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明代共返回7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明代大政治家徐溥相业论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徐照 出版时间:1963-02-25
    关键字: 徐溥 论相业 张江陵 明代

    徐溥,江苏宜兴人,生于明宣宗三年,景泰五年榜眼,在翰林院计三十三年。成化二十三年秋,宪宗崩,孝宗立,首擢徐溥入阁,宠信无比。弘治五年,升任首相,迄十一年秋辞职,海内大治,十三年秋以老病殁。明代五十余首相中,苏籍计十五人,宜兴占五人,即:徐溥、周延儒、吴宗达、吴炳、吴贞毓。明代首相能达成相业任务者,惟徐溥与张居正二人,故徐溥实为明代之大政治家。本文作者为徐溥裔孙,著有徐溥年谱,即将问世。本刋内容,原以五十年来之江苏史实为主;但以徐溥之相业,过去省县诸志均略

  • 文章明代抗倭英雄陈老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3期  作者:馬允倫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抗倭 明代 爱国 英雄

    明朝嘉靖年間,平陽蒲門(今屬蒼南縣馬站區蒲城鄉)出了一位英勇抗倭的英雄。他姓陳,名已失傳,地方人尊稱他爲陳老。陳老出身貧苦,幼年喪父,以砍柴爲業。平時對母親非常孝敬。他是一位有骨氣、有膽識的好漢,性情剛直,辦事公正。地方上有什麼不公平的事,他就挺身而出,爲大家分辨曲直,解決糾紛。當地百姓對他十分敬重,叫他爲「陳公道」。明朝自洪武以後,東南沿海經常遭受倭寇的侵擾,他們幾十人一伙,幾百人一幫,到處殺人放火,搶掠財物,給沿海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爲了防禦倭寇,溫...

  • 文章明代民国两翁婿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65期  作者:俞振光  出版时间:1990-11-05
    关键字: 明代 民国 程仓波 左光斗

    衆所週知,程滄公是我國新聞事業的先進,筆力雄健,立論正大,而立己之年便己蜚聲文壇,飮譽士林,並受知於最高當局,指定參加國脈所繫的制憲工作,成爲促進民主憲政的見證人及參與者。他的凋謝,無疑使國家和社會在理念上遭受到了重大的損失。我武進旅臺同鄕,無論識與不識無不身受失恃之痛,好像是蔭護了我們三、四十年的這棵大樹突然倒下來了,但是這是無可如何的事,我們必須擦乾眼淚,更堅强、更努力、更加團結奮鬪,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包括屬於共同的和個別的。滄公早歲受業武進大儒錢...

  • 文章明代吾邑忠节何以培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0期  作者:嘯峯  出版时间:1987-04-20
    关键字: 何以培 开化乡 明代将军

    妻妾南行,未果而为满淸常鎭兵备道张俭所执,欲其归降,何先生穿着明代参将服装入见,友人见而惊吿他说,此时何时,尙穿此服,快将易去。何先生笑谓此时不穿此服,更待何时,遂入见。张俭慰语劝降。何先生答:「可赦则赦,不可赦,以吾世受国思,不能作此勾当。」张俭知无法勉强,适有兵士牵着两名盗匪去就刑,即令同斩。何先生厉声斥曰:「我是大明参将,何能与盗贼同斩!可先斩我!」乃纵步趋出,操刀的刽子手要他就缚,何先生以两手挽肩说:「如此便可把头斩下了。」何先生头既斩去,身仍挺立不

  • 文章阳城明代砥洎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郭天林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明代砥洎城 山城格局 明代建筑

    华北地区现存尙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砥洎城,位于阳城县城东十三公里处的润城鎭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寨上,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鎭,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该城创始年代不详,但从明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二十余米

  • 文章百問百答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期  作者:梅峰  出版时间:1968-03-10
    关键字: 林环 明代先贤 人物回忆

