人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张释之 董宣 白居易 刘禹锡 斐度

    手掌,不仅豫西闻名,甚至为世界景点之一。伊阙的东岸,山势较缓,建有香山寺,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老年栖息之所,故自号香山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原籍山西太原,后来徙居陕西下邽(渭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西元七百七十二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八百四十六年),享年七十五岁。他自幼颖悟,生仅六、七月时,乳母抱立于屏下,指「之」、「无」二字教他辨认,百试不差。稍长勤读不休,于德宗贞元十六年考中进士,累迁至左拾遗,后因宰相武元衡被人刺杀,上疏论其冤,为当权者所忌,贬江州

  • 文章白居易與西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3期  作者:樸庵 出版时间:1978-03-06
    关键字: 白居易 西湖 杭州剌史 白堤

    杭州与西湖杭州在秦汉时称钱唐县,隋匮余杭郡治余杭,洎乎唐代改称钱塘(因与国号相同,于唐加上为塘)五代吴越王钱镠都此,宋为杭州余杭郡,南宋避金兵,以为行在,置临安府,元匮杭州路,明淸匮杭州府,治钱塘仁和二县,辖钱塘、仁和、富阳、余杭、临安、于潜、新登、昌化八县,及海宁州,民国废府,益并钱塘仁和为杭县,民国十六年划城区及江子湖墅两区,置杭州市,为浙江省治所在地。故宫南薰殿旧岁白居易像西湖在杭州城西,因名,亦名钱塘湖及明圣湖,苏东坡咏西湖有〝欲把西湖比西子

  • 文章古都龍門概説(續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7-03-25
    关键字: 龙门 石窟 香山寺 白居易

    三、龙门东山名胜龙门原称伊阙,山东西伊水南北纵贯。东山名胜,以香山寺为著,声闻几与西崖造像等量齐观。山的北麓,有白太傅墓,即香山居士白居易长眠之所。春秋祭祀,洛民所奠佳酿,墓前方丈内,尽成渥泥,肴蔬当亦丰盛。⒈香山沧桑香山寺,建筑于拓拔魏迁都洛阳之后,经始年月,业已忘记。重修为大唐太和六年四月,至七月下旬竣工。同年八月一日,河南尹白居易以重修龙门香山寺毕,题诗二十二韵以记其事。吾人要知重修情形,只有从白诗字里行间了解,故录其全诗于左。诗曰:关塞龙门口,祇

  • 文章白樂天詩困巫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8期  作者:岱宗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白居易 巫山 神女祠

    中唐之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之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之所共言。白乐天以讽谕为胜,无论长篇短章,妇孺皆晓。平生制作甚多,每一吟什,无不争相传诵。如长恨歌、琵琶行,流行最广。乐天自谓:「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论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词远,宜人之不爱也。」性嗜酒,喜吟诗,自号醉吟先生,其传有:「日赋诗约千余首,日酿酒约百斛」之豪语,惟其过巫山时,曾被诗困,亦诗坛之佳话也。白居易

  • 文章薛濤與元微之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3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薛涛 元稹 《唐才子传》 白居易 杜牧

    淸光绪间,贵阳陈矩赏刻薛洪度诗集,凡百首。序云:「涛字洪度,长安良家女。父郧,因官寓蜀而卒。母孀居,涛及笄,以诗闻外,又能扫眉涂粉,与士族不侔,客有窃与之燕话。时韦中令皋鎭蜀,召令侍酒赋诗,僚佐多士为之改观。期岁,中令议以校书郞奏请,护军白不可,遂止。涛出入幕府,自韦皋至李德裕,凡历事十一鎭,皆以诗受知。其间与涛唱和者,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吴武陵、张祐等,余皆名士,记载凡二十人,均有唱和。」早在元时辛文房之「唐

  • 文章(故鄉風情)千古名塞函谷關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2期  作者:台胞聯誼會 出版时间:1994-04-03
    关键字: 唐太宗 白居易 函谷古道 李白

    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时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当中日战争时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老子过关」、「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一百余篇。目前大陆函谷关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