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琐记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游嵩巖寺琐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7期  作者:鑫陸 出版时间:1976-07-06
    关键字: 温岭县 嵩岩寺 琐记

    嵩巖、在溫嶺縣西北獅峰鄕部凟村西邊山上,有嵩巖寺,嵩溪蜿蜒而下,環繞着整個村庄,村民都稱呼爲「南嵩巖」,我家世居此山麓,曾數度作南嵩巖寺之遊,尤其喜愛「龍竄門」之凉爽,確是避暑聖地,在臺任何風景區,無可與之相比。農曆六月六日,係嵩巖寺晒經道場,(據說這天太陽晒過的經不會遭蟲蛀。)附近居民都前往拜佛誦經,經滕家順羊腸小道沿溪而上,隨山勢而曲折,兩岸落英繽紛,芳草滿地,令人應接不暇,行未一半,則到龍竄門,和風拂面,暑意全消,有飄飄然欲仙之感,巨石高數十丈,覆...

  • 文章衞濱人話生平(三)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丁一塵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国共内战 儿女琐记 人生经历

    十一三十七年九月間,東北局勢日非,華北五省成立剿匪總部,由傅作義出任總司令,中央將華北五省軍政大權悉付傅作義,傅乃一鹵莽滅裂之軍人,上官以副總司令代表傅到中央述職,我隨往,參謀總長顧祝同先生,深知上官才智超羣,擬薦其接任山東主席,上官爲報其盛意,答應先到山東看看,再作決定,遂携我飛往濟南,住城防司令李杏村將軍家(李與上官爲保定同期同學),在濟南三日,王主席曾召集所屬向上官先生簡報敵我態勢,上官洞悉局面已無挽回可能。卽飛回上海,他到廬山處理產業,我一人先飛...

  • 文章深坑遊覽鎖記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4期  作者:易文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深坑乡 游览琐记 历史背景 茶乡 知名豆腐

    深坑鄕,以舊時之「深坑莊」得名。相傳清高宗二十年(一七七五年),閩南大旱,泉州人許宗琴舉族渡海來此地墾拓,初名「簪纓」。因此處溪流下切,兩岸形成崖面,坑谷深陷,因而被稱作「深坑」。後來,這一帶山胞作亂,簪纓因位於山谷之中,未受侵襲,於是正式改名爲「深坑」。深坑最早的老街,即爲「萬順寮街」。清乾隆年間,漢人在此開墾,當時景美溪水運發達,景美溪仔口、木柵渡船頭、頭前溪,及深坑的萬順寮,都因爲面臨景美溪之渡口而形成繁榮之巿集。日據初期,各地武裝抗日行動不斷。深...

  • 文章故乡行脚 返鄕琐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3、4期  作者:李平蔭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返乡琐记 同学聚会 知名校友 故乡发展 海峡两岸

    付费,这叫我如何心安!」我一面嘀咕著,一面急着想要叫柜台退还他们的付款,可是「曲已终了人已散」,退给谁?又还给谁?最后也只好怀着一颗愧疚之心接受了!志慧主任、宏伟校长:我与拙荆刑月娟,以及小犬玉龙,均已平安地回到台湾寓所,在我撰述这篇〈返鄕琐记〉的文末,我必须郑重地向二位说声:「谢谢!」

  • 文章達階詩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呂達階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旅台琐记 海峡两岸 故乡情 故乡发展

    旅台琐记一、惊世金桥连两岸,春融海晏直飞台。亲人聚首感时泪,手足华堂终释怀。二、绚丽风光过眼醉,飞流瀑布挂乌来。群山环抱碧潭秀,藏馆珍奇列展台。三、同窗设宴喜相迎,须发飞花重晚情。海峡穿行叙趣事,鄕音洋溢吐心声。一〇一大楼(采桑子)临窗远眺高楼立,剑刺蓝天。云雾飘旋,小鸟惊呼怎比肩!顶巅俯视全城景,物似弹丸。河路蜿蜒,如带如环镶翠峦。

