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甲骨共返回5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甲骨文游艺集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甲骨文 出土文物 甲骨 甲骨文集 甲骨文研究与应用

    甲骨瑰宝,于清季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发现,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以刘鹗之「铁云藏龟」一书刊行而开始硏究,其自序中有云:「去上古愈远,文字愈难推求,龟版可识者干支而已。」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孙诒让著「殷契举例」所释:「可信及近是之字一百八十余。」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罗振玉之「殷虚书契考释」所举可识之字遂及五百,硏释者日众,民国五十四年(一九六五年)李孝定编著之「甲骨文字集释」问世,得正解字一千七百零三,异说之字七百九十七,待考之字一百八十四

  • 文章董作宾与甲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高安潭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甲骨文 《甲骨学六十年》 人物生平 甲骨学范围 甲骨挖掘

    黑陶遗址等,都亲身观察。2手写殷历谱—且撰且写,日尽一页,积十年之力,完成巨著。(见严著董传)3谦虚为怀—董云甲骨学有今日,是各国多数学者的努力,绝不是个人便有此成就。(见董书第八页)三、甲骨学的范围(一)甲骨与器物:甲骨文出于殷虚,但出土有文字的,不限于龟甲和牛胯骨,尚有牛头骨、鹿头骨、人头骨等,并且有铜、陶、石、玉等,都应包括在内。(见董书第五页)(二)何以卜:古人常把犹疑不决的事情,去问圣灵的鬼神,这就叫做卜。商朝以前已有用卜,不过那时的卜文,是专用

  • 图片单子坚书赠本会甲骨文—五福三祥。

    出版时间:2014-04-01

  • 文章单子坚书赠本会甲骨文——五福三祥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2期  出版时间:2014-04-01
    关键字: 甲骨文 五福三祥

  • 文章契文擧例校讀自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白玉琤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契文举例》 校读自序 甲骨文 考古

    契文擧例、孙籀廎先生所著;为考释甲骨文字、并依据甲骨契辞硏究殷商制度之开山第一书。成稿于逊淸光緖三十年十一月,上距铁云藏龟问世、时仅一年,距认定甲骨契辞为殷商之遗,亦仅五年而已。于今籀读其书,所擧十例虽未尽善,且亦未能尽括契辞之所蕴,然而、从可睹知先生治学之精神。尤其于契辞之硏究,不仅条理淸晰,且其方法正确而科学。说解字辞或有误释,然其据小篆以说解金文,据金文解释甲文,终以典籍为依归之途径至为正确。故于若干字辞之说解,及契文大例之创通,有其顚扑不破之价値

  • 文章照亮中國古史的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亮軒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往事回忆

    他是硏究甲骨文的权威。」「中国上古历史的专家。」「一个书法家,篆刻家,字写得特别多。印刻得特别少。他写的艺术批评不错。」「我知道他是古文字学专家,可是那个我不懂。我喜欢的是他的随笔散文,你有没有读过他的『飞渡太平洋』?收在中学课本里。」「董作宾?我不太淸楚,不过名字倒很熟,是不是台大的一位敎授?发掘出来好多甲骨文的那个人?」如果你抓住任何一位大学生,问他们「董作宾是谁?」他们很可能给你这许多不同的答案。那麽,董作宾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只限于用一句话

  • 文章(古今乡贤)刘鹗与甲骨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5期  作者:博文  出版时间:1995-01-03
    关键字: 刘鹗 甲骨文 倡导者 杜撰

    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它的最早发现者是刘鹗。提起刘鹗,大家都知道他是「老残游记」的作者。但是却很少人知道他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等人,尚在其后。刘鹗字铁云,因此他写了一部「铁云藏龟」,是我国硏究甲骨的蒿矢,也是认识甲骨文的先驱。早在公元一八九九年,甲骨在河南省安阳县的殷墟(当年殷商故都)出土后,无人知其为何物?独刘鹗著「铁云藏龟」一书,甲骨文字始引起世人之注意与探究。甲骨文硏究权威罗振玉,系刘鹗少年时朋友,后来罗振玉的女儿又嫁刘鹗

  • 文章(專載)玖、河南省運台古物現況概述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00期  作者:于鎮洲 出版时间:1998-10-03
    关键字: 陶器 玉器 甲骨 博物馆

    河南地处中原,为我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历代所遗古物既多,地下蕴藏尤为丰富,历年出土文物多系稀世珍宝,对我国历史文化之硏究,弥足珍贵。以甲骨而言,安阳殷墟,发掘最早,出土亦多;铜器,多为我国之重宝;陶器、玉器、编罄等,河南省立博物馆藏品最多,誉满全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抗战军兴,河南省为保存博物馆所藏文物,挑选精品,由河南辗转运至汉口,继运重庆,藏于近郊柏溪防空洞内,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国内战乱未已

  • 文章艱辛與輝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丁淯清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董作宾 河南先贤 甲骨四堂” 甲骨学家

    董作宾先生青少年时代的「三十四年间的生活经验,他时而经商,时而敎书,时而办报,时而求学,可以说完全是旧社会产生出来的一位奋发自修的学人。」——引自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南阳董作宾先生与近代考古学》今《平庐印谱》所收……为数虽不多,却表现了许多面目,兼有六国𨱇汉印以至吴缶庐的风格;文字则由甲骨文以及大小篆。尤为难得者,能入于古而不泥于古,时出新意而与古印𨱇精神无不契合。由于他是古文字学家,学养深厚,才能一出手便不同凡响。——引自著名学者台静农先生《平庐

  • 文章漫谈甲骨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李雅慧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汉字演进 甲骨文书法 董作宾 中国文字功能

    一、序言甲骨文又称殷商书契、契文、商卜文、殷商卜辞、殷墟文字、龟甲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文字的称谓,并不是一开始就叫「文字」,在文字初创的时候叫「书」。这可在东汉许愼叔重底说文解字敍上:「仓颉之初作书」和著之竹帛谓之「书」的话中可以看出来。书也叫书契,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尙书序:「造书契」这句话,认为「书契」就是文字。文字又称「名」,如周礼外史:「掌达书名」,东汉大儒郑玄注:「古曰名,今曰字」。礼记祭法有:「黄帝正名百物」,论语子路篇也有

共57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