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烹饪方法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蛇宴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76-12-30
    关键字: 粤菜 蛇宴 烹饪方法 宴客之道

    「秋風起矣,三蛇肥矣!」每年秋節過後,廣州的各大酒樓以及現在港澳稍具規模的粤菜酒館,照例開始大張旗鼓,在店前掛起龍虎混雜的七彩巨型廣告,並多帶上上述的宣傳句語,以名菜「龍虎大會」相標榜,用以招徠食客。所謂「龍虎會」或稱「龍虎鬥」。龍,指的是蛇;虎,極其難得,亦甚少看到出賣虎肉的,只不過是以豹狸、狸貓、菓子狸,或是黃麖肉等而言。除非是市上專賣野味的菜舘,否則所稱的「龍虎會」,大酒樓仍是吃三蛇羮爲主。說到粤人吃蛇,曾經不少人爲文介紹過;到底怎樣烹調?如何個吃...

  • 文章周王室的八道招牌菜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1期  作者:岳磊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周王室 八道招牌菜 菜肴做法 烹饪方法

    我國的烹飪技術發展到周代,已具有相當高的水準,今天雖然無法實際嚐到當時有名的珍饈美饌,但從一些文獻資料來細細推考,也可以大槪想像兩、三千年前那些擺在王親貴族餐桌上,令人垂涎欲滴的食品呢!據周禮天官膳夫條記載「凡王之饋,食用六谷…珍用八物」,並沒有明言八珍的具體內容,但鄭玄的注釋却很篤定地說這八味珍貴的肴饈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搗珍、漬、熬及肝膋」,禮記·內則篇則留有這八種食品的製作方法、原料等的詳細記錄。前兩樣周王室的招牌菜和我們現在小吃攤上常見的...

  • 文章漁家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邵天柱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渔家 故乡特色 烹饪方法 鄱阳湖

    都昌 邵天柱朋友相聚,免不了出入酒樓之類。又因我素來好魚,上菜就總少不了此物。近年編縣誌跑出版,到過不少地方,於是北京御膳、上海賓館、西安酒肆、杭州飯莊,算來也眞吃過不少地方的魚。然而吃來吃去,總覺說是吃魚,卻吃的全是糖、醋、油、鹽、佐料之味,就是吃不出個正經魚味來,猶如劉姥姥在大觀園吃那沒茄味的茄子一般,令人覺得花許多錢,實在冤枉。我以爲眞正吃魚,還得到我的家鄕,那才吃個地道,吃個口味。不過,現今家鄕也講包裝,要吃原汁原味的魚,並非到處可謀。比如城裏的...

  • 文章談梁溪玉爪蟹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2期  作者:震遐  出版时间:1970-10-20
    关键字: 玉爪蟹 梁溪河 重九蟹肥 烹饪方法

    無錫玉爪蟹,出產在梁溪河的淸水裏,在蟹類中來說,可說是獨特精品,凡是嚐過那種美味的人,絕不會忘懷的,事實上玉爪蟹確有其獨特的鮮潔,可稱是色香味三絕,不要說是吃在口中,卽是捉來看看,那種晶晶玉色,閃閃耀眼,橫爬豎行的生動姿態,也會叫人有生趣盎然之感呢?!這種玉爪蟹,不是江陰常熟一帶那種沙蟹可比,卽使以素著盛名的陽澄湖肥蟹來比,也不能望其項背,原因是陽澄湖裏的水,沒有梁溪內河的那麼淸冽。在故鄕京滬一帶,每年節屆重九菊黃的時候,也就是蟹肥的季節,正是秋高氣爽,...

  • 文章河西名喫窩窩麵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作者:劉振華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窝窝面 制作步骤 烹饪方法 传统习俗

    地處大西北的甘肅河西走廊,南依橫貫千餘公里的祁連山脈,北有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作屛障。這片廣闊的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絲綢之路就是從古都長安出發,穿過這塊狹長的走廊到達中西亞各國的。在這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有許多鄕土氣息濃鬱的地方名喫佳餚,令人百食不厭的窩窩麵就是其中之一。窩窩麵因其形狀似鳥窩而得名。這種麵食始於何時,至今已無法査考,但人們代代相傳,並由過去的節慶麵食逐漸演變爲家常便飯。其做法是:首先要和麵,比普通麵條的麵要和得較軟些,和麵用涼...

