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甲骨文字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淺論中國歷史文化的淵源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2期  作者:李鑑瑞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夏商周三代 《诗经》 《尚书》 夏正周易 奴隶制王国 阶级社会 盘庚迁殷 甲骨文字 农业灌溉 分封诸侯 商业行为 上古货币 编辑小语

    夏、商、周三代历史的演变过程是我国奴隶社会从建立到兴旺再到衰亡的时期,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后代的历史文化起着深远的影响,农业(种植、水利)、文化(甲骨文、青铜器、骨器、石器、陶器、历法等)、货币(从以物易物到黄金)、奖励制度(分田地)、战略等都标志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 文章還原象形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林啓明  出版时间:2006-01-31
    关键字: 象形文字 甲骨文 篆文

    丙戌年属犬,俗云:「狗来富」,希望犬年经济蓬勃发展、失业大降、荷包满满,笑逐颜开,切盼狗来富也。说文谓:,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又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县者,悬也,系也,蹏者,蹄也,犬与狗其尸形并无分别,是一而二,二而一,其分别则以「有县蹏者」和「叩气吠以守」以为犬与狗之区别,又犬之多毛者曰尨、犬、狗、尨皆为犬也。篆文犬为、甲骨文犬乃、今将甲骨文和篆文综合为遛狗形,还原其活动本性也。(如图一)丁亥年为猪年,「猪、豕

  • 文章先賢吳稚暉妙語記(八)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1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6-07-20
    关键字: 吴稚晖 甲骨文 中国文字 箭射矮倭

    ㈧矮子射箭吴稚老说:中国文字,自古从穴居时代结绳为记起,经无数年代之后进化到刻记形状于甲骨之上,是谓先始有文字甲骨文;以后再经千年之进化,至宋代之宋体而大定。加上宋代造纸之后,又发明了木刻,是世界纸张与印刷之始祖,将中国文化加速推广。回顾世界各国之文字只用于记事传达,而中国文字,除记事传达之外,还包含了艺术,日本学习了若干,高丽少许。越南给法国人以法文拼音代替而消灭了中文;其他民族之文字无法比美。但在百美十全之中,我亦发现有少小错误,举例来说,矮子

  • 文章中国文字的演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艾華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仓颉 甲骨文 秦代“八体” 汉代隶书

    明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周宣王(西元前八二七—七八一),命太史籀作大籀十五篇,所谓大篆,又称籀文,周代作为学童文字的教本,称作「史籀十五篇」,但早已失传。此籀文和古文有差异。鲁恭王是汉景帝第五子名余,封于鲁,死后諡恭。为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闻钟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这些经书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应该是东周时留传的古文本。虽与大篆差异,但其体制意旨,仍可以索解。历代文字演变殷代甲骨文清光绪二十五年间,河南安阳

  • 文章漫谈甲骨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李雅慧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汉字演进 甲骨文书法 董作宾 中国文字功能

    田游、往来、行止、卜旬、卜夕日、天象、年岁、疾病、生死、生育、卜梦、营建等,其他全是商代晚期王室生活与国家大事的眞实纪录,既为我国文字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商代历史文化的最直接史料,研究甲骨文的学术界,对于研究甲骨文有巨大贡献者首推董作宾彦堂先生,国立中央研究院为了开发殷墟的宝藏,于民国十七年开始发掘,至民国二十六年春止,前后发掘十五次,董彦堂先生在第一次发掘小屯村后,在村中、村北、洹河南岸三处,掘出甲骨文字略有不同,因之引起董氏疑问,因为是时代不同,故字

  • 文章联合报新闻 甲骨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3期  作者:孟都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联合报新闻 甲骨文 古文字 出土文物

    日本报纸报导,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迹文物中,找到了比甲骨文更早近千年的「文字」。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至今各方公认的中国最早文字。考古学者认为其年代应在殷商一朝,理由是记载文字的古代龟甲兽骨,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发现。安阳地当殷的故都,而殷人有炙烧兽骨龟甲问卜的习惯。卜者从其裂纹走向的吉与凶,并在甲骨上留下纪录文字甲骨初出土时,一直被人论斤贱卖到药舖子当药出售图利,及至学者发现,才换救了这些国宝。以尖锐器物「书写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