    明永樂四年,莆人林環陳實,同登進士,殿試,林中狀元,陳中探花。陳不服,上疏言選取狀元不公。皇帝召問。陳奏道!臣百問百答。帝命學士解縉撰百問策一道。縉擬「聖門七十二賢,賢賢何德?雲臺二十八將,將將何功?」爲問。帝臨軒,命林環陳實對試。陳實將百人功德條答,(文見莆田縣誌)林環亦具答。策上,陳實因廷爭違旨,充軍三邊;軍由是皆稱廷爭狀元。陳實到戌所不及,憂鬱而死。人謂陳實以奇才負奇氣,因得奇禍陳實在學宮時,知府某謁文廟,命其贊禮。時天下雨,某擬拜階上。陳實高聲唱...

  • 文章明代抗倭留史蹟 驻军建亭怀忠勇

    来源期刊:《闽聲》 第47期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马祖 明代抗倭 建亭 忠勇

    馬祖,今天正肩負着捍衞自由世界阻遏紅流之責,也肩負着復國中興的重任。今日馬祖的全體軍民,每一個人都深切的體認到肩負着歷史的重責,都毫無保留的獻出自己所有的力量,爲建設馬祖成爲三民主義的模範區,達成反攻復國的時代使命而努力奮鬪,期使馬祖的光榮歷史更加發揚光大!

  • 文章明代浙江谣谚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8期  作者:笠父 出版时间:1972-08-30
    关键字: 古今风谣 古今谚语 明代 浙江

    引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陵传引谚曰:「儿妇人口不可用。」王翦传引鄙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查有「吴谚,楚谚,蜀谚,滇谚,」谚系援引俗而为文词。惟文辞鄙俚,莫过于谚,故曰鄙语。三、明代「浙江谣谚」台州太平县塘下戴某,与方谷眞婚,戴氏将败,童谣云:「塘下戴,好种菜,菜开花,好种茶。茶结子,好种柿,柿蒂乌,摘了大姑摘小姑。」及洪武末,戴氏竟籍没,惟二女出嫁存焉。桂阳罗以礼永乐中,守绍兴,宽猛得宜,遇雨旸不时,往祷辄应。民歌曰:「太守罗,以礼祈晴得

  • 文章武侯祠古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6期  作者:吳鼎南 出版时间:1974-10-01
    关键字: 武侯祠 古柏 明代 昭烈庙

    古柏在武侯祠前。成都記:『先主廟西院卽武侯廟,廟前雙大柏,古峭可愛,人云諸葛手植,卽所謂錦官城外柏森森者。』按田況古柏記,柏似祇一株。今香葉亭適當侯祠故址,則柏卽在香葉亭南,(參看五節亭院)淸人以香葉名亭,可謂巧合也。唐工部詠之,段文昌爲之又,柏必甚古,爲蜀漢物無疑,殆卽植於起惠陵時歟?及昭烈建廟,柏適當其西南,(知柏在昭烈廟西南者,因武侯祠在昭烈廟西稍南,而此古柏又在武侯祠前也。)後人或以比於召柏甘棠,乃因柏建祠,亦至可信者也。唐末柏漸枯,歷前後蜀不復...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二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5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7-09-20
    关键字: 无锡 殿试题目 华鸿山 科举 明代

    論者乃謂三皇以道,五帝以德,三王以功,五覇以力;又謂皇降而帝,帝隆而王,王降而覇,果若是殊乎?其所謂道德功力,亦有可指言者乎?自是而後,惟漢唐宋,歷世最久,號稱至治,其間英君誼辟,固有專務以德化民,而致刑措之效;力行仁義,而成貞觀之盛;至誠恭儉,而收慶曆之治,蓋於王道,皆若有庶幾焉者,由今觀之,其施之當時,而見諸政事者果何?道歟德歟?抑功力歟?亦有可述者歟?議者有言,漢王而未足,唐猶夫漢也,然則宋固可知矣。豈世道愈降,而先王之道,卒不可復歟?朕太祖高皇帝...

共76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