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杞县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欣见「杞县文献」出版问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7期  作者:楊德新 出版时间:1988-07-30
    关键字: 杞县 杞县文献》 同乡会

    随政府播迁来台四十余年,河南杞县同鄕,于民国七十七年五月一日联谊会时,发给每位同鄕,人手一册「杞县文献」,该文献印刷精美,精装大红书皮,中央印「杞县文献」四个大金字,右上角印有,中华民国七十七年春,左下角,由鄕长,侯传勋敬题,翻开内页有彩色,国父、先总统、故总统,以及现任总统李登辉先生照片,并有全体同鄕七十六年联谊会合照,印刷清析,还有安鄕长团钧,依甲骨文字集,题「吾杞之光」四字,文献内附有,河南全省地图,杞县全县地图,县城街要图各一张,尤其县城街要图

  • 文章杞县风物与县志简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70-04-01
    关键字: 杞县 县志 风土习俗 名胜古迹

    一大陆变色,违难来台,瞬已廿年。来台所生下一代,均已靑年玉立,行将成人。每谈故鄕,多瞠目无以对,盖其目未曾识,仅有耳闻,难怪未有具体之印象也。新正偷闲,整理故录,翻阅县志,仅择要简介,以为关心者阅览。他日收京,庶对桑麻故居,祖宗庐墓,有深刻印象而易于有所复员建设也。河南杞县,古称雍邱,位开封东一百一十华里,东临雎县,西接陈留,南邻太康,北壤兰封,方七十里,境内平原沃野,无名山大川。产麦、豆、高梁、榖等,气候冬冷夏热,秋爽春暖,四季分明,人民古朴诚实

  • 文章閒話杞縣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杞县 古城回忆 故乡风貌 地区风俗习惯

    我自民國二十七年初春,參加抗戰,離家已逾四十餘年未曾囘去過,生長我的地方,時時懷念未已!雖然有些地方名稱記不淸楚,可是仍然還記得幾處,記下來留個槪念,以後收復大陸,找到老窩。一、東門東門外有天后宮,有一所初級小學校,形勢有如開封的龍亭,三面有水,正南有條路通行,路兩邊似潘陽二湖。水中生長滿了荷花。沿官道東行,可至睢縣。護城堤外,大部份是菜園和菓園,春天,桃李盛開,黃色的菜花,無際的綠油油的麥地,是郊遊的好去處。東門裡多是開染房的,晒布的架子,就在路的高空...

  • 文章杞县八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杞县八景 诗文 风景名胜 故乡回忆

    得东娄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祀,即雍邱,今之河南杞县。)故墟错落,秀发不至!如春秋时之沦于彝(小也!)而一无扬榷!(意犹言约略)杞亦何幸?与夫古蹟之湮没者多矣!黄鹤楼之传也;以司勋(官名)凤凰台(今之南京)之传也;以靑莲蜀中草堂(李白杜甫)之传也;以少陵(杜甫)盖能可传,斯无不传!?虽片语亦千古耳!不然,未见大夫号之,足为徂徕重也,今而杞传矣,八景之咏,直名之以征(证明意)杞也,可!㈡八景诗抄辰楼春霁 河桥官柳 西冈挺翠 圉城夜月 空桑烟雨 南溪流云 高阳

  • 文章中原詩書畫名家侯意園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侯意园 杞县侯氏 意园诗勼 诗文 人物年谱

    河南杞县侯公汝承号意园,生于民前五十三年庚申(一八六〇)十月初四日,卒于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四月初五日。幼从学于民儒王晓斋先生,父继泉公,书法名家,宗右军。治家有方,庭训谨严。公幼而孝悌,中年游宦廉洁,晚年书画自误,课子孙、敎宗党,名节完美者,盖亦庭训有方也。公行二,长兄三弟早卒,四弟汝信字意樵,学优而仕,被选为参议院议员,任侠好义有令名。五弟汝愚字直斋,服务桑梓,一代鄕贤。杞县地处豫东平原,民性淳朴,安土重迁,时民値初,虽値时局不靖,然社会安宁

  • 文章杞县文献总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6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88-06-30
    关键字: 杞县 文献综述 河南名县 中原粮仓

    河南杞县,古称雍邱,位于开封东一百一十华里,东临睢县,西接陈留、南临太康、北壤兰封、方七十里,境内平原沃野,无名山大川,产麦、豆、高梁、谷物等,气候冬冷夏热,秋爽春暖,四季分明。人民古朴诚实,安土重迁。敬天法祖、勤谨守礼。惟以水利不兴,早涝无常。靠天吃饭。俗谚有三年旱,两年涝,一年丰收,两载无虞。设无兵燹,温饱有余。至于金杞县之称,实为钱粮之重,非金玉满地之富庶也。交通距陇海铁路,距县城约有六十华里,汽车公路,仅平坦沙路而已。一般交通有马车、牛车、土车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