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泥土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置身异地虽安乐难较故园泥土

    来源期刊:《闽聲》 第20期  出版时间:1968-04-15
    关键字: 同乡会 故乡 泥土 乡情

    【本刋訊】最近在某報上登載一則有關於同鄕會的文章。內容見解實有共通之處。茲誌之於後,以作諸同鄕先進之參考。其全文:「最近去參加一次同鄕會,很有有所感觸,鄕土之情,在農業社會裏特別强烈。每個人都是土生土長,安土重遷,很少有機會離開生於斯、終於斯的故鄕。一旦離開了,來到客地,則有擧目無親,誰與爲歡之感。在茫茫人海中,忽然遇到幾個同鄕,原來相識的固然最好,本不相識的也沒關係。反正聽一聽鄕音,敍一敍鄕情,說出幾個地名人名,擧出幾件遺聞逸事,就是最好的證明文件。原...

  • 文章八十歲的兒時懷念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1期  作者:葉秀峯 出版时间:1981-06-10
    关键字: 扬州馆面 剪辫子 海军 钉鞋 泥土

    深透。油了晒乾,干了再油,务使坚实。穿时须穿厚袜子,—当年厚袜子均为厚布手工做的。—以免打破皮。此类钉鞋可穿很久,雨天用后须用水冲洗吹乾,以备再用。否则因泥土颇有侵蚀作用,留在鞋上易使鞋朽坏也。现在吾人在此柏油大道上,任何雨天穿皮鞋已足够应付。即使在农村泥土地上,用橡皮靴子也可应付了。有谁会想到还有坚硬的桐油钉鞋呢?那是古董了。

  • 文章五華公路滄桑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3期  作者:賴始華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五华交通 历史发展 泥土公路 状况改善 高速公路

    回首望家山烟雨濛濛 凝眸前程路繁华似锦家乡五华县,三十年代时,拥有三条泥土公路,即由兴宁经五华至老隆的兴隆路,华城到河口的华河路,以及由水寨经安流至紫金城的公路,此路可通至河源横坜到惠州,抗战时某一暑假我曾徒步走过。此段路为防日军攻击,横坜至紫金要地挖坑洞。此三条路所有桥梁都是木材架设,遭洪水冲毁时,溪水浅就架设便桥,或涉水通过,视当时情况而异。此时对外交通,好在有五华河平底木船可以通往潮汕。雨后水深可有小轮船来往,水少时由纤夫牵船,吆喝声传远近。汽车

  • 文章提起小名兒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張二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泥土气息 小名 地方风俗 家乡起名习惯 史书名著

    这个题目的五个字,是民国初年中国四大「贵公子」之一的袁克定所作对联的句子,那是他在玩笑场中绮丽的杰作。而我借他句子做题目,却是说些泥土气的「鄕里鼓、鄕里雷、小点景」,同他的「主旨」是「双响小马砲,两个劲」,毫不相连,绝不相干。小名又叫乳名,就是初生吃奶时候呼唤的名字。另外还得起个大名才算「正统」,大名如何起法,不在这个范围,暂且不表,专谈小名。小名虽然是小孩子「一落地」随便给他一个名子,等于做个记号和识别一样,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可是由起小名的小事情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