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风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拉大筢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劉德麟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拉大筢 家乡特产 民间风俗

    拉大筢這玩意兒是俺家鄕昌、濰、壽、廣饒少數幾個縣份的特產,適用於平川之地,不行於山地丘陵,它是一級貧民戶的專門(公認)的行業,這裏說的「專門」是指非窮家不該爲之意,若厚顏而爲,雖無法令明文規定,作爲人所不齒,也就是富人有富人的人格,窮人有窮人的人格這句話,當然富裕人家是不作的,前面所講的「厚顏而爲」是指那些自給自足,有碗飯吃,閉門尙能擧火之家。筢長一公尺餘,長寬相若,筢齒如手指粗大,有竹製鐵製兩種,它與普通筢不同的是兩頭卽上下的寬度幾乎相等,與普通筢的扇...

  • 文章迎神賽會扮古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3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10-07-31
    关键字: 民间风俗 扮古事大会 迎神赛会

    (注:迎古事豐采 吳耀東攝影)「八月十三大會景,鑼鼓一響人看人。」這是家鄉居民耳熟能詳的一句口頭禪。意思就是說:每年農曆八月十三日,張姓族人奉祀的神明張公法青仁爺(叔公太)誕辰的一天,扮古事大會景(迎神賽會)是我五華縣安流墟最熱鬧的日子,鑼鼓喧天價響,到處人山人海水洩不通,當然四週所能見到的,盡是人擠人了。事實上安流會景扮古事,每年不止一次,除了上述八月十三日之外。另有一次是九月初八日,這天是五顯宮五顯大帝爺的誕辰,居住在安流墟附近的各姓人士全都參與,不...

  • 文章故都風俗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8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2-01-25
    关键字: 风土习俗 故乡 民间风俗

    宛平歲時志稿王養濂李開泰合編 東莞張江裁次溪氏刊正月正月元旦五鼓時百官入朝行慶賀禮民間亦盛服焚香禮天地祀祖考拜尊長及婣友投剌互答曰拜年比戶放爆竹徹畫夜竿標燈樓揭以松栢枝夜燃之曰點天燈市井男女以鬃穿鳥紙畫綵爲閙蛾兒簪之立春前一日迎春於東郊春場鼓吹旗幟前導次田家樂次勾芒神亭次春牛臺引以耆老師儒縣正佐官而兩京兆列儀從其後次晨鞭土牛遵古送寒氣之意也是日五鼓具數小芒神土牛官生舁獻大內諸宮曰進春八日至十六日商賈於市集燈花巨貨珠石羅綺古今異物貴賤雜遝貿易曰燈市舊在東華...

  • 文章望大陸說故鄕(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1期  作者:虞奇 出版时间:1978-11-06
    关键字: 乡土情怀 民间风俗 抗战纪实

    抗戰時期,這些羅漢班的人,就組成游擊隊。第一次浙贛綫戰後時,日軍由東陽方面撤退,道經華溪,由陳山頭到蘇溪上火車。最後一名騎兵,率隊經過。這些游擊隊就埋伏在壬生塘嶺的隘路旁,日軍經過壬生塘涼亭,待全進入休息,游擊隊就開槍射擊,封鎖涼亭,把日本人統統打死。還從日本人身上發些「洋財」。日軍因爲到蘇溪後尙有五六人和一個排長未歸隊所以又囘來尋找。只見壬生塘涼亭狀況有異,就盤桓在附近搜索,結果先被日軍找出馬頭,接着又找出屍首。於是發怒到極點,囘到華溪,把每户人家都點...

  • 文章憶西湖競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佚名  出版时间:1975-06-30
    关键字: 西湖 端午节 赛龙舟 民间风俗 粽子 艾剑蒲旗

    「梅霖初歇,正絳色海榴,爭開佳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鬪巧盡輸年少。玉腕綵絲雙結,艤畫舫,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翻作湖間雪,畫鼔轟雷,紅旗掣電。奪羅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是珠簾,棹歸晚,載荷香十里。一鈎新月。」右喜遷鶯一闋,爲宋人吳子和描寫端午日,杭州西湖競賽龍舟景象也。西湖自宋蘇東坡守郡日,大事濬治,湖牀加深,葑田絕跡,不似今日下水數尺,便是湖泥,故後人從未聞西湖可供競渡者,再閱西湖遊覽志餘所載,南宋偏安杭州時...

  • 文章香山寺傳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高雙印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香山寺 佛教文化 风景名胜 各地名胜 民间风俗

    佛教何時傳入中國?眾說不一,根據中文大辭典(中國文化大學印行)註釋,一、秦始皇帝時佛僧東來說;二、漢武帝時佛像獲得說;三、漢哀帝時佛教傳來說;四、漢明帝時傳來說。唯思想信仰的滲入,往往在不知不覺間,較爲可靠的則爲後者,即東漢明帝時遣蔡愔前往西域,將佛經及佛像,與沙門迦葉摩騰、竺法蘭以白馬負經至洛陽,明帝建白馬寺使二僧譯經,佛教的信仰乃逐漸推廣普及。歷經魏晉南北朝與儒、道思想的相互激盪融合,至唐初約五百年間而完成漢化,這種文化上的交流,不但影響學術思想、國...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中国文字论丛》 史宗周 文艺演出 民间风俗

    史宗周新著「中國文字論叢」出版立法委員史宗周先生新著「中國文字論叢」一書,係由敎育部國立編譯館編印發行。正中、黎明書局及中央文物供應社經銷。本書計分以下三篇:第一是複輔音歧化考述篇,重在闡明複輔音之成音,演化,蓋昔學者於此,雖偶有論及,多語焉不詳,乃經多年鈎稽,以聯綿字,轉註字比併硏究,於諸書錯綜遺緖中,考其演變,尋其脈絡,條理分析,以成結論。第二是論文字篇,乃以文字之形音義,綜核引證,務期尋源溯流,藉明本末。第三是杞宋方言釋例篇,以杞宋古代遺語,尋求古...

  • 文章龍南風俗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0期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龙南县 民间风俗 冠礼 殡葬仪式 乡约 地方志

    編者按:龍南地處江西南端,與粵北九連山交界,四面環山,都是崇山峻嶺,交通閉塞,與外界交往,大都山路步行。社會形態,是一古老的農業社會。民風甚爲强悍,質樸,務實,人民十分勤勞,男耕女織以爲食。現在閱舊誌所載,不難想像其風貌。但社會風俗是會隨政治、經濟、敎育的變革而變革的。自明王陽明以後,影響龍南風俗最大者,其維蔣經國先生乎?新贛南「三年計劃」的政經建設,使龍南士風、民風爲之丕變。今如覆按百年前的龍南風俗,已屬陳跡矣。但龍南人物的本性,强悍質樸,似仍未變,治...

  • 文章三河建醮見聞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陳明節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三河汇城 民间慈善团体 建醮活动 活动概况 民间风俗

    三河匯城,自清代時,已有民間組織之社會救助慈善團體,其名稱從闕。舉辦事業有施米、施粥、施衣、施藥、施棺及建醮等項。我於幼年曾聽長輩云:是項機構財物由各界捐贈,曾購置不少房地產,出租、收取租金,以應開支。管理人員,由城內外人口較多姓氏,各推荐鄉紳一人參與,共同推動所有事務,均爲義務職。惜情移事遷,各界捐贈逐漸減少,租金收取困難,各鄉紳相繼凋謝,後繼乏人,此一慈善團體,在民國二十年以後,爲何?那般!不了了之,消失了!關於施棺,有駭人聽聞一則。原來所購存及各界...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