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水文化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麗水攷古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9期  作者:裴白 出版时间:1985-09-10
    关键字: 丽水风貌 浙江古城 丽水文化

    麗水為浙江省南部重鎭之一,水陸交通尙稱便利,惟山多平原少,縣民務農者衆,工商業者次之。至山明水秀,與麗水之名相稱。因經濟並不繁榮,敎育不太普及,人才短缺。抗日、戰爭期間,浙南仍為自由地區),人文薈萃,無論敎育,文化事業均空前發達。麗水縣為舊處州府十縣(靑田、縉雲、龍泉、松陽、雲和、宣平、遂昌、慶元、景寧)之一且為府治所在。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六,處州條云:「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越國,秦滅越,置會稽郡,後越王無疆七代孫閩君搖佐漢有功,立為東越王,都東...

  • 文章神遊溫州山水間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章方松  出版时间:2002-08-01
    关键字: 人文历史 山水文化 山水诗

    感知的随笔的动机。使我最早受到山水诗风熏陶,激发对家乡山水文化的追忆和情恋,是温州积谷山下的池上楼和公元四二二年的池上楼主人谢灵运的诗篇。「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感应春机的池塘青草,勃勃生气,柳园里的鸟儿,自由地高兴地频唱着。这是多么令人感奋与向往的春天!所以,我把这部书名为《池上楼笔记》。

  • 文章楠溪江畔不產楠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02-08-01
    关键字: 楠溪江 山水文化 古村文化 风景名胜

    港」、「江」同音,后人将「楠溪港」讹写作「楠溪江」。那已是很晚的事了,据考证,「楠溪江」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一九七三年的永嘉地图上,当时曾有过溪字后面再加江是否画蛇添足的质疑。因为这是常理,入江为溪,溪指山间流水;入海为江,江指较大河流。后来为顺应旅游开发之潮流,「楠溪」就被约定俗成,冠以「楠溪江」的堂皇之名。看来,楠溪江名称的演变过程是:瓯水→南溪→柟(枬)溪→楠溪→楠溪港→楠溪江。楠溪江景区犹如一件巨大的艺术瑰品,巧夺天工。它是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的高度结合

  • 文章歷山放歌(七絕五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馬天科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山西历山 山水文化 赞颂诗歌

    一、歷山松根扎山岩養分深,傲立山巓展胸襟;風霜雨雪品格壯,春夏綠蔭好登臨。二、歷山風酷暑舜坪萬象呈,習習涼風徹骨輕;煩悶憂愁了無影,心悅神清赴征程。三、歷山獅雄踞隘口守山門,鎭邪驅惡瑞祥存;古護舜王安福順,今爲舜鄕迎賓轅。四、歷山石奇石隱匿翡翠幃,石山驚天露芳菲;文化蘊涵精且美,化石珍品世增輝。五、歷山人勤勞樸實品格崇,孝悌善良基因雄;拼搏奉獻大開發,邁向全球九州同。

  • 文章聖賢書院巡禮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吳祥明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圣贤书院 白水文化 两岸互助 文化捐助 大理石刻

    一座以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四大古代圣贤命名,并由旅台乡亲颜嘉德君出资兴建的又一新的传统文化景观,于今春已在家乡枣阳吴店鎭黄庙村颜家岗全面胜利落成,从而为家乡白水文化再添一新的文化胜景。颜嘉德君,爱家爱乡,尤爱家乡白水文化,更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台海两岸开放探亲以来,他或单行,或随团,或携眷属,或助人办事,或出席会议,不断奔忙于两岸之间。他除观光、访问、探亲、采风、交流而外,更多的则是关心、帮助和推动家乡文化事业的进步与繁荣。当年,他

  • 文章中國第一個文化園林——吳文化公園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1期  作者:華建良 邱愛群 高燮初  出版时间:1996-07-20
    关键字: 吴文化公园 文化园林 水文化 开拓精神 吴学

    吳文化公園坐落于江蘇無錫堰橋鄉西高山,占地700畝。它以吳地幾千年歷史文化爲建園內容,是一項獨具特色的文化建設系統工程。吳文化公園預計土建面積爲1877萬平方米,已于1986年全面開工。它所展示的地理範圍:以錫(無錫)、蘇(蘇州)、常(常州)爲中心,兼頤其它古吳國地區和吳語分布地區,即太湖流域的滬、杭、寧三角地帶,並以立足無錫爲主。吳文化的特色吳地以太湖爲腹心,運河爲通道,長江爲走廊,大海爲依托,自然地理河網密布。吳地先民創造的水稻文化,船文化和漁文化都和水有不解...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