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登山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灣百岳攀登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馬世弘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台湾百岳 登山 感悟

    放下人生重担,退休后有自己时间,多年前即与友人结伴登山。台湾百岳,不论高低远近,悉尽登临。登山的人,初次登山,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心境开朗,精神昻扬,时间一久,则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心态及意识变得庞杂。登山目的,只图「潇洒走一回」。等到与山结了缘,则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尽日行山不见山,山在缥缈云雾间;明朝山外遥回音,林峰横空拥翠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履深谿,不知地之厚。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乃在高山之上,俯视大地,看见眼前的林林总总,都好

  • 文章向天池遊記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1卷 第1期  作者:丫丫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向天池 游记 登山

    寒冬里,因为天气阴冷,平常都缩在被窝里,很少有舒展筋骨的机会。难得接到温靑会向天池登山活动的通知,就立刻报名参加。元月十三日星期天早上,典型的冬天天气,阴阴的,还好没下雨。九点半,复兴中学门口的队伍到齐了,一行十余人即搭乘小型公车上山。车型十多分钟就到了入山口,在活动人员分发完了餐点后,我们开始了今天的登山路程。入山后,开始飘起小雨。前面的路程由于坡度较大且是石阶,走起来比较吃力,一会即弄得全身大汗,这种感觉眞是健康,因为现代人平时缺乏运动,就是夏天也

  • 文章惠山山頂通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9期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惠山 三茅峰 登山公路 通车

    汽车可直达惠山三茅峰山顶,已在今年一月十日正式通车。惠山绿化道路起点在钱荣路上梅园茶果场附近的郑家旦村。公路沿着山坡向东北方向盘旋而上,终点在海拔三二九米高的三茅峰山顶附近,路基宽六·五米,路面宽四·五米,路长六·〇三公里。第一期工程先建筑到二茅峰电视塔下的缆车索道旁,该工程早在前年已完工。去年继续建筑第二期工程,今已完工通车。这条登山公路主要由当地全民义务植树劳动完成,工程线路由无锡市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今后可乘车直达惠山山顶,俯瞰全市及太湖美景

  • 文章初秋登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作者:劉福雲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登山 人物抒怀 学者观点

    老不移情愛逞強,登高縱日賞秋光。翠篁列陣迷人眼,紅葉漫山壓衆芳。半世柔腸空繾綣,幾番憂憤已消亡。風吹雨打心常泰,拾韻悠然袖入囊。

  • 文章雨之旅

    来源期刊:《連聲》 第5期  作者:黃冰玉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群龙登山小组 云天一色 大雨登山 雨歇午餐 笔架山 樱花谷

    雨,是上苍赐给人们的礼物;也是考验人们的试金石。久住鸽子笼似的公寓中,都渴望享受一下宁静的山野情趣。过腻了世俗的单调生活,也想上山寻幽探胜,找点乐趣。我们这批爷爷奶奶组成的「群龙登山小组」,每逢周日,一定风雨无阻地出勤。据气象报告:「今天有大雨」。大淸早,电话铃响了,是曲的声音,他准备齐全了一切食品,但天却下著雨,而且雨势越下越大。怎么办?还照样爬山吗?我打开窗门,远山一片白茫茫,雨丝从四面八方飘来,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老伴从房里出来,手里提着登山鞋,似乎

  • 文章恕園吟草(續六十一首)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8期  作者:陳子鵬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儿时汀城 孝忆双亲 登山闻蝉 梅兰物景 游湖登山 郊游夜雨 端阳赏荷

