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特色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客家語的淵源與流變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6期  作者:羅肇錦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客家方言 历史源流 发展演变 语音特色

    「va」「ə」,很显然的,客语iatap与畬语netet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像这样的语词成分,极可能是客语从畬语借来,所以定之为「特殊外层」的客语成分。不应用权势迫害方言发展⑷新近外层:由于客家人与闽南人的住地处处相邻,所以客语词汇中融入不少闽南的用词,例如把「萝卜」说成「菜头」,「滥散」说成「亲彩」,「食粥」说成「食糜」,「当瘃」说成「当悿」……等,都是闽南话的用法,被客家人借来用得很习惯了。而台湾的客家话,这四十多年由于强势的国语敎育推行,很多

  • 文章四川方言擧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平子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四川 方言 俗语 地方特色 风土人情

    本刊第三十二期,载有毛一波先生「自贡市的方言」一文,读后至感兴趣。方言二字,照「辞源」的解释:「土俗语也。囿于一方,不能通行各地,故曰方言。」正因如此,方言充满了地方色彩,地方情调;把方言引进文艺写作,每每更能够表现某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增加其亲切感。又一地方言如能扩大其通行的地区,则方言亦便逐渐形成为可通行各地的新语汇。如因抗战时期大量外省人口向四川的移入移出,过去四川的方言,已有若干成了全国通用的语言。所以方言的研究,应是增加国语语汇,充实写作内容

  • 文章廣西特出的幾點小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5期  作者:許紹明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广西特色 广西方言 地方特产 人文性格

    一、鋪鋪:音「普故」去聲。作地段解時,一般是作十里計算。當外省同胞旅行到廣西時,要從甲地啓程到乙地。地方人告知他是若干鋪路。假設是七鋪吧;他會以爲不太遠;以一天來走,不須很趕的。但是他卻會走到日落西山,還未到目的地,且已困倦。因爲我們廣西的一鋪路,是以十四里計算的,七鋪路已近百里了。二、桄桄:桄榔木名,產熱帶地方,兩廣皆有。樹高五六丈,直無旁枝,幹頂生葉,以多數小葉合成。幹心多粉,赤黃色,可做餅餌。不知我們的鄉親,可曾有人吃過這種餅?三、灕灕:是廣西專有...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