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理学共返回7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朱熹在崇安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4期  作者:犂田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朱熹 崇安 理学

    朱熹原籍安徽,但他的一生,大半是在福建渡過的;主要是在閩北崇安縣講學。「琴書四十年,幾作山中客。」這兩句詩,就是朱熹在崇安經歷的寫照。

  • 文章理学之硏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理学 格物致知 理学 道统

    是同一个理论体系,这体系的首尾本末,所阐扬的基本理念「是明明德于天下」,全部属于人生哲学与政治哲学,所要探讨与解决的是人文,不是物理。大学一书硏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理学,不是物理学。这是我们硏读「大学」应把握的基本点。而朱子所补有关格物的那一段话,可以说是偏离了这个基本点,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古人著书立说,常将「人」与「物」二字混用。如「接物」的「物」就指的是「人」。举例来说,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有极其重要的几句话,他说:「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文章贛學篇(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璨瑳 出版时间:1968-01-02
    关键字: 赣学 朱熹 理学思想

    太极非物而已!这话的意思也许还有在现象的背后不可不说一「实在」,亦即若不如此说,周子的本体论便是现象学,而不是实在论哲学了。他不轻视小程的理气二元论,他巧妙的说道:「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也,必禀此理,而后有性。必禀此气,而后有形。」朱子的实在论,今日西洋哲学家备致推崇,这是国人不可不知的。陆王的观念论,今日西洋哲学家是一笑置之的,这不能因 蒋总统倡阳明学我们就讳言以欺世!在心理学方面

  • 文章中國思想家吳稚暉先生(十一)十、科學與玄學論戰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2期  出版时间:1969-08-15
    关键字: 吴稚晖 科学玄学的论战 反对理学

    民国十二年,稚老由法赴英囘国,到北京住石达子庙。冬间,和邹海滨(鲁)同囘广东,赞襄国父改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亦正在筹备召集中。这一年,中国思想,忽然起了一场很激烈的笔战,当时称为「科学玄学的论战」。国内许多学者都加入了这场笔战。首先引起争端的导火线,是张君劢的一篇「人生观」,略谓:「自孔孟以至宋元明之理学家,侧重内心生活之修养,其结果为精神文明。三百年来之欧洲,侧重以人力支配自然界,故其结果为物质文明……」丁文江认张的「人生观」,是受了玄学

  • 文章怀念理学之乡——蓬壶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9期  作者:林保泰 出版时间:1973-06-30
    关键字: 蓬壶镇 乡镇沿革 理学 名胜古迹

    但民国十六年县志祠祀志认为上项传说不可采信。故鄕父老相传,本鄕军兜桥街至马跳风中间有一座石桥,名之谓「御史桥」,鄕人谐音称为「牛屎桥」,据说是世称御史大夫弗传所修建,本鄕早期居民陈、董、罗、廖、连、江、骆、盛、华、樊、柯、阮等氏族是镜台兄弟与他宗族和他的官兵的遗裔。这种传说虽然没有更确实史实可以证明,然却不能完全说它没有事实,我想传说总得有些事实的根据,才能成为传说。三、理学之乡抗元圣地宋代鄕贤陈知柔,号休斋,绍兴十二年第四名进士,他做过台州通判和循州

  • 文章文學史辯宗論《中國文學史與宗教論集》代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張乘健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文学史 辩宗论 儒学 理学

    編者按:張乘健先生係我溫籍學者,治學態度嚴謹,論題廣涉文、史、哲各領域。此書為張乘健論文集之文學卷,出版時易名為《古代文學與宗教論集》。該文雖為此書之序言,實為中國文學思想史之論綱,自有其獨立之學術價值。

  • 文章山川奇秀·人物風流——南雁東洞紀勝…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4期  作者:阮延陵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风景名胜 南燕山 理学

    此处即是先前所见峰上之一楼一院,而同来之导游者已从捷径熟路进内,至此又不禁惊喜相呼。考之山寺,此洞原为我温州理学最先传承之处,宋朝学者陈氏贵一、贵叙兄弟聚徒讲学结庐于此,后人遂美称其所居为「棣萼世辉」。其后朱熹慕名来游,见陈氏传习甚盛,朱熹并在此会文、讲学十日,为文自谓得「穷溪山之胜,极讲论之乐」,即以「会文」为此院之名,世亦称此为盛时。笔者此游,复有所感,世之游览胜景者,虽然大多出于慕名向往,但不少只求有捷径可达,坦途可行,能得一览无遗,一瞥而过,即此为足,而

  • 文章程明道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賈星源 出版时间:1978-04-25
    关键字: 程颢 程朱理学 人物传记

    程明道先生,名颢,字伯淳,河南洛阳人,为北宋理学名儒,居官治事,粹然儒家风范;其父珦公官至大中大夫。先生弱冠中进士,出任鄂县主簿,旋上元县,炎夏河川隄决,立集民众堵塞之岁乃大熟。在县三年,民爱之如父母。移晋城令,视民犹子,民因事至县廨者,必吿以孝悌忠信,欲白事者,或不持牒迳至庭上,先生从容理其曲直,莫不释然而归。度鄕村远近,规划保伍,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卹,而奸邪无所容身。凡是孤甇残废者,责其亲戚鄕党,多加资助,无使失所。行旅出其涂者,疾病皆有所养。暇时

  • 文章北學重鎭孫夏峯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作者:孫秉傑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孙奇逢 明末清初 阳明学 理学

    ,中州人物考八卷,畿辅人物考八卷、理学宗传二十六卷、理学传心篡要八卷、岁寒居答问二卷(附录一卷)、孙征君日谱录存三十六卷(九世孙世玫辑)、夏峯先生集十六卷(孙洤辑)、孝友堂家规一卷、乙丙纪事一卷、扫盟余话一卷、高阳述闻一卷、甲申大难录一卷、取节录六卷、苏门纪事二卷、陆放翁诗选、晦庵文钞、两大案录、圣学录、家礼酌、格物说、五世一堂诗文、征君孙先生年谱二卷。此外又命弟子魏一鳌辑此学篇,汤斌辑洛学篇。夏峯之学,原本象山、阳明,以愼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

  • 文章河南理学家志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4-03-25
    关键字: 理学家 学者 人物志

    理学是崇天理尊人性的正学。理学兴起于宋代,为洛阳程颢程頣兄弟所倡议。程氏绍继孔孟学说而宏扬之,究硏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对正人心,宏治道大有裨益,蔚成学风,从者甚众,理学遂成为儒学主流,世代衍续,迄明淸而不衰。河南为理学发源地,所以河南理学家,各代皆闻人辈出,泽及世人,光耀史册。兹将宋、元、明、淸的河南理学家作扼要的介述。一、宋代⒈程颢—字伯淳,洛阳人,生而神气秀爽,幼年诵诗书,强记过人。嘉祐二年颢擧进士,任鄠县主簿,折疑狱如神明;后调晋城县令,为政务以

共76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