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番薯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惠安特產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4期  作者:張開權  出版时间:1968-12-30
    关键字: 惠安县 特产 番薯 油盐 绿藻

    番薯人有绰号,县也有绰号。我们惠安县的绰号,是番薯县;因为全县土地,不论东、西、南、北、中各区,都盛产番薯,不管你走到那一角落,都可以看到番薯园。所以能得到番薯县的称呼。请你不要鄙视番薯,他营养很丰富,有糖、有淀粉、有维他命,都是人生所必需的物质,比白米的价値还高。因土质关系,砂多于黏土,不会积水,所以又甜又松,淸香可口。今副总统严静波先生,在福建田赋粮食处长任内,到第四行政区督导征实时,到达这番薯县,曾索取番薯,品尝那驰名远近,号称特产的风味。又因出产

  • 文章薯根咬得日能过——番薯漫话

    来源期刊:《同安》 第71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2000-04-01
    关键字: 番薯漫谈 番薯序》 贫苦人家主食 多种用途 销售路径

    作者:曾任同安縣文化局局長

  • 文章贛北舊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夏夢蘭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番薯 收换破铜烂铁 缝穷妇 奶妈 借腹生子 中医

    卖熟薯的回忆起来眞有趣,在赣北那卖熟番薯的,一大早就在街上叫唤著:「薯啊!薯啊!……」尾音拖得长长的。他多半在吃早点时刻出现在大街小巷里,左肩上扛着一个不小的木桶子,在桶把的一边吊着一根粗点的细麻绳,听到有人叫买,长型的桶子随地放下,先掀开桶盖,又掀起两层厚巾,薯的热气和香气冒了出来。是论薯个儿大小要价的,不用秤。有小孩子吃不了那么大个,只要一半的,他就把吊着的蔴绳,从薯的半腰处,圈一圈了熟练地一扯绳,薯儿分成两半,然后收了钱(那时用的是「铜板」,十个

  • 文章蕃薯史話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6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番薯 历史 风味食品 传统食物

    嘉植传南亩,垂闽第一功。纤罗牵叶碧,嫩粉裹绡红。雨足分农隙,状深佐岁丰。」这是明朝诗人郑应候赞美番薯的诗。番薯又叫金金薯、红薯、红苕、白薯、山芋、地瓜,乐清人又叫番茹、番莳,温州人又叫番荠,学名甘薯。原产中南美洲(一说印度、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远古人就作为主粮。一四九二年,哥伦布从古巴把番薯带到西班牙,后葡卜牙人将它传到马来半岛一带。四百余年前,番薯通过多种渠道来华,故而得名「番薯」。清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编纂的《东莞县志》载,明万历八年

  • 文章洪朝选与洪厝番薯粉粿

    来源期刊:《同安》 第35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巷南风俗 番薯粉粿来历 洪侍郎省亲 宴席常菜 炒米粉 猪血糕 猪脚炖槟榔芋

    马巷以南(通称巷南),在新店与洪厝一带,至今还流传一种地方习俗。凡每逢有喜庆佳节日子,普遍于请客宴席中,第一碗菜是「番薯粉粿」,相传此种习俗,据说是从明代「侍郞祖」—洪朝选其时所流传,至今仍保持其传统性习俗。洪朝选,字舜臣,一字汝尹,号芳洲,别号静庵,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丙子,(公元一五一六)阴历八月十九日子时,福建泉州府同安马巷翔风里十三都洪厝村(又名柏埔庄)人,(本会理事长洪福增先生之祖先——十二世祖),中进士之后未久,即被朝廷任为户部主事,此年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