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艺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梨山行雜詠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9期  出版时间:1965-11-01
    关键字: 文艺 写景诗 梨山

    梨山行雜詠千里臺中道,黃楊此最宜。枝張翠羽蓋,花放鳳凰姿。好語來禽鳥,淸陰覆竹籬。人廬吾亦愛,風雨莫相欺。(黃楊一名鳳凰木,臺中人家籬落間多種之盛夏着花。)山半索橋繫,潛通水一方。洞深不見底,壁外隱浮光。冬夏無寒燠,陰陽接混茫。翻疑神窟在,不必是崑岡。(谷關電廠)平舍翳喬木,淸泉靜客塵,猶憐一下榻,已是兩經春。山鎖星辰逈,月臨霧露臻,此間堪逭暑,尙欲往來頻。(谷關招待所,避暑地也。夜深露降,淸風颯然。)聞道颱風訊,又從海上囘。玆遊恐不遂,留興待重來。倚枕...

  • 文章河南的皮影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1期  作者:發武 出版时间:1972-11-25
    关键字: 皮影戏 乡土文艺 往事回忆

    皮燈影在河南叫做「皮影子戯」,是用浸過桐油的牛皮剪成「人」的模型,經妙手巧匠雕刻成許許多多不同的臉譜,塗以油彩,充作戯劇中的人物。奸臣的面部輪廓是尖嘴縮腦;忠良五官端正;武將生像威猛;走卒其貌平平,這些「人物」的四肢頭部,都用小竹棍牽着操縱。皮燈影通常是晚上演出,白天也能在室內表演,只要幾條長櫈和幾扇門板搭個戯台,然後張起那捲幾尺見方白色的透明油布,把它縛在戯台兩端兩個長型的戯箱上,在「銀幕」後利用燈光把皮人的影子投射在白幕上,皮人的動作,輔以戯台內眞人...

  • 文章寧波鄕下的「的篤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4期  作者:葉蓬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的笃班 绍兴戏 演出 乡土文艺

    阿拉寧波鄕下頭,所謂的「的篤班」,亦就是一般所說的紹興戲,又稱女子越劇,鄕下種田人直呼「小娘比班」,因爲,不論男女角色,全班淸一色是小姑娘,寧波人稱女孩叫「小娘比」,倒是名符其實的稱呼,如今,聽起來似嫌粗魯一點。在當初,的篤班在鄕下演出,普受一般鄕親們歡迎,因爲,當時,旣無電影,連收音機亦視同珍品,種田人於工餘之暇,除哼上幾句紹興戲,寧波灘簧、挖花一類曲調外,什麽娛樂亦没有,一旦聽說離村在十華里以內,要做戲文,一到黃昏下工,提早吃飯,會同三親四友,遂卽上...

  • 文章是遙遠的歷史滄桑,也是近代的時代悲情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6期  作者:舟山郎 出版时间:2008-01-10
    关键字: 京剧 曲艺文艺 戏曲融合 《快雪时晴》

    前言長久已來,作為國家戲劇標竿性劇種曾被尊稱為「國劇」的京劇(戲),由於老一輩名角凋零,後繼人材培育困難,及傳統劇本與百年唱腔的困囿,在社會急遽變化下,大量電子化的通俗表演,通過商業包裝及渲染,導引人們追求「麥唐勞」式的視聽娛樂,當簡易的、快速的,強烈的節奏和聲響成為時尚,京劇則因落入「深奧難懂」、「千篇一律」的成見中,流失大量觀賞人群(尤其是青年人)而逐漸凋零萎縮,雖有部份藝術家、戲劇學者力圖振作,提倡改革,但努力與效果似仍有很大落差。十一月九日起在台...

  • 文章昆明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昆明颂》 故乡风景 乡土文艺

    生長在西南的高原,生活在美麗的湖邊,我們自由又幸福,我們快樂而歌唱,綠了柳林,紅了桃源,那萬紫千紅的林蔭深處,是我們學習的摇籃,醉了東風,怒了波濤,那驚濤駭浪的昆明湖畔是我們生活的樂園。祖國在呼喚,**在呼唤,昆明湖的兒女快快起來,昆明湖的兒女快快起來,快走上**的前線,快走上偉大的時代。生長在**的今天,生長在偉大的時代,我們自由又幸福,我們快樂而歌唱。

  • 文章打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2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2-12-25
    关键字: 乡土文艺 打歌起源 歌词说明

    一、起源相傳三國(後漢)蜀相諸葛武侯征南,率軍進抵雲南永昌府,保山縣境內之諸葛營(後人據史傳所命村名),據以屯守督師,繼又率領少數部隊進抵卡瓦山區示隣之耿鎭邊境,某夜,蠻夷之酋率徒衆偷襲,蜀相以敵衆我寡,難以相抵,遂命軍民於各山寨堆集木柴燃燒,沿寨排列戒備,軍民同歌同舞,鼓樂喧天,虛張聲勢,寅夜達旦,夷敵懼不敢犯,俟後援部隊及時到達,得解危局。從此相習沿傳而演變爲現今滇西鎭康,耿馬、順寧、雙江、滄源、瀾滄等縣,婚、喪喜慶及年節慶典之期,晚間宴罷,男女老少...

  • 文章迎接牛年·細話牛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申明珠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牛年 谚语 文艺作品 地方民俗

    民國七十四年,歲次乙丑,肖屬牛年。我國一向以農立國,牛在農業社會裏,是重要的生產原動力,耕耘載物任重負遠,不但與人類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幷樹立了勤苦耐勞的美德形象。

  • 文章本會常務監事杜召棠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5期  出版时间:1982-02-10
    关键字: 杜召烫 文艺会谈 奖状 中华文化

    本会常务监事杜召棠先生于七十年十二月十二日荣获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七十年全国第三次文艺会谈发给奖状一纸,其文曰:「杜召棠先生,精硏国学,早擅文名,每有词章披露,其于传记报导,申以时论,启迪又艺新机,发扬中华文化,贡献殊深,全体与会同仁,特志崇扬之忱,以为先生寿」斯诚鄕人之光荣也。

  • 文章时报会馆将设分馆在全台散播文艺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73期  出版时间:1999-11-15
    关键字: 时报会馆 分馆 文艺 台湾 中国时报

    推廣「生活即終身學習」理念公元二〇〇〇年底前在北中南成立分館

  • 文章「兩岸四地粵韻會知音」在台北成功演出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7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文艺活动 粤韵 演出特色

    四月二、三日,在台北巿中华路「国军文艺活动中心」,举办一场广东戏曲演唱会,这是今年开春以来上演的第一场。这场演唱会订名为「两岸四地粤韵会知音」,由香港广西同乡会和台北巿凯旋业余粤剧团合作举办。台北巿广东、广西同乡会,对这场艺术活动都给予支持。两岸四地,是指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由大陆、港澳的演员和台北的票友同台演出,在台湾还是头一次。大陆、港澳艺人来台献艺,不但能实际推动两岸四地的艺术交流,也让他们感受到台湾观众、乡亲的热情。所以,这次活动是四地艺术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