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风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话梓里南通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張樂淘  出版时间:1977-08-15
    关键字: 南通 实业 师范 文风

    吾苏桑梓南通,自古沿称「崇川」,亦名「紫琅」。迄至逊淸光绪末年,始正式以「南通」县之名称之。其间几经先辈筚路褴缕,惨淡经营,克致文风鼎盛,商贾川流,而蒸蒸繁荣,富庶安定。淸末之季,吾鄕先贤张啬公,基于保国衞鄕,敬恭桑梓之皎洁情操,弃官息影家园,锐意兴革,致力地方建设,兴敎育,倡工业,辟交通,施水利,百端俱擧,莫不呈现焕然而新人耳目之况。兼以民风淳厚,秩序井然,俨然盛世邦家之郅治。凡我国人无不心仪而向往之。故乃蜚声寰宇,继而有模范县之美誉,殆亦宾至名归

  • 文章乐淸兴盛的文风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2期  作者:孔伯陶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乐清 小邹鲁 文风 科举制度 书塾

    乐清过去曾被称为「小邹鲁」,这个称谓是有渊源的;所谓「小邹鲁」是由「邹鲁」之名而来的,因为孔子鲁人,孟子邹人,两邑地人被孔孟文风所感化,两地便形成文风兴盛之所,且孔孟又是儒家鼻祖,故有「邹鲁」之称,我们乐清古时文风还算不差,为了不与原邹鲁相混淆,应加「小」字用以区别。我们乐清到底有那些事实足以说明文风兴盛的?现就笔者个人见解,可以列各方面推测,或许有合理之处。并以宋、元、明、清四个王朝史料中搜集以资佐证:一是从科举制度里,中举人数统计列表于下:二是古时

  • 文章梅县的沿革和文风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1期  作者:張麗生  出版时间:1987-02-08
    关键字: 梅县 历史沿革 文风 方志资料

    編者按:為便於閱讀本文之參考,特附印張淦宏先生提供之「梅縣歷代遞嬗名稱表」及「梅縣所屬鄉鎮新舊區劃名稱對照表」兩種於後:

  • 文章从贵州文风谈乡土对联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1期  作者:胡濤 出版时间:2006-01-28
    关键字: 贵州文风 乡土对联 楹联

    浙江才子王阳明的父亲王华考上状元后到北京入翰林院做官,其后子承父志也做了京官。不幸在官场中为戴铣等人上疏打抱不平,开罪权贵,下诏狱后被宦官刘瑾打得死去活来,最后被贬到我们贵州修文县作龙场驿丞。这时他正是一个三十六七岁的青年,在官场中虽遭此重大挫折,但胸怀大志,乃藉贵州幽美的环境韬光养晦,想在学术界另创一片天。有志竟成,他先任龙场驿大悟「格物致知」,次年到贵阳讲学时,又创立「知行合一」学说,成为我国一位大思想家。从此带动了贵州的文风,如清朝遵义的郑子尹

  • 文章江津文风塔的沧桑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作者:懷襄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江津 文风 地位 日寇侵略 创痕

    白屋诗人吴芳吉先生有「几水歌五首」,其中第一首是:「几水眞眞好,津城处处娇,云山四面起,井屋一湾遥。岭塔端于弦上箭,风帆密似鸟归巢。淸趣无尘嚣,来往杂渔樵。」诗中「岭塔端于弦上箭」,是指的江津县城北岸的文风塔。就风水家言:文风塔关系一县的文风,科擧时代,功名出自考试,各地方尤多以山川形胜,论文风之盛衰。山川若有缺陷,则建文风塔以相补益。全国各县,类有或大或小之文风塔,原因在此。江津文风塔(简称文塔)有三,一踞鼎山,其形较小,中实,俗名小塔。一峙武城后

  • 文章漫談永年縣文化之種種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3期  作者:范師魯 出版时间:1987-01-29
    关键字: 永年县 文化 文风 民间游艺