    忆汀城极目弯弯叠叠峰 汀江澄澈绕千里楼台波影浮靑远 市井烟岚纳翠浓巖耸兰亭添画境 梅开平野孕吟踪儿时曾是旧游地 刺耳一声何寺钟忆 慈亲强凭图画慰慈颜 定省晨昏隔远山漫说曾参原大孝 承欢膝下愧儿艰陈屋虹桥感作淸澈溪流梦故鄕 虹桥高挂卧斜阳波光掩映成奇景 曾忆儿时作浴场怀业键儿时犹记石桥霜 负笈汀城似雁行竹露山头曾健步 珠悬门外踏斜阳君游欢美诗应好 我客蓬瀛砚久荒且托婵娟传契濶 鄞江棹泛待还鄕登山扶笻踏破白云端 神木成羣蔚景观是我笑山山笑我 春来不厌两相看闻

  • 文章漫談劉邦(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王聞鳴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楚汉之争 登山之围 和亲 成功原因

    该当何罪?」高祖正乘兴长驱,兴致勃勃;刘敬前来拦阻,十分懊恼,即令将刘敬械系狱中待回来发落,自率人马前进。高祖急欲徼功,添驾快马急进,只有骑兵追赶得上。到了平城,忽听一声胡哨,尘头四齐,匈奴兵控骑大至,两军交战,不分胜负。因汉军远来疲敝,渐渐不支而退下。高祖向东北角上的白登山,引兵退入,扼住山口,叠石成堡,拼力抵御。匈奴兵进扑数次,没有得手,便环围四周,使内外不通。过了几天,想不出脱围的方法。寒气逼人,粮草将尽;高祖悔不听刘敬的话,看来是要困死白登了。到了第六日

  • 文章山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9期  作者:尹雪曼 出版时间:1974-09-25
    关键字: 生活随笔 登山启示 往事追忆

    童年生活在一片黃土平原裏,雖然站在家鄕那座土寨上,可以望見遠遠的、西邊的太行山,但是總沒有機會跟山親近。山,有人說,像雲;那大槪是從沒有見過山的孩子們,心目中對山的幻景;想一想,也是夠美的。但是有一年夏天,終於有一個跟山親近的機會。那時,大約是十歲;學校放了署假,父親說:「跟我到山裏去吧。」我經常喜歡跟隨父親;父親對我,似乎也有相當的偏愛。其實,我並不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因此,說父親對我偏愛,也許並不完全正確。許是他怕我假期裏不讀書,可能惹事生非吧;...

  • 文章梅西名勝雙峰筆憶遊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5期  作者:丘柏梅  出版时间:2011-02-13
    关键字: 双峰笔 登山 往事回忆 杂感诗

    广东舆图志:「双峰笔在嘉应州瑶美村」。这是有关我家乡梅西瑶上名胜之一的记载。双峰笔的形势,有如大笔写蓝天。双峰永远在蔚蓝的天空描绘风云变幻的景象,执笔之神也阅尽了人间历史的沧桑!记得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九日,笔者欲作第二次(第一次是在一九四六年重阳节)登高探胜,时有我老家对门梅子坑罗巨曾堪舆师、罗荣曾国画师及族人丘传芳、丘尙彬,我侄淼祥、姪孙女圣玉(执行照相和录影)等一同陪我登山。到达之后,在高山上下望瑶庄村景,山水如画,令人心旷神怡。当我们步行走进电母娘娘

  • 文章八荒百岳足下看,五岳三尖盡低頭——我的第一步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1期  出版时间:1995-01-31
    关键字: 登山 骊山 玉山 人物感怀 邢天正

    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一个生长在平原,望不到山的人,竟然以登山浪得虚名。因为我是一个书呆子,对书本上的兴趣太过广泛,而且不嫌艰涩。在理论方面:不论社会科学也好,自然科学也好,我都喜欢阅读,但都不够深入,所以一无所长。在艺术方面:文学、绘画、音乐、戏剧、雕刻等,我都涉猎过,其范围之广,也许有些要归之于第八艺术以外呢?不过对于建筑、舞蹈却只能欣赏而已。如果登山也算是一门知识,那么,我的登山兴趣也是从书本子、纸片上培养出来的。在我没登过山,没见过山以前,早就对山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