  • 文章從「牛吃蟹」説起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9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2-11-15
    关键字: 牛吃蟹 湖蟹 史料记载 蟹肥 烹饪方法

    我生肖屬牛,每次吃蟹就自嘲「牛吃蟹」。這話離鄕後就不曾聽說,只記得意思是指外行胡搞,爲什麼這樣說,已難查攷。正當秋涼蟹肥,適宜持螯賞菊,今年是馬年,似乎變成了蟹年,無腸公子盛產,價格大降,使嗜蟹的老饕們大樂。南京五〇〇克一只大蟹,零售人民幣三十元,廣州大小不等,每只從十二元至九十八元。台北從超市到菜市也到處都有大閘蟹,五兩以下的每只一二五元,三只二九九元,從來沒這樣便宜過。本地海蟹也便宜了,大沙公每只九十元,紅蟳三只九十元。今年還有進口的舊金山唐金蟹,每...

  • 文章雲南秋蕈探勝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9期  作者:趙繼康 出版时间:1989-12-25
    关键字: 云南秋蕈 菌种介绍 烹饪方法 味道介绍 历史记载

    在四季如春的邊城昆明,最具特色的點心,除了滿城皆賣的米線與餌麥粑粑,另有其他季節性的小零食如「松子」、「拐棗」和高原多松樹的副產品——各種各樣松蔭下的「蘑菇」,雲南人叫作「菌」或「簟」的美味食物。雲南人走遍天下,只可能買到毫無香氣的白蘑菇,但一提起春城昆明的「菌」,大約「未說先已饞涎垂」,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能像昆明那樣,飽享多種「秋簟」的口福呢?每年五月,昆明這個海拔一千一百多公尺高原的春城,照例要開始一年一度的雨季。雨季的雨,連連綿綿、迷迷濛濛大約要下...

  • 文章飲食文化—金華火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9期  作者:石柱國 出版时间:1999-09-10
    关键字: 金华火腿 故乡美食 烹饪方法 饮食文化

    石宅、杭坪、虞宅一带)所出为胜。」因其制作过程中,须经竹叶烟薰而得名。其成品外表呈紫褐色,味带甜淡而含竹叶清香,别具风味。金华火腿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方法和菜肴系列,成为中国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人烹制中,火腿可以有蒸、炖、煮、炒、焖、煨、排、炸、糟、煎、汆、蜜汁、做羹、作汤等多种食法。美妙传统的火腿饮食,令美食家们百吃不厌。据《万里行记》载称: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扬州,吃了一道「蜜炙火方」的金华火腿菜,大为赞赏,后竟将厨师

  • 文章吃在楊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水淼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杨集美食 双罐蒸鸡 叫花鸡 烹饪方法 风土习俗

    (四)雙罐蒸雞 (下期推出自身炒名菜)童子雞一隻,去毛、內臟,置於景泰藍罐中,景泰藍製品專用黃銅作胎骨,罐口銅胎車成羅紋,蓋亦有羅紋,將雞放入,投以肉桂、白酒、紅蔘、些子龍眼、鮮荔枝、食鹽,將蓋擰緊,置入一大砂罐中,煮七至八小時,以大罐中水乾爲宜,打開小罐蓋,其香味將令人垂涎三尺。(五)叫花雞叫花雞:用一隻肥公雞,先將雙腿捆牢,再將雙翅捆緊,用摻龍鬚草黃泥裹住雞脖子以下全身,置於兩塊土坏上,用木炭火燒烤,用上等醬油泡花椒大料、茴香、桂皮、精鹽、味精、生薑...

  • 文章文昌魚

    来源期刊:《同安》 第28期  作者:白長川  出版时间:1989-08-01
    关键字: 文昌鱼减产 同安特产 研究价值 历史悠久 烹饪方法 经济价值 闻名世界

    今年四月間,赴老同學蔣誠育的兒子婚宴,蔣是同安人,高考及格,現任中央銀行外滙局襄理,同席多同安人。談起四、五十年前抗戰期間,集美中學遷安溪。凡是從同安到安溪讀集美中學的學生,無論食衣行的表現,均較安溪同學好,不像安溪同學儉樸。尤其是同安同學,在餐桌常有自備的私菜「文昌魚」,更令安溪同學,望塵莫及也不知個中滋味。是日席中有王慶年和吳雀梅夫婦,吳是同安石潯人。謂其家有探親返台的親友,剛送來一包「文昌魚」,且是上等貨,無細沙,邀我至其家試吃,爲了卻四、五十年的...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