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态环境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谢灵运诗中的—— 古温州生态环境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5期  作者:章方松  出版时间:2002-10-01
    关键字: 谢灵运 古温州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陈寅恪以诗证史,史诗互证,著有《元白诗证》,独辟历史研究新领域,填补了一些历史研究的空白。从古典文学去研究现代生态环境,也是一种「史诗互证」的学术理路。由此,我想到晋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在永嘉(温州)任太守时,写下了二十多首山水诗赋,读来思之有情,悟之有理之外,想到谢灵运于公元四二二秋天到温州,第二年秋天离去,时过一五七八年,温州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将谢灵运的山水诗所描述的温州自然山水环境与现代温州生态环境作一个比较,也颇有启发思想的价值

  • 文章江西成鐵銹」·贛江變「紅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毓柱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生态环境 铁锈颜色 红壤 土壤流失 伐木

    中國大陸目前出現伐木過量、資源枯竭的現象;同時因過量採伐已給國上保安和自然生態平衡帶來了「嚴重危害」。最近香港「快報」披露一則江西已成爲「鐵銹」,贛江已變成「紅河」的觸目驚心的消息。該「報」供載:從上海出發,經浙贛鐵路向西,進入江西境內,就看到大地逐漸呈現鐵銹顏色,有些地方紅壤荒坡連綿成片;有些地方,一層又一層的梯田盤到了山頂。起伏的丘陵峯巒,幾乎看不到高樹叢林,一下大雨,混濁的水流急驟奔■,土壤被冲走了,土壤中寶貴的有機質被冲走了,剩留下來的只是禇紅色...

  • 文章我的心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楊斯芬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故乡回忆 生态环境 社会交往

    家鄕的零碎故事,聽父母說過不少。但再多的故事,也無法勾勒出完整的家鄕風貌。有人說思鄕最苦,但是,再苦畢竟有鄕可思,而我的家鄕究竟何處?是那迢遙未曾謀面的地方?還是脚下生我育我的土地呢?台灣是我的家,雖然這兒風土人情我所知有限,甚至說不出一句流利的台灣話,但生我長大的情分是當有所囘饋。至於灌雲—父親生長的地方,是我的根,生命的源流,是永不能割捨的。我有兩個家鄕,但這並不造成認同上的矛盾與衝突。因爲,她們同屬一個中國。在童年,每當放學或玩累了,囘到家,會大叫...

  • 文章縱橫古今談 存天理·滅人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徐士君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学者观点 历史资料 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

    天理者,天地间之公理,人欲,人的非理性的贪欲。针对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对朱老夫子的高论作这样的理解,大槪是可以的。「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一统天下,踌躇满志,认为赢氏从此一世二世直至万世永为帝王。于是,不恤民情,大兴土木,结果便造成了「蜀山兀,阿房出。」兀者,尽也。造成那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雄伟的阿房宫,是以伐尽群山的林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的。加之不久即至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以想像,光秃秃的山头和三月大火之后的废墟连成一片

  • 文章保護濕地,常州早就行動起來了,這幾年成效明顯——常州之「腎」清新天地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2期  出版时间:2013-11-25
    关键字: 常州 湿地 保护 管理平台 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总体规划》,先后实施了十个太湖流域湿地恢复项目,恢复了一·五万亩湿地,占全市湿地恢复总面积三五%。现在,常有许多用相机「打」鸟的摄影爱好者,他们都很感慨:「过去,要找几只鸟难上加难,不得已只能赶到外地去拍鸟。现在,天天只要待在红梅公园,那许许多多的鸟来不及拍。」而这么多鸟爱上常州,是缘于湿地恢复、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主要湖泊、河流水流顺畅、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数量与种类增加。去年三月,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站站

  • 文章夢幻仙境九寨溝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8期  作者:石炳銘  出版时间:1998-12-25
    关键字: 九寨沟 山水风光 生态环境 时论社评

    有謂《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水固然是九寨溝的靈魂,但九寨溝的美不限於水,事實上是水美、山美、林美、一草一木、一石一鳥可說無一不美。眞是一處美的世界,如果眞有神仙世界,九寨溝就是了。仙境無須天上求,到九寨溝你就能體會什麼是仙境了。九寨溝位在四川西北部,距成都約四六〇公里,是松藩藏、姜族自治州的一個縣。十年前人口不足十萬,到一九九八年的今天,已陡增至近十五萬人,幾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全因該地觀光事業興起所致。九寨溝地處高海拔地帶,最低二千公尺,最...

  • 文章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古今谈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馬壯行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 历史发展变化 破坏严重 治理与重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她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喇山麓,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甘、川、宁、蒙、陕、晋、豫、鲁九个省区,注入渤海,一百六十多万年的沧桑,一言难尽。一、古代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是地球上黄土覆蓋最广阔的区域,总面积六十万平方公里,黄土厚五十到一百米。古代森林覆蓋面积百分之五十八,其余是草原,植被茂盛,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形成良性循环,动物、植物、矿物资源都丰富,生态系统平衡处于最优状态。《诗经

  • 文章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古今谈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馬壯行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 古今对比 环境恶化 治理成果

    黄河之水天上来,她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喇山麓,全长五四六四公里,流经青、甘、川、宁、蒙、陕、晋、豫、鲁九个省区,注入渤海,一百六十多万年的沧桑,一言难尽。一、古代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是地球上黄土覆蓋最广阔的区域,总面积六十万平方公里,黄土厚五十至一百米,古代森林覆蓋面积百分之五十八,其余是草原,植被茂盛,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形成良性循环,动物、植物、矿物资源都丰富,生态系统平衡处于最优状态。《诗经》写山西

  • 文章台灣及臨近沿海介形蟲動物誌序言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8期  作者:胡忠恆 陶錫珍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古生态地 介形虫 动物生态环境 电子显微镜

    (編者按:本文兩位作者,胡忠恒鄕長及陶錫珍鄕長均為本會名譽理事,也為國内外知名的地質學家,胡、陶兩位鄕長平日對會活動均熱心贊助與支持,尤其本刊每期發行,兩位鄕長亦非常踴躍賜稿,胡鄕長早年執敎於國立師範大學理學院地球科學系,陶鄕長目前仍任敎於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命科學系,多年來兩位鄕長敎授不辭辛勞培養無數後進學子,他們諄諄敎誨及鑽研學術的精神,造就不少桃李滿天下的精英,為我熱河創下輝煌的學術榮耀,對社會也產生重大的貢獻,實在値得我們後輩鄕親學習與尊崇的...

  • 文章鄱阳湖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3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08-11-01
    关键字: 鄱阳湖 赞美词 水土保持 旖旎风采 生态环境

    長江中游,繫我鄱湖。據五湖之首位,為九州之明珠。東納信、饒,西收修水;南來贛、撫,北瀦巨浸。水域環十縣一區周邊,平方約三千九百公里。洪流亂注,大禹疏浚。「東匯澤為彭蠡,」見於《禹貢》有其載;下陷處至鄱山,迨至隋唐更其名。「沉鄡陽,起吳城。」鄉里至今傳說,滄桑自古變遷。旖旎風采,宜登臨以攬勝;壯闊景觀,每俯仰而迷人。浩瀚兮茫茫,滉瀁兮泱泱。或明鏡瀅瀅,或波光粼粼。上下清光,天水一色。倒映匡廬之黛,簸搖星月之輝。遙想當年,漁歌唱晚,聲聲遠傳南浦;帆檣乘風,片...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