  • 文章故鄕忆旧之九(三)民初故乡生活琐记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5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2-09-20
    关键字: 故乡生活 衣饰 水肥 故乡忆旧 生活琐记

    穿長衫是屬於上層階級,大多數的勞苦民衆却是穿短打,就是褲子上面加一件短襖,旣省錢,工作上也方便。帽子是一種裝飾品,最上等的是戴禮帽,是用呢製的,普通都是戴瓜皮帽,是用幾瓣綢或布,縫合起來像瓜皮一樣正好合在頭上,帽子上有一個結頂,有紅色、黑色、白色等,大槪遇有喜事用紅頂,遇有喪事用白頂,平常則用黑頂,冬天風沙大,有一種帽子名叫蘆花帽,套在頭上可以拉下來把雙耳、後腦都蓋住,祇露出面部,也有用毡帽的。鴨舌帽,一般人不大用,幫會裏的人都最喜歡用。夏天用草帽或硬壳...

  • 文章遊潮州鎖記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2期  作者:蔣鴻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潮州市 游行琐记 风景名胜 瓷器 开元寺

    本(九七)年七月,我們應在潮州工作的妹妹蔣潔邀請,登上了南下列車,開始了我們的潮州之旅。在我們的印象中,潮州是一個位於粵東平原,素有「魚米之鄕」的美譽,盛產水果、蜜餞、抽紗服飾的傍海古城。車至廣州,我們沒興致領略這大都巿的風采,便匆匆乘上往潮州的臥舖大巴士,經過九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在當晚九時到達潮州。雖然才到九時,這裡卻不見燈紅酒綠的景象,而且路上人、車稀少,涼風習習,街道顯得非常的冷冷清清、安安靜靜,全不像是一個大城巿的繁榮。我們下車在路旁靜候片刻,...

  • 文章从军琐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趙承孟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从军琐记 往事回忆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军中生活

    张专员而获返回昌乐任职。留营同志大部如此遭遇。至于驻日宪兵队复员就学者,至嘉兴后,有的参加陆军三十三团,如滕培基等,有的参加保警总队。来台后不被承认,同学们反对转军,而被送回上海者,有颜建德等。听说很多同学在局势恶化时,由贾副局长带去投向**,是眞是谣,不得而知。[2][1] 宝珂的许仙游湖更美。唱到船儿「颤攸攸」时,作工一如平剧中跃上船后的样子。[2] 被带去者多半跑回。

  • 文章衛濱人話生平(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丁一塵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儿女琐记 退休生活 人生感悟 历史集萃

    十七提起小兒立平,故事更多,他是四十三年出生,從小聰頴,會看風頭,不吃眼前虧,祇要遇哥哥或姐姐被媽媽責駡時,他或者馬上掃地抹桌子,或者趕快溜出去,絕不遭池魚之殃。與街坊鄰居小朋友從不打架,且好搞公共關係,上幼稚園也頗獲老師喜愛,建國小學畢業,參加中學聯考,分發楠梓四中,以路途太遠,改往私立海靑中學,聰明人多不知用功,一彼知道用功,功課自然會好。海靑畢業,他那一班祇有他一人考上高雄中學。考上後曾有同學寫信給他說:「丁立平,你居然考上高雄中學」意思你那樣的貪...

  • 文章雲南 我父母親生長的地方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2期  作者:唐惠珠 出版时间:2012-12-25
    关键字: 云南 故乡琐记 文化特色 云南风情 童年回忆

    我的祖籍是雲南,父母都是雲南人,在求學成長的過程中我常常大聲說道,我是雲南人呢!當年爸媽隨國軍經由滇緬邊區撤退,帶著在昆明出生的大姐,緬甸出生尚在襁褓中的二姐來到台灣;而目前在台北市雲南同鄕會擔任總幹事的三姐,則是在最初落腳的基隆出生的。我和哥哥及弟弟成長於大山大海的花蓮,在眷村裡渡過兒時歡樂歲月,物質生活艱困的年代裡手足間卻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我們常戲稱大姐個子最矮小,都是因為小時候需照顧六個弟妹,常常『背』著我們做家事『背』矮的!衷心感謝大姐為我們的付...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