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楚文化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楚文化不只美在历史深处从精美的文物器具里不难想见当时楚国安逸富裕的盛况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42期  作者:黄錦珍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楚文化 楚文化特展观后感

    相信大家都听过「食指大动」,或是孙叔敖打死双头蛇的故事,可是你知道吗?这些都是发生在楚国的历史故事喔!大家以前都唸过的老庄思想、楚辞、九歌、离骚等大作,也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产物。在这次的展览中,民众可以看到当时楚国人所使用的生活器具、兵器、车马具,或是对神鬼的爱恋与信仰。楚文化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化,其中以青铜器生产、漆器、丝织、乐器、木工技艺、官式建筑为主要特色。从楚辞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想像楚国当时富裕安逸的生活,有钱人住的房子是又高又深

  • 文章春秋時楚國人文鼎盛論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1期  作者:洪亮吉 周仲達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楚国 人文 楚文化

    春秋時,人材惟楚最鼎盛,其見用於本國者,不具論,其波及他國者,蔡聲子言之已詳,亦不複述,外此則百里奚覇秦,伍子胥覇吳,大夫文種、范蠡覇越,皆楚人也。劉向新序,百里奚,楚宛人,吳越春秋,范蠡,楚宛縣三戶人,大夫文種亦楚人,他若文釆風流,楚亦較勝他國,不獨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也。史記楚世家,祈父善言故事,楚語,共王博士亹,能通訓典六藝,觀射父能辯山川百神,蓋楚之先鬻熊,爲周文王師,著鬻子二十二篇,其後卽諸子百家,亦大半出於楚,史記老子苦縣厲鄕曲仁里人...

  • 文章秭归——楚文化的摇篮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4期  作者:李建國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秭归 历史溯源 楚文化摇篮

    璀璨瑰丽的楚文化,是悠久的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一枝绚丽耀眼的奇葩!我国早期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名平别号灵均,大约在公元前三四〇年——二八七年就诞生在香溪宽谷的香炉坪。「读书洞出〈离骚〉才。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初试锋芒,曾做过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的官职。楚怀王昏瞆庸碌「贤而见疑忠而被谤」是非混淆谗言得逞;屈原遭贬谪,逐出郢都,流放外地。「乘鄂渚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緖风。」《涉江》。先到夏蒲(武昌),浪迹江湖,辗转洞庭,行吟泽畔

  • 文章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篮(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9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1998-10-10
    关键字: 荆楚文化 沮漳江汉 历史沿革

    左传·哀公六年》楚昭王说:「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楚昭王有病祷之,卜者言:「河为崇」;当祭之而解。昭王认为河在北方非楚望祭之地,指出江汉沮漳才是楚国望祭的水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明白无误地吿诉我们:「荆山沮漳是楚国的发祥地,江汉是楚国后来强大发展的基础,它们都是楚文化的中心。特别是荆山之阳,沮漳河的两岸,是自有楚至项襄王东迁于陈以前七百年间楚文化诞生

  • 文章荊楚硏究雜記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8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楚文化产生区域 沮漳江汉 历史沿革

    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篮《左传.哀公六年》楚昭王说:「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楚昭王有病祷之,卜者言:「河为崇」;当祭之而解。昭王认为河在北方非楚望祭之地,指出江汉沮漳才是楚国望祭的水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明白无误地吿诉我们:「荆山沮漳是楚国的发祥地,江汉是楚国后来强大发展的基础,它们都是楚文化的中心。特别是荆山之阳,沮漳河的两岸,是自有楚至项襄王东迁于陈

  • 文章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蓝(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2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沮漳江汉 荆楚文化 历史遗迹

    西部因与楚文化涉及不多,省而不记。建国后考古工作者自东境从北而南发现古代文化遗迹五处:⑴问安大竹园方家台子、距季家湖楚城不远,有青山楚墓封土堆群,为东周楚文化遗址,出土(灰)陶为主,有鬲、豆、盆、盂、壶、罐等。⑵问安任家山遗址,为新石器石家河型至西周晩期文化层,出土有鼎、豆、杯、鬲、三足罐寺。⑶问安关庙山遗址,当公元前6000-4000年间,出土陶器石器5000余件,含大溪、屈家岭、石家河三型。⑷问安义和村杨家山子遗址,为石家河型文化层,出土有麻面铲形足鼎

  • 文章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蓝(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0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1999-01-10
    关键字: 沮漳江汉 荆楚文化 历史沿革

    桥门以东改道北流,至凤凰山与黄甲山之间入海子湖,自万城闸至入湖口全长三〇·五公里。为了探讨楚文化的产生区域,还有一个古杨水与今长湖的问题也须说明一下,前面行文已涉及到它,后面还有些问题也牵涉到它,以免反复囉嗦。位于江陵县、沙市市、荆门市、潜江市之间,有一水面达一四二·六平方公里的大湖,形状很不规则,地名因形态随地而异:最西靠纪南城东一条东西狭长的湖,西纳龙会桥河之水后叫庙湖(古名离湖、为赤湖的一部分),东过乐壤桥(俗名和尚桥)后湖面渐宽,名叫海子湖,到内六

  • 文章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篮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34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2000-01-10
    关键字: 沮漳江汉 荆楚文化 古墓介绍

    在今江陵境內所發現的古墓無法統計,只在一九五三年春西北各鄕農民自發地湧現出挖地下死地主老財的地財高潮時,就挖掉一千多座古代大墓,明代遼簡王朱植的墓和遼莊王致格妃毛娘娘墓以及幾處郡王墓皆在這時鑿開毀掉。幸政府後來制止,才保留了許多。乾隆《江陵縣志》載有名可考的冢墓達七七座,現在經勘察,有高大封土堆的冢子達八八六座,其中多爲楚墓,已發現的楚墓數居全國之冠。經文物考古工作者重點發掘清理的大小古墓在兩千座以上。沮漳河順古楊水的東支流域內,其東岸和北岸順次可分爲紀...

  • 文章沮漳江汉——荆楚文化的摇篮(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3期  作者:朱翰昆  出版时间:1999-10-10
    关键字: 沮漳江汉 荆楚文化 历史文物

    中有今城故城之分,为长江中游最早开发地区之一,新中国建立后,经考古工作沿沮漳河东流支道(古杨水)两侧进行勘探发掘,已发现旧石器遗址2处,新石器遗址20处,商代遗址1处,西周遗址4处,东周遗址37处。还有新石器到战国混合遗址3处,巴蜀文化1处,汉代遗址3处、唐宋遗址3处。这些地方和当阳东南部、枝江东部、荆门南部及沙市是楚文化的中心,而当阳季家湖楚城和江陵城北纪南城,更是楚文化的中心。史籍所载南国、句亶、丹阳、郢就在这里。自楚建都于此间前后如自周成王封熊绎为楚子

  • 文章楚文化的重大发现 九连墩楚墓发掘记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王紅星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九连墩楚墓 发掘过程 楚文化

    做爲一個考古工作者,能夠在湖北省從事這項工作是非常幸運的,這裡地下文物遺存豐富。由於長江中游地區多數地方土壤爲中性,地下水位比較高,而在戰國、兩漢之際,這裡又盛行深埋密封的葬俗,所以當時的墓葬一般保存較好,以往每次大墓的發掘都會有驚人的發現。由於親身經歷了湖北省的幾次重大考古發掘,我曾被考古同仁戲稱爲「福將」一九七八年,我參加了隨縣曾侯乙墓的發掘,目睹了「地下樂宮」面世的全過程;一九八七年,更有幸主持了楚國左尹「邵」墓的發掘,出土了舉世聞名的「包山楚簡」...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