    永年县文风最盛,系由于前淸时代不论城里城外私塾林立,建立了读书风气。能在一县得中三位翰林,即武公延緖、胡公景桂、孟公庆荣,而擧人拔贡秀才之功名人士多不胜数,因之全县之中,不论家境如何,均以读书为荣。民国成立,文武官员倍出,如李公伯芝任财政总长,又任中国银行总裁,高公艮山任江阴要塞司令,马公伯良任陆军中将。国会中之议员,如李公月樵、武公继勋;省会中之议员,如李公述岑。全国统一后,胡公海门任国府委员,又任河北省建设厅长,均功在国家,名重当时。而受读书之影

  • 文章唐時常州究竟有無鄭元和其人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90期  作者:俞振光  出版时间:1992-12-10
    关键字: 常州 郑元和 白行简 史料 文风

    物活动范围,均能切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决不能据此便肯定故事的眞实性。但为何会将我们的家鄕常州牵涉在内呢?这点因为唐时常州已是文风鼎盛,科名籍籍的通都大邑。将故事的发轫地点假设在常州便更能引人入胜。然亦有人以为白行简辞赋精炼。与当时甚负文名的李公佐友善。此文系在李公佐之敦促下,一时兴起之作,无庸置疑的说法。总之此一故事之实耶!虚耶!原文作者之眞耶!伪耶!至今尙无定论,恐亦将永远成为悬案。身为常州子弟的我们,大可不必深诘唐时常州究竟有无郑元和其人,也无须因为此一故事与

  • 文章常州人的驕傲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7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6-03-15
    关键字: 常州 文风 人才 毗陵 诸家著作

    我们常州老鄕常自诩「常州文风很盛」,「常州人才很多」,别处人也知道,也常听人这样说。那文风怎样的盛,人才怎样的多,有人能具体的说明吗?与我有三同(同鄕、同庚、同门)之谊的高永祖兄曾编著一本《常州人才甲天下》,也只是介绍了一部份享有盛名的人物,事实上在一本书中要详尽介绍全部是不可能的。现在我找出一本藏书《毘陵三种》,就其中着录的资料,作了一番统计,用具体的数字来呈现事实,一方面可对前述「文风」、「人才」之说作强力支持,一方面也可让鄕人缅怀先贤,自勉勉人

  • 文章江西詩派的新肯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6期  作者:劉祿成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江西诗派 历史文风 诗人简介 吕本中 诗派风格

    会昌 刘禄成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雅誉。晋陶靖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品,传诵千古;而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彭泽,躬耕柴桑,运锄吟诗,逍遥自适的风节,更是为后世爱慕崇仰。陶后,代有才德俊秀,赵宋一代,更使江西的文风,推至高峰。尤其修水黄庭坚诗书自成一家,主盟当代,影响诗坛几百年,文士景从,相继启扬,蔚为「江西诗派」。然因时代情势迁变,致衰褪掩隐,诚为惋惜!今得欧阳炯敎授著「吕本中硏究」,使「江西诗派」的来由,及其成就与影响,始重新彰显于世。欧阳

  • 文章簡介永康縣和永康勝景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4期  作者:應雨金 出版时间:1983-04-06
    关键字: 永康历史 永康文风 《永康胜景赋》 县名历史

    形成了方圆百里的风景区,据闻灵岩附近谷地已建一水库,仅露出灵岩山及五指峯二个山顶,若果,此一水库能具备灌漑、防洪、发电、观光等多目标,则更能引人入胜,抗战前的方岩,是誉满浙境的胡公圣地,每逢胡公生辰,善男信女来此进香者,可说人山人海,香火之盛为全省之冠,曾记得已有专文报导,不赘述。永康文风颇盛,最著者如宋陈状元龙川先生,为浙东学派首领,重事功,轻空谈。以及上面所说胡公胡则,惠在浙东黎民,死后为神仍受敬拜,余如少师应孟明、政和殿大学士徐无党,枢密院大学士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