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甲子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甲子年溯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84-05-01
    关键字: 干支纪年 甲子 史实

    甲子年为六十花甲子之首,俗有上元、中元、下元甲子之分,为拨乱反治、贞下起元之关键,亦为世乱之肇始,稽诸中外历史,信有可征,谨择录史书,录其大事如左:一、春秋时代周定王十五年甲子,系西元前五九七年:该年为南方的楚国,在邲这地方打败中原霸主晋国。原来楚国称霸南方,一直对中原有野心,周定王十年时,晋楚两国在邲发生一场大战,楚一擧击败晋国,唯因晋国势力仍大强盛,终未能得志于中原。二、西汉文帝三年甲子,系西元一七七年:匈奴破月氏,并迫使月氏国于十二年后西徙。三

  • 文章甲子年谈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8期  作者:侯中一 出版时间:1984-03-01
    关键字: 甲子 论鼠 天干地支 种类 用处

    中华民国七十三年,岁次甲子,子在地支十二生肖中属鼠。中央日报副刊征文,登载十几篇文章;农历正月初三日上午。宁波同鄕会擧行团拜,沈理事长友梅先生致词中说民初小学敎课书,有老鼠咬断狮子所缚之绳,比喩睡狮已醒,今年国运好转之预兆;继之常务理事胡起涛先生则补充说明,黄帝以甲子纪年,及一旅中兴,武王伐纣,汉武帝正位,均为甲子之年。最近笔者往南海路历史博物馆参观十二项展览,其中有鼠年画鼠之杰作甚多,因之,蒐集资料,撰写拙文以应景:一、天干地支天干是甲、乙、丙、丁、戊

  • 文章甲子

    来源期刊:《同安》 第57期  作者:張公鑑  出版时间:1996-11-01
    关键字: 甲子 六十进位法 天干地支记日法 甲子解说 甲为天干首位 杜甫春归诗

    殷历谱。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故「甲子」乃代表年月日第一位。以干支记年,则每六十年循环一次,因此一「甲子」就代表六十年。相传甲子周期制为黄帝时大挠所创。甲子即以记岁月,因此又以「甲子」为岁月、年岁的代称。如杜甫春归诗:「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李颀谒张果老先生诗:「先生谷神者,甲子焉能计。」皆是。

  • 文章八十年黄埔校史·一甲子戎马生涯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苗中英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黄埔军校 一甲子 苗中英 抗日战争 自由勋章

    营官兵共流血汗与生命牺牲的成果!综观八年抗战我黄埔同学以坚苦卓绝的毅力协同全国军民共同抵抗日本鬼子十四年来的侵略,胜利成功收复台澎。使国家成为联合国发起五强之一。今后世界各地凡我黄埔同学更应亲爱精诚永守不渝,共同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而努力!(注:51年迄53年6月46D(扬威部队)师长51年2月)(注:200D600RⅢ少校营长苗中英民国33年9月摄于滇西龙陵)二次大战中美两国统帅发给中国战场作战有功军官勋章证书

  • 文章海州甲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海州甲子 历史记载 沧桑变迁

    二〇〇二年八月五日《苍梧晚报》载,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海州「甲子桥」榜上有名,就此吿海外海州士人。说起「甲子桥」,位海州老城东门外的护城河上,由来已久,和老海州城同龄,本无名,只是普通的一座石板桥。淸嘉庆九年(公元一八〇四年),岁次甲子,知州唐仲冕为解海州民苦,筹资七千七百五十一缗,历时五旬,在城东门至新浦口之间挖河一条,长一千一丈六尺有奇,广六丈,深七八尺至丈四五,因岁为甲子而名其河。「甲子河」成,与护城河东门桥北不远处相交

  • 文章甲子年会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張象舜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甲子 年会会歌 回首往事 忆昔抚今 散文诗联

    首,兼庆仲兄周甲诞。[7]人生喜逢双甲子,群祝三多开寿筵。友情永沐春风里,笑看梨花飞片片。[8]畅饮不觉星斗移,更深露冷夜已阑。放浪形骸不成辞,聊将俚语供留恋。借问此会名何如,甲子年会美无算。[1] :抗战末期山东省府流亡皖北阜阳三塔集曾设山东从军靑年征集处省内靑年纷往报名从军。[2] :北方人称「发皮汗」,皖人称「打摆子」其实即虐疾。[3] :日本人骂人语「马鹿」借以骂日皇昭和。[4] :大程敎育即军官敎育。[5] :南湖

  • 文章干支紀法的來龍去脈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4期  作者:王希文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干支纪法 甲子纪法 十天干 十二地支 观察天象

    干支纪法,又称甲子纪法。自古以来即用之纪年、纪月、纪日。据文献资料所知,中国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二月己巳起,连续用干支纪日,一直到清末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上,已有二千六百年的历史,迄今为世界上最长的纪日资料。此外,「干支」在中国古代曾被用来纪月、纪时等。长时期以还,中国对干支纪年即甚表重视,凡重要纪事之对外条约、战争(役)、以及国画、书法之题款均用之,影响所及,普及中国文化薰陶之亚洲国家亦仿效之,在称呼上应用如「甲午战争」「庚子赔款」「辛丑

  • 文章古海州的甲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韓世泳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古海州甲子 开河工程 港口经济发展 历史考证

    甲子河,是海州的一条古河,河身虽早已不复存在,但这条河的名称,却为史志所载,民心所记。古时,作为海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海州城,官民所需的米薪,主要来源是其东南诸鎭。而这些粮草,直到淸嘉庆初年,仍需绕道蔷薇河,才能运到城内,耗时费力,十分不便。嘉庆三年(一七九八),淮北盐商出资将运盐河卞河口(今海州区锦屛鎭柿树村卞河口)以下,至孔望山东北角入海处的新浦(河名,也叫朐山河)挖深、拓宽,并将其入海处定名为「新浦口」(今新浦区盐河南路上的工农桥附近

  • 文章新浦口·新浦莊·新浦鎮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韓世泳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新浦 地方发展 大海东迁 云台山 地方志 甲子 经济发展

    七年),海州知州唐仲冕为保证海州城内的粮草来源,率众从海州东门外至新浦口,开挖了一条河道,因年逢甲子,名「甲子河」。解决了「孔望山至州城七八里,崖岸荦确,舟楫不通,城无市厘,米薪缺乏」的难题。《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海州「唯城阻山海,商贾不通,薪米皆给于东南诸镇,远者百余里,近者亦五六十里。丰稔之岁,担䭾入市,价已倍于他乡。一遇荒歉,则坐困矣。近开甲子河,直达板浦,稍为流通」。可见开甲子河,与新浦沟通,直通板浦,对古海州之重要。也正因